一种高效生产绳带的经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4330发布日期:2021-10-09 16:5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生产绳带的经编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生产绳带的经编设备。


背景技术:

2.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传染途径来看,如何防护是阻隔病毒传播的重要一环。而在各类防护用品中,最为简单有效的当属防护口罩。因此,防护口罩就成了疫情期间最为急需的物质。如何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成了迫切需要的首要问题。一时间,各类企业纷纷加入防护口罩的生产行列中。
3.防护口罩的结构通常包括口罩本体和连接在口罩本体左右两侧的耳带。而对于耳带的生产来说,一般是采用耳带机。目前市面上的各类耳带机生产耳带的效率都不是很高。一般一台机器单位时间内只能同时生产几十条耳带绳,并逐一将其收集到相应的袋子里。但远远无法满足防疫物资的急切需要。
4.对于经编纺织企业来说,可以考虑使用经编机来生产耳带,因为经编机的生产效率相当高,一般一台经编机单位时间内可以生产出几百上千条耳带绳。但如此高的生产效率也给了耳带绳收集及分离带来很大的难题。采用收集袋将经编机所生产出来的成百上千条耳带绳一并收集在袋子里,那么后续很难将其逐条分离出来,整袋的耳带绳就如同一团乱麻似的,加之耳带绳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弹性,越抽越乱,越拔越糟糕,根本无法将其逐一抽离出来,导致整袋耳带绳因无法逐一抽离出而全部浪费掉。
5.因此,需要对现有经编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生产绳带的经编设备,它能够顺利地将经编机所生产出来的成百上千条绳带快速地分离并对应装入收绳袋子中,解决经编机由于绳带的生产效率过高而导致的绳带分离和收集困难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高效生产绳带的经编设备,包括经编机和至少一组的分绳装置,所述经编机的出绳方向上设置有导向辊,所述至少一组的分绳装置并排设置在经编机的出绳方向上,所述分绳装置包括支架体,所述支架体上设置有第一拉绳辊组,所述第一拉绳辊组包括转动辊和能够靠紧在转动辊上的压辊,所述第一拉绳辊组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收绳袋子的袋子架。
8.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绳辊组下方的支架体上设置有前后侧分绳件,用于将上方第一拉绳辊组拉来的绳带向前后两侧分流,使其更加顺利地导入下方的收绳袋子中。
9.优选地,所述前后侧分绳件为管件或杆件,由于管件或杆件的表面较为圆润光滑,在分流绳带的同时能够减少摩擦阻力和防止绳带的勾连。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绳辊组的下方支架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拉绳辊组,所述第二拉绳辊组用于承接第一拉绳辊组拉来的绳带,并使其更加顺利地导入到其下方的收绳袋子中。所述第二拉绳辊组同样包括转动辊和能够靠紧在转动辊上的压辊。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拉绳辊组的上方支架体上设置有用于向后排分绳装置引入绳带的导绳件,所述导绳件为管件或杆件,由于管件或杆件的表面较为圆润光滑,在向后排分绳装置导入绳带的同时能够减少摩擦阻力和防止绳带的勾连。
12.优选地,位于最前排的分绳装置的第一拉绳辊组前侧还设置有分绳穿板,所述分绳穿板上设置有若干穿绳孔。使用时,将绳带首端先穿过分绳穿板后,起到初步梳理和分离绳带的作用,再由其后方的第一拉绳辊组拉出并继续分离。
13.优选地,所述支架体的底部设置有脚轮,便于移动分绳装置。
14.优选地,所述支架体的底部设置有可调支撑脚,便于移动分绳装置后的稳定定位。
15.优选地,所述压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动力器件,通过动力器件带动其向转动辊紧靠,以便与转动辊配合拉动绳带。
16.优选地,所述袋子架为框架体,所述框架体上具有若干个用于支撑收绳袋子的框子。
17.上述高效生产绳带的经编设备的生产绳带的方法如下:
18.(1)将经编机生产出来的所有绳带的首端分别牵引到若干组的分绳装置上,其中一部分绳带牵引到第一组分绳装置上;余下的绳带中一部分绳带的首端牵引到第二组分绳装置上,以此类推,直到经编机所生产的所有绳带全部被牵引至分绳装置为止;并让每条绳带的首端依次落入分绳装置上的收绳袋子中;
19.(2)配合经编机的生产,启动分绳装置,使分绳装置的强拉速度与经编机生产绳带的速度相匹配,将所有绳带同时牵拉出,并对应引入相应的收绳袋子中,从而达到将经编机生产出来的所有绳带分离并收集的目的。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生产绳带的经编设备包括经编机和若干组分绳装置,若干组分绳装置并排设置在经编机的出绳方向上,分绳装置的数量可根据经编机所生产的绳带数量来配置,从而将经编机所生产的所有绳带逐步拉出并对应分离到相应的收绳袋子中,不仅生产绳带效率高,还能防止绳带之间的纠缠和打结,解决采用经编机来生产绳带产品时,因其生产效率过高而带来的绳带产品收集及分离困难的问题。以及解决直接采用收集袋来收集经编机所生产出来的几百上千条绳带,后续因根本无法将其逐一抽离出来而造成产品浪费的问题。因此,本高效生产绳带的经编设备能够高效地生产绳带产品,尤其是能够顺利地将经编机所生产出来的成百上千条绳带快速地分离并对应装入收绳袋子中,解决经编机由于绳带的生产效率过高而导致的绳带分离和收集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图1为实施例中高效生产绳带的经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实施例中第一拉绳辊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经编机
ꢀꢀꢀ
1.1—导向辊
ꢀꢀꢀ
1.2—机体立柱
ꢀꢀꢀ
1.3—盘头
ꢀꢀꢀ
2—分绳装置
ꢀꢀꢀ
2.1—支架体
ꢀꢀꢀ
2.2—第一拉绳辊组
ꢀꢀꢀ
2.21—转动辊
ꢀꢀꢀ
2.22—压辊
ꢀꢀꢀ
2.3—第二拉绳辊组
ꢀꢀ
2.31—转动辊
ꢀꢀꢀ
2.32—压辊
ꢀꢀꢀ
2.33—动力器件
ꢀꢀꢀ
2.4—脚轮
ꢀꢀꢀ
2.5—可调支撑脚
ꢀꢀꢀ
3—收绳袋子
ꢀꢀꢀ
4—袋子架
ꢀꢀꢀ
5—前后侧分绳件
ꢀꢀꢀ
6—绳带
ꢀꢀꢀ
7—导绳件
ꢀꢀꢀ
8—分绳穿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生产绳带的经编设备包括经编机1和三组分绳装置2,为了便于描述这三组分绳装置分别称为第一分绳装置、第二分绳装置和第三分绳装置,三组分绳装置并排设置在经编机1的出绳方向上。所述经编机1的出绳方向上设置有导向辊1.1,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辊1.1有两根,这两根导向辊1.1分别设置在经编机的机体立柱1.2上。为了防止分绳装置2过度拉料,在所述导向辊1.1上配置压料辊,所述压料辊同样设置在机体立柱1.2。根据经编机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的绳带6数量增加或减少中间分绳装置2的数量。
26.所述分绳装置2包括支架体2.1,所述支架体2.1上设置有第一拉绳辊组2.2,所述第一拉绳辊组2.2包括转动辊2.21和能够靠紧在转动辊上的压辊2.22,所述转动辊2.21由电机和减速器带动其转动,所述转动辊2.21为主动辊,所述压辊2.22为从动辊。所述压辊2.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动力器件2.23,所述动力器件2.23为气缸或电动推杆,通过动力器件带动其向转动辊2.21紧靠,以便与转动辊2.21配合拉动绳带6。
27.所述第一拉绳辊组2.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收绳袋子3的袋子架4。所述袋子架4为框架体,所述框架体上具有非常多个用于支撑收绳袋子的框子。
28.所述第一拉绳辊组2.2下方的支架体上设置有前后侧分绳件5,用于将上方第一拉绳辊组2.2拉来的绳带6向前后两侧分流,使其更加顺利地导入下方的收绳袋子3中。
29.所述前后侧分绳件5为管件或杆件,由于管件或杆件的表面较为圆润光滑,在分流绳带6的同时能够减少摩擦阻力和防止绳带的勾连。
30.所述第一拉绳辊组2.2的下方支架体2.1上还设置有第二拉绳辊组2.3,所述第二拉绳辊组2.3用于承接第一拉绳辊组2.2拉来的绳带6,并使其更加顺利地导入到其下方的收绳袋子3中。所述第二拉绳辊组2.3同样包括转动辊2.31和能够靠紧在转动辊上的压辊2.32。所述转动辊2.31由电机和减速器带动其转动,所述转动辊2.31为主动辊,所述压辊2.32为从动辊。所述压辊2.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动力器件2.33,所述动力器件2.33为气缸或电动推杆,通过动力器件带动其向转动辊2.31紧靠,以便与转动辊2.31配合拉动绳带6。
31.所述第一拉绳辊组2.2的上方支架体2.1上设置有用于向后排分绳装置3引入绳带6的导绳件7,所述导绳件7为管件或杆件,由于管件或杆件的表面较为圆润光滑,在向后排分绳装置导入绳带的同时能够减少摩擦阻力和防止绳带的勾连。
32.位于最前排的第一分绳装置的第一拉绳辊组2.2前侧还设置有分绳穿板8,所述分绳穿板8上设置有若干穿绳孔。使用时,将绳带首端先穿过分绳穿板后,起到初步梳理和分离绳带的作用,再由其后方的第一拉绳辊组拉出并继续分离。
33.所述支架体2.1的底部设置有脚轮2.4,所述脚轮为万向脚轮,便于移动分绳装置2。
34.所述支架体2.1的底部设置有可调支撑脚2.5,便于移动分绳装置2后的稳定定位。
35.上述分绳设备的使用方法如下:
36.(1)将经编机2生产出来的所有绳带6的首端分别牵引到三组的分绳装置2上,其中一部分绳带6牵引到第一组分绳装置2上;余下的绳带6中一部分绳带的首端牵引到第二组
分绳装置2上,以此类推,直到经编机2上所生产出来的绳带6全部被牵引至分绳装置2为止;并让每条绳带的首端依次落入分绳装置上的收绳袋子3中;
37.(2)配合经编机1的生产,启动分绳装置2,使分绳装置2的强拉速度与经编机生产绳带的速度相匹配,将所有绳带6同时牵拉出,并对应引入相应的收绳袋子3中,从而达到将经编机1生产出来的所有绳带6分离并收集的目的。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