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式包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16955阅读:来源:国知局
地连结于第二包装主体7的作为盖部的第二铰接盖(以下,简称为“第二盖”)9。
[0050]第一包装主体4及第二包装主体7是具有倾斜地切开长方体形状的上端侧的形状的箱体,且在该内部形成有收容被收容物的收容空间。第一包装主体4具有:前壁41、后壁42、一组侧壁43、底壁44。前壁41及后壁42分别具有矩形状,后壁42形成高度尺寸比前壁41高的长的矩形,且与前壁41相对配置。一组侧壁43相互连结前壁41及后壁42的两侧缘,而形成矩形的上端成为斜边的梯形。即,侧壁43的上端缘以连结前壁41的上端和后壁42的上端的方式倾斜。底壁44形成为矩形,且连结于前壁41及后壁42的下端。
[0051]另外,在第一包装主体4的后壁42的上端形成有第一铰接部5,且相互转动自如地连结后壁42和第一盖6。如以上构成的第一包装主体4在其上端具备开口端45。而且,在开口端45的后侧开口缘上,经由第一铰接部5转动(旋转)自如地连结有第一盖6。
[0052]第一盖6具有:连结于第一铰接部5的矩形的后壁61、以与后壁61正交的方式连结的矩形的顶壁62、以与顶壁62正交的方式连结的矩形的前壁63、和一组侧壁64。一组侧壁64分别形成梯形,并将后壁61、顶壁62及前壁63的各侧缘连结起来。如上所述,第一盖6以第一铰接部5为中心而转动自如。在关闭第一盖6时,该侧壁64的斜边,即侧壁64的倾斜下端缘与上述第一包装主体4的侧壁43的上端缘相互吻合。
[0053]另一方面,第二包装主体7具有:前壁71、后壁72、一组侧壁73、底壁74。前壁71及后壁72分别具有矩形状,后壁72形成高度尺寸比前壁71高的长的矩形,且与前壁71相对配置。一组侧壁73将前壁71及后壁72的两侧缘相互连结,而形成矩形的上端成为斜边的梯形。即,侧壁73的上端缘以连结前壁71的上端和后壁72的上端的方式倾斜。底壁74形成为矩形,且连结于前壁71及后壁72的下端。
[0054]另外,在第二包装主体7的后壁72的上端形成有第二铰接部8,第二铰接部8相互转动自如地连结后壁72和第二盖9。如以上构成的第二包装主体7在其上端具备有开口端75。而且,在该开口端75的后侧开口缘上,经由第二铰接部8转动(旋转)自如地连结第二盖9。
[0055]第二盖9具有:连结于第二铰接部8的矩形的后壁91、以与后壁91正交的方式连结的矩形的顶壁92、以与顶壁92正交的方式连结的矩形的前壁93、和一组侧壁94。一组侧壁94分别形成为梯形,而将后壁91、顶壁92及前壁93的各侧缘连结起来。如上所述,第二盖9以第二铰接部8为中心而转动自如。在关闭第二盖9时,该侧壁94的斜边,即侧壁94的倾斜下端缘和上述第二包装主体7的侧壁73的上端缘相互吻合。
[0056]以下,在第一包装部2中,以第一包装主体4的前壁41侧为正面,以后壁42侧为背面。另外,在第二包装部3中,以第二包装主体7的前壁71侧为正面,以后壁72侧为背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硬式包装I中,第一包装主体4和第二包装主体7的外形状及外形尺寸大致相等。另外,第一盖6和第二盖9的外形状及外形尺寸大致相等。其结果,第一包装部2和第二包装部3的外形状及外形尺寸大致相等。在此,上述的外形尺寸是指高度、宽度、深度等规定包装外形的各部分的尺寸。
[0057]本实施方式的硬式包装I将第一包装部2和第二包装部3背对背地配置。更详细而言,在关闭第一包装部2的第一盖6及第二包装部3的第二盖9的状态下,第一包装主体4的后壁42和第二包装主体7的后壁72彼此相对配置。并且,第一盖6的顶壁62及第二盖9的顶壁92经由连结部件10连结。如图3所示,连结部件10是具有矩形的片状或板状部件。连结部件10的长边的尺寸与第一盖6的顶壁62的长边以及与第一盖9的顶壁92的长边的尺寸大致相等。另外,连结部件10的短边的尺寸与第一盖6的顶壁62的短边的长度以及第二盖9的顶壁92的短边的长度的和大致相等。
[0058]连结部件10由图8所示的第三坯料B3形成。连结部件10从其短边中央部,沿着长边方向而形成有第三铰接线L3,且第一连结板P41和第二连结板P42以第三铰接线L3为边界连接。第一连结板P41和第二连结板P42的面积相互相等,各自的面积与各顶壁62、92的面积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三坯料B3的第一连结板P41与第一盖6的顶壁62粘接,且将第二通结板P42与第二盖9的顶壁92粘接(参照图1、图3)。
[0059]如图1、3所示,形成连结部件10的第三坯料B3以跨越第一盖6的顶壁62和第二盖9的顶壁92的方式分别粘接。此时,第三坯料B3的第三铰接线L3以与第一盖6的顶壁62和第二盖9的顶壁92的边界位置吻合的方式配置。经由连结部件10将第一盖6及第二盖9连结起来,由此,利用第三铰接线L3形成顶部铰接部10a,且第一盖6和第二盖9以该顶部铰接部1a为中心相对转动自如。
[0060]并且,硬式包装I具有:卡合部,其设置在第一包装部2及第二包装部3中的一方的包装主体的后壁;被卡合部,其设置在另一包装主体的后壁,并且在此卡合部的延伸方向上滑动自如地与该卡合部卡合。以下,对由该卡合部和被卡合部构成的滑动机构进行说明。图4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包装部2的后视图,图5中表示第二包装部3的后视图。图4中所示的虚线将第二包装部3的外形、插入片13等一并表示,图5中所示的虚线表示第一包装部2的外形、滑动导轨11等。另外,在图4的下段表示图中A-A向视剖面,图5的下段表示图中的B-B向视剖面。
[0061]在第一包装主体4的后壁42上,如图3、图4所示那样粘接有滑动导轨11。滑动导轨11是在固定于后壁42的状态下沿着后壁42的上下方向而延伸的片状部件。滑动导轨11的上端部Ila和下端部Ilb粘接于后壁42,中间部Ilc不粘接于后壁42。滑动导轨11通过使上端部Ila和下端部Ilb成为粘接区域而与后壁42接合成一体。而且,通过使滑动导轨11的中间部Ilc不与后壁42粘接,在中间部Ilc和后壁42之间形成有滑动自如地保持后述的插入片13的间隙空间。以下将“中间部11c”称为“卡合部11c”。图3中,在与卡合部Ilc对应的部分标注网点图案。滑动导轨11的中间部Ilc在后壁4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沿着后壁42的上下方向延伸,且滑动自如地卡止插入片13。
[0062]如图3、5所示,第二包装主体7的后壁72在其宽度方向两端部和中央部之间设置有高度差。即,在后壁72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分别形成有比其中央部更高的壁厚部72a、72bο而且,在后壁7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被夹在壁厚部72a和壁厚部72b之间的方式,形成有比壁厚部72a、72b更低的槽部72c。如图3、图5所示,后壁72的槽部72c沿着后壁72的上下方向延伸,且具有大致一定的宽度。并且,在壁厚部72a上,面向槽部72c形成有切口部72d,而切口部72d成为与槽部72c相同的高度(齐平面)。
[0063]第二包装主体7的槽部72c的宽度与滑动导轨11的卡合部Ilc的宽度相等或比滑动导轨11的卡合部Ilc的宽度略大。因此,以背对背地配置第一包装主体4和第二包装主体7时,将滑动导轨11的卡合部Ilc收容(容纳)在槽部72c。由此,抑制硬式包装I的厚度增大。
[0064]在第二包装主体7的后壁72上设置有与第一包装主体4侧的滑动导轨11 (卡合部lie)卡合的插入片13。插入片13与后壁72接合成一体并在后壁72的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板状部件。插入片13从横向插入滑动导轨11的卡合部Ilc和后壁42的间隙,由此,向卡合部Ilc的延伸方向即后壁42、72的上下方向滑动自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片13与本发明的被卡合部对应。
[0065]插入片13的长度比卡合部Ilc的宽度更长。插入片13的一端(基端)粘接于与壁厚部72b的槽部72c的边界缘部,通过卡合部Ilc和后壁42之间的另一端(前端)侧在壁厚部72a的切口部72d上与后壁72粘接。这样,插入片13通过钩住滑动导轨11的卡合部11c,在卡合部Ilc的延伸方向,即在后壁42、72的上下方向上滑动自如。
[0066]<制造方法>
[0067]本实施方式的硬式包装I由形成第一包装部2的第一坯料B1、形成第二包装部3的第二坯料B2、和形成连结部件10的第三坯料B3构成。利用将图6所示的第一坯料BI和图7所示的第二坯料B2沿着该折入线折入并粘接各处,由此,形成第一包装部2及第二包装部3,且由图8所示的第三坯料B3构成的连结部件10而连结,由此,制造硬式包装I。
[0068]如图6所示,第一坯料BI具有成为第一包装主体4的前壁41的矩形的前壁板P1,而在前壁板Pl的两侧缘连接具有成为第一包装主体4的侧壁43的梯形的侧壁板P2、P2。在一侧壁板P2的侧缘连结有成为滑动导轨11的卡合板P3。另外,在另一侧壁板P2的侧缘连接有后壁加强板P4。另外,在前壁板Pl的下端缘连接有成为第一包装主体4的底壁44的矩形的底壁板P5。
[0069]在底壁板P5的下端缘即位于前壁板Pl的相反侧的缘部连接有成为第一包装主体4的后壁42的矩形的后壁板P6。在该后壁板P6的两侧缘分别连接有与侧壁板P2相对的内侧折片P7。内侧折片P7具有梯形状,且通过与侧壁板P2重叠后粘接,而加强侧壁43。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