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捻接器的线头开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552609阅读:来源:国知局
4。该线圈的形成使得下线32的线头32’朝向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的方向拉回,也就是说在图面中向下拉回。
[0077]供给机构30的上臂部预先接触下线32的上部,但该导向作用在线运行中不起作用,并且最迟在下线32的线头32’位于供给机构30的上臂部的下方时,该臂部与下线32将不再接触。供给机构30的上臂部对上线31的作用与供给机构30的下臂部对下线32作用相同。也就是说,未示出的上线31的过程与已示出的下线32的过程类似。
[0078]在图3c中,供给机构30的下臂部通过供给机构30绕其枢转轴40在转动方向40’上的旋转而进一步枢转,直到下线32因线圈结构34的增加而拉回至使得其线头32’位于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的上开口部区域。也就是说,图3c示出了线头32’被吸入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中之前的状态。此时供给机构运动的结束可以由卷绕头计算机29,如前面所公开的细节那样,一方面驱动器42被实施为步进电机并且通过根据几何比例而计算出的该电机的步数来进行控制。作为替代,也可以设置传感器35、35’,用于主动检测线头32’何时到达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的上开口部区域,随后该传感器35、35’相应地通知卷绕头计算机29。
[0079]由于下线32的线头32’现在位于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的上开口部区域中,因此下线32的刚性将不再是线头32’被吸入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内部的障碍,S卩,由于之前在图3b中存在的、因线刚度而未开松的线圈33现在不再存在,因此下线32可以以其线头32’继续运动到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中。
[0080]图3d接着示出了后续状态,其中供给机构30绕其枢转轴40在与转动方向40’相反的方向上轻微向回枢转,形成在线圈34中的线剩余部分再次被开松。与此同时,线头32’在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前方及内部的抽吸流的作用下,进一步运动到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的内部。
[0081]卷绕头计算机29控制该返回运动,直到最迟此刻位于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的内部有用于在开松流的作用区域中开松线头32’期望的线长度。也就是说,利用该返回运动可以准确地调节线头32’开松的长度。此外,返回运动的范围也可以由被实施为步进电机的驱动器42的返回步数决定,驱动器42的返回步数根据几何比例被计算出来。然而,可以想到,另选地通过传感器信号进行主动控制,为此则需要在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的内部额外设置相应的传感器,并将其连接至卷绕头计算机29。
[0082]如上所述,实际上在保持和开松管18之前或之中的抽吸和开松流是通过对位于保持和开松管18中的一个或多个喷嘴统一施加压缩空气来实现的。结果,在喷嘴区域及其远离保持和开松管18中线的出口方向的区域上,产生了一股面对该方向、施加在保持和开松管18内表面、并作为开松流的旋流,在喷嘴的前面,该旋流形成为在保持和开松管18的面对线出口的方向上的抽吸流。然而,原则上还可以让本领域技术人员选择其他喷嘴形式和多个相互独立的具有压缩空气或其他吸入空气的荷载。另外,在实践中可以优选使用简单空气作为气流介质,即,例如与水滴一起浓缩的气体作为“压缩或吸入空气”,但也不排除使用其他介质。
[0083]接着,图3e示出了线头开松刚刚结束后的情形:S卩,在图3d所示的情形之后没有发生进一步的线运动,但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中的开松流开始工作,并在线长度32”上对线头32’进行开松。
[0084]图3f最后示出了图3e示出的线头开松之后的状态,供给机构30绕其枢转轴40在旋转方向40’上再次轻微枢转,供给机构的下臂部再次使得线圈34增加。结果,线头32’从上部保持和开松管18滑出,并且完全以开松的线长度32”位于捻接头19的捻接通道20中。
[0085]该运动再次由卷绕头计算机29控制,例如通过根据几何比例选择被实施为步进电机的驱动器42的步数进行控制,或者根据传感器信号来控制,为此则需要在捻接通道20中进一步设置传感器来监测线头32’的到达。
[0086]进一步的处理,即首先对上线31和下线32的实际捻接以及后续步骤以已知的方式进行。
[0087]虽然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与自动交叉绕线机的捻接器相关的线头的开松,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知道在其他领域中也可以是有利的,例如,任意纺纱机,通常可以有利地用在这类纺纱机中,以便在相应的开松管中仔细准备线头。
[0088]此外为了完整起见,需要说明的是,不定冠词并不排除它所标明的部件也可以是复数形式。同样,对一个特定部件的说明并不意味着其功能不能被多个替代部件分担,或者并不意味着多个所描述的部件的功能不能整合在一起。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捻接器的线头开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由所述捻接器的裁剪装置来裁剪线,其中所述线位于所述捻接器的保持和开松管的喂入区域中; (ii)最迟在裁剪所述线之后,向所述保持和开松管施加抽吸流; (iii)借助于施加在所述保持和开松管上的所述抽吸流将线头吸入到所述保持和开松管中; (iv)借助于最迟此刻施加在所述保持和开松管上的开松流来开松所述线头,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i)和(iii)之间插入以下步骤: (?.A)通过所述抽吸流和线拉回装置的共同作用将所述线头运送至所述保持和开松管的所述喂入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拉回装置在步骤(i1.A)中如此将所述线头定位在所述保持和开松管的所述喂入区域中,即,被施加在所述保持和开松管上的所述抽吸流将所述线的所述线头吸入所述保持和开松管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ii)和步骤(iv)之间插入以下步骤: (ii1.A)通过所述抽吸流和所述线拉回装置的共同作用来增加吸入所述保持和开松管中的线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拉回装置还用于跟在线头开松之后的所述捻接器的工作步骤中,尤其用于正好在捻接之前实现的所述线头在所述捻接器的捻接通道中的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拉回装置仅用于所述捻接器的线头开松所用的工作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需要相互捻接的上线和下线的线头开松。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拉回装置由控制装置控制,该控制装置知道所述捻接器中的包含所述裁剪装置相对于所述保持和开松管的相对位置的几何比例,并且该控制装置将所述线拉回装置控制在根据该几何尺寸算出的工作位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拉回装置由控制装置控制,该控制装置接收关于所述线头在所述保持和开松管的所述喂入区域中的位置的传感器信号,并根据该传感器信号来控制所述线拉回装置。
9.一种用于捻接器的线头开松装置,其中该线头开松装置具有同时属于捻接器的以下部件:即,裁剪装置、保持和开松管以及线拉回装置,其中所述线头开松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属于捻接器的部件在结构上如此相互设置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如此配设,即,所述线头开松装置在其操作过程中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捻接器的线头开松的方法。
10.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捻接器的线头开松装置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线头开松装置的控制装置由程序控制,其特征在于,当该计算机程序在所述控制装置上运行时,所述线头开松装置在其操作过程中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捻接器的线头开松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捻接器的线头开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由捻接器的裁剪装置裁剪线,其中线位于捻接器的保持和开松管的喂入区域中;(ii)最迟在裁剪线之后,向保持和开松管施加抽吸流;(iii)借助于施加在保持和开松管上的抽吸流将线头吸入到保持和开松管中;(iv)借助于最迟此刻施加在保持和开松管上的开松流来开松线头。在步骤(ii)和(iii)之间插入以下步骤:(ii.A)通过抽吸流和线拉回装置的共同作用将线头运送至保持和开松管的喂入区域中。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和一种装载在程序控制装置上的且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IPC分类】B65H69-06
【公开号】CN104876065
【申请号】CN201510141057
【发明人】O·内比格, S·斯查顿
【申请人】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公告号】DE102014002149A1, EP2907781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