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_3

文档序号:9499677阅读:来源:国知局
录区间。
[0087]接下来,对在图5的步骤S13中,计算出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 (i)的工作进行说明。
[0088]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计算出向存在可提速区间的号机虚拟分配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时的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的工作的流程图。
[0089]控制装置10从i号机的可提速区间列表⑴读取可提速区间的出发楼层、目的地楼层以及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 (S51)。
[0090]控制装置10将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虚拟分配至i号机(S52)。
[0091]控制装置10在将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虚拟分配至i号机的情况下,判断可提速区间的行进距离是否能够维持在目标行进距离以上(S53)。具体地,控制装置10判断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相关的行进区间(出发楼层与目的地楼层之间的区间)与可提速区间是否重叠。然后,控制装置10在⑴判断为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相关的行进区间(出发楼层与目的地楼层之间的区间)与可提速区间不重叠的情况,⑵判断为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相关的行进区间(出发楼层与目的地楼层之间的区间)与可提速区间重叠的情况下,判断是否能够以不同方法将可提速区间的行进距离维持在目标行进距离以上。
[0092]更具体地,(1)在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相关的行进区间(出发楼层与目的地楼层之间的区间)与可提速区间不重叠的情况下,即使向该号机分配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行进距离也没有变动。因此,控制装置10判断可提速区间的行进距离能够维持在目标行进距离以上。
[0093]与此相对,(2)在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相关的行进区间(出发楼层与目的地楼层之间的区间)与可提速区间重叠的情况下,若向i号机虚拟分配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则可提速区间分割为多个区间。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10在分割生成的多个区间中,判断是否存在行进距离为目标行进距离以上的行进区间,在至少存在一个行进距离为目标行进距离以上的行进区间时,判断为可提速区间的行进距离能够维持在目标行进距离以上,在完全不存在行进距离为目标行进距离以上的行进区间时,判断为可提速区间的行进距离不能维持在目标行进距离以上。
[0094]在判断为可提速区间的行进距离不能维持在目标行进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在S53中为“否”时),控制装置10从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中减去3(S56)。由此,大大减少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的大小,作为其结果,在上述步骤S15中计算出的最终分配性评价值E(i)的大小也大大减少。因此,在上述步骤S18中,选择为分配号机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少。
[0095]与此相对,在判断为可提速区间的行进距离能够维持在目标行进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在S53中为“是”时),在向i号机虚拟分配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判断可提速区间的搭乘率是否能够维持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S54)。控制装置10在(1)判断为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相关的行进区间(出发楼层与目的地楼层之间的区间)与可提速区间不重叠的情况下,(2)判断为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相关的行进区间(出发楼层与目的地楼层之间的区间)与可提速区间重叠的情况下,判断是否能够以不同方法将可提速区间的搭乘率维持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
[0096]更具体地,(1)在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相关的行进区间(出发楼层与目的地楼层之间的区间)与可提速区间不重叠的情况,因为即使向该号机分配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可提速区间的搭乘率也没有变动,所以控制装置10判断为能够将可提速区间的搭乘率维持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
[0097]与此相对,⑵在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相关的行进区间(出发楼层与目的地楼层之间的区间)与可提速区间重叠的情况下,若向i号机虚拟分配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则如前述那样,将可提速区间分割为多个区间。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10在分割生成的多个区间中,在行进距离为目标行进距离以上的行进区间的搭乘率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为能够将可提速区间的搭乘率维持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
[0098]然后,在(1)或(2)中,在判断为可提速区间的搭乘率能够维持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在S54中为“是”时),控制装置10对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 (i)加3 (S56)。由此,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的值大大增加,作为其结果,在上述步骤S15中计算出的最终分配性评价值E(i)大大增加。因此,在上述步骤S18中,选定为分配号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0099]与此相对,在判断为可提速区间的搭乘率不能维持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在S54中为“否”时),控制装置10在上述步骤S56中,从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 (i)减去3。由此,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的大小大大减少,作为其结果,在上述步骤S15中计算出的最终分配性评价值E(i)的大小也大大减少。因此,在上述步骤S18中,选择为分配号机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少。
[0100]3、提速运转的具体例
[0101]在大楼中,存在大厅楼层中产生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情况、在途中楼层产生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情况、在途中楼层设置有食堂等如大厅楼层那样运用的情况等。此外,在高层大楼等中,在至最顶层为止的上升过程中也存在能够生成多个目标行进距离区间的情况。在下文中,参照图10?图14,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分配控制可进行提速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0102]图10是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分配控制可进行提速的第一例的图。第一例是由在大厅楼层中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登乘)达到目标搭乘率变成可提速的例子。图10(a)表示分配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之前的状态。在本例中,存在从大厅楼层开始至Fa楼层为止的区间A、从Fa楼层开始至Fb楼层为止的区间B、从Fb楼层开始至Fc楼层为止的区间C的三个区间。在区间A中,虽然行进距离为目标行进距离以上,但搭乘率为30%,不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不满足提速运转条件。在区间B中,行进距离比目标行进距离小,此外搭乘率为20 %,不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不满足提速运转条件。在区间C中,行进距离比目标行进距离小,此外搭乘率为5%,不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不满足提速运转条件。
[0103]图10(b)表示分配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之后的状态。具体地,本图表示虚拟分配与区间A重叠的区间即从大厅楼层开始至Fc楼层为止的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情况。在本例中,在区间A中,因为行进距离维持在目标行进距离以上,对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 (i)加1,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变成1。进而,搭乘率增加至40%,变成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对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加1,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变成2。此外,满足提速运转条件。在区间B中,行进距离比目标行进距离小,此外,虽然搭乘率增加至30 %,但不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不满足提速运转条件。在区间C中,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分配与之前没有变化。即,行进距离比目标行进距离小,此外搭乘率为15 %,不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不满足提速运转条件。
[0104]这样,在第一例中,在区间A中,由于满足提速运转条件,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变成2。在此,在不满足提速运转条件情况下,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为0或1。因此,在号机的最终分配中利用的最终分配性评价值E(i)与不满足提速运转条件情况相比变大的可能性变高,作为其结果,易于对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分配该号机。
[0105]图11是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分配控制可进行提速的第二例的图。第二例是由在途中楼层中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登乘)变成目标搭乘率从而变成可提速的例子。图11 (a)表示分配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之前的状态。在本例中,存在从大厅楼层开始至Fa楼层为止的区间A、从Fa楼层开始至Fb楼层为止的区间B、从Fb楼层开始至Fc楼层为止的区间C的三个区间。在区间A中,虽然行进距离为目标行进距离以上,但搭乘率为30 %,不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不满足提速运转条件。在区间B中,行进距离比目标行进距离小,此外搭乘率为20 %,不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不满足提速运转条件。在区间C中,行进距离比目标行进距离小,此外搭乘率为5%,不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不满足提速运转条件。
[0106]图11(b)表示分配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之后的状态。具体地,本图表示虚拟分配在区间A的途中存在的从Fd楼层开始至Fb楼层为止的新的目的地楼层呼叫的情况。在本例中,区间A分割为区间A1、区间A2的两个。在这种情况下,在区间A1中,行进距离比目标行进距离小,此外搭乘率为30%,保持原样并不在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不满足提速运转条件。与此相对,在区间A2中,因为行进距离维持在目标行进距离以上,所以对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加1,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变成1。进而,因为搭乘率增加至40%,变成目标搭乘率的范围内,所以对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加1,优先分配性评价值P(i)变成2。此夕卜,满足提速运转条件。在区间B中,行进距离比目标行进距离小,此外虽然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