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小型升降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99777阅读:来源:国知局
7左端与所述支撑台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7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45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35 —端与所述第二竖杆4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4]如图1所示,所述平衡装置5上设有第三横杆51、位于所述第三横杆51上方的第四横杆52、位于所述第四横杆52下方的第三斜杆53、位于所述第三横杆51右侧的第一转轮54、位于所述第三横杆51下方的第一推动杆55、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55下方的第二配重块56、位于所述第二配重块56右侧的定位块57及位于所述定位块57内部的第二转轮58。所述第三横杆51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51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51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51右端设有第五凹槽511,所述第五凹槽5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四横杆52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52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52左端与所述第二竖杆4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52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竖杆45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三斜杆53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53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杆5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53下端与所述第二竖杆4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轮54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轮54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511内且与所述第三横杆51轴转连接,所述第一转轮54由此可在所述第五凹槽511内旋转,所述第一转轮54顶靠在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左表面。所述第一推动杆5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55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55上端与所述第三横杆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配重块56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块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55下端与所述第二配重块5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57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块43右端与所述定位块57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配重块56右表面与所述定位块57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57右表面设有第六凹槽571,所述第六凹槽57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六凹槽57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转轮5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二转轮58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转轮58收容于所述第六凹槽571内且与所述定位块57轴转连接,所述第二转轮58由此可在所述第六凹槽571内旋转,所述第二转轮58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5的左表面上。
[0025]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6上设有第四斜杆61、位于所述第四斜杆61上方的第三竖杆62、位于所述第三竖杆62上方的第五斜杆63、位于所述第五斜杆63上方的第四竖杆64及位于所述第四竖杆64上方的第三支架65。所述第四斜杆61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斜杆61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61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62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竖杆62下端与所述第四斜杆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斜杆63呈倾斜状,所述第五斜杆63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62上端与所述第五斜杆6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竖杆64呈竖直状,所述第四竖杆64下端与所述第五斜杆6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65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65 —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块43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三支架65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竖杆64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65固定连接。
[0026]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装置7上设有气缸71、位于所述气缸71左侧的第一固定杆7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72左侧的第二固定架73、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73下方的弯曲杆7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73右侧的定位杆75、位于所述定位杆75右侧的第二推动杆76、位于所述定位杆75上方的第三弹簧77、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76右侧的第三固定架78及位于所述第三固定架78右侧的第五竖杆79。所述气缸71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7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7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72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72右表面与所述气缸7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73呈L型,所述第二固定架73 —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7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73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块43的下表面上。所述弯曲杆74呈弯曲状,所述弯曲杆74 —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7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杆74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73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杆74从而对所述第二固定架7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定位杆75呈长方体,所述定位杆75水平放置,所述定位杆75左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73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75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架6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7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76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76下端与所述气缸71连接,所述气缸71由此可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76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76上端贯穿所述定位杆75的上下表面且与所述定位杆7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76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块4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弹簧77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77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4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77下端与所述定位杆7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78呈L型,所述第三固定架78 —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78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推动杆76的右表面上,所述第五斜杆63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架78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竖杆79呈竖直状,所述第五竖杆79上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块43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五竖杆79下端贯穿所述定位杆75的上下表面且与所述第五斜杆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7]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建筑施工小型升降设备使用时,首先将需要升降的建筑工具放置在支撑台41内,然后启动气缸71,同时启动第一电机33,使得输出轴34旋转。当气缸71启动时,第二推动杆76向上移动,使得第二支撑块43向上移动,同时第三弹簧77因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可推动第二支撑块43向上移动,第二支撑块43与第二固定架73、第五竖杆79及第三支架65的上表面不再接触。同时当第一电机33启动时,输出轴34旋转,进而使得连接线35被拉动,使得第二定滑轮37、第一定滑轮26及第三定滑轮39旋转,从而可拉动第二竖杆45向上移动,给予第二支撑块43 —个向上的力。两股力量使得第二支撑块43可平稳的向上移动,从而可将建筑工具提升到所需高度,当第二支撑块43向上移动时,第一转轮54及第二转轮58在第二支撑杆25的左表面上滚动,减少摩擦力,保证上升可以持续平稳进行。当第二支撑杆25的高度不够高时,可通过向上移动第二支撑杆25,然后旋转旋转部24,使得第一顶靠杆23紧紧顶靠在第二支撑杆25的侧面,使得第二支撑杆25相对固定,使用者可以一只手握住第一横杆28,另一只手握住第二横杆29,然后推动本发明移动,使用方便。第二配重块56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二支撑块43左侧的重量过大,可以保持第二支撑块43的相对平衡,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至此,本发明建筑施工小型升降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建筑施工小型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施工小型升降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拉抬装置、位于所述拉抬装置下方的支撑台装置、位于所述支撑台装置右侧的平衡装置、位于所述平衡装置下方的固定装置及位于所述固定装置左侧的气缸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滚轮及位于所述滚轮上方的第一配重块,所述支架装置上设有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内部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一顶靠杆、位于所述第一顶靠杆右侧的旋转部、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上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顶部的第一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右侧的第一竖杆及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右侧的第二横杆,所述拉抬装置上设有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下方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上方的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内部的输出轴、位于所述输出轴上方的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上方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连接线上方的第二定滑轮、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左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顶部的第三定滑轮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二支架,所述支撑台装置上设有支撑台、位于所述支撑台下方的第一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下方的第二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左侧的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支撑台右侧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右侧的第三支撑块及位于所述第二竖杆左侧的第二弹簧,所述平衡装置上设有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上方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杆下方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右侧的第一转轮、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下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下方的第二配重块、位于所述第二配重块右侧的定位块及位于所述定位块内部的第二转轮,所述固定装置上设有第四斜杆、位于所述第四斜杆上方的第三竖杆、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