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运送装置、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626453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直线运送引导件41a强烈地相碰,从而不会产生弹响声,或者即便产生弹响声,也能够充分地减小。
[0103]这样,根据图7所示的形状的纸张引导部件50,原稿Μ的后端部M2从翻转运送路44向合流部Ρ2穿过时的弹力根据纸张引导部件50的前端部50b的形状错开时机地缓缓减小,因此从翻转运送路44向合流部P2内穿过的原稿Μ的后端部M2不会因弹起与合流部Ρ的上侧的直线运送引导件41a强烈地相碰。因此,能够减小或者消除由原稿Μ的后端部M2因弹起与上侧的直线运送引导件41a相碰引起的弹响声。
[0104]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虽然以纸张引导部件50不具有柔软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纸张引导部件50具有柔软性。由此,能够期待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的通过纸张引导部件50的弯曲减小原稿Μ的后端部M2的弹力的协同效果。
[0105]〈实施方式3>
[0106]在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2相同,将纸张引导部件50形成为长条状的片材部件。
[0107]图9示出实施方式3的纸张引导部件50,是放大表示主运送路以及翻转运送路的部分的简要俯视图。
[0108]在图9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中,前端部50b沿着纸张宽度方向X非直线地形成。具体而言,以纸张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向与纸张运送方向Y相反的方向(即,向纸张运送方向Y的上游侧)凹陷的方式,将前端部50b的整体形成为平缓的弯曲状。在该情况下,纸张引导部件50可以为具有柔软性的树脂膜,但因为在形状上具有特征,所以也可以没有柔软性。
[0109]基于该结构,在原稿Μ的后端部M2从翻转运送路44向合流部Ρ2穿过时,原稿Μ的后端部M2的整体不同时与纸张引导部件50分离,而是能够错开时机缓缓分离。
[0110]图10示意表示原稿Μ的后端部M2从翻转运送路44向合流部Ρ2穿过时的样子。
[0111]S卩,在原稿Μ的后端部M2位于纸张运送方向Υ的位置Ya时,后端部M2的整体被纸张引导部件50按压。
[0112]接下来,若原稿Μ的后端部M2从该位置稍微前进到达纸张运送方向Υ的位置Yb,则对纸张Μ的后端部M2而言,纸张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分M2a与纸张引导部件50的前端部50b分离从而成为稍微膨胀的状态,但是在纸张宽度方向X的两外侧的部分M2b,纸张Μ的后端部M2被纸张引导部件50的前端部50b按压。此时,在纸张Μ的后端部M2的中央部分M2a,因原稿Μ的由U字状的弯曲引起的后端部M2的弹力,成为稍微向上方膨胀的状态,但是由于纸张宽度方向X的两外侧部分M2b仍然被纸张引导部件50按压,所以在该程度的膨胀中,未与直线运送路41的上侧的直线运送引导件41a相碰从而未产生弹响声。
[0113]接下来,若原稿Μ的后端部M2从该位置进一步稍微前进到达纸张运送方向Υ的位置Yc,则对纸张Μ的后端部M2而言,仅纸张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分稍微被纸张引导部件50按压,但是在除此以外的部分(即,包含纸张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大部分)中,纸张Μ的后端部M2与纸张引导部件50的前端部50b分离。此时,虽然纸张Μ的后端部M2的除两端部以外的大部分因原稿Μ的由U字状的弯曲引起的后端部M2的弹力,成为向上方膨胀较大的状态,但是由于两端部仍然被按压,所以该膨胀力(弹力)较弱,成为与直线运送路41的上侧的直线运送引导件41a接触的状态。因此,在该状态下,也不会产生弹响声。
[0114]此后,若原稿Μ的后端部M2经过纸张运送方向Υ的位置Yc,则纸张Μ的后端部M2的两端部也弹起,但是由于其他部分已经弹起(特别是中央部与直线运送路41的上侧的直线运送引导件41a已经接触),所以也将两端部的弹力减小,不会产生大的弹起。因此,原稿Μ的后端部M2的两端部不会与直线运送路41的上侧的直线运送引导件41a强烈地相碰,从而不会产生弹响声,或者即便产生弹响声,也能够充分地减小。
[0115]这样,根据图9所示的形状的纸张引导部件50,原稿Μ的后端部M2从翻转运送路44向合流部Ρ2穿过时的弹力根据纸张引导部件50的前端部50b的形状错开时机缓缓减小,因此从翻转运送路44向合流部P2内穿过的原稿Μ的后端部M2不会因弹起与合流部Ρ的上侧的直线运送引导件41a强烈地相碰。因此,能够减小或者消除由原稿Μ的后端部M2因弹起与上侧的直线运送引导件41a相碰引起的弹响声。
[0116]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虽然以纸张引导部件50不具有柔软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纸张引导部件50具有柔软性。由此,能够期待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的通过纸张引导部件50的弯曲减小原稿Μ的后端部M2的弹力的协同效果。
[0117]〈实施方式4>
[0118]在实施方式4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将纸张引导部件50形成为四边形的较小的片材部件。其中,实施方式4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0119]图11示出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纸张引导部件50的变形例,是放大表示主运送路以及翻转运送路的部分的简要俯视图。
[0120]在图7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中,将纸张引导部件50遍及纸张宽度方向X的全长一体地形成,但是在图11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中,将其沿着纸张宽度方向X分割为多个片材部件51 (在该例中分割为六个)。S卩,图11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是在纸张宽度方向X的多个位置配置的片材部件51,各片材部件51的前端部51b形成为沿着纸张宽度方向X的直线,并且配置为相对于纸张运送方向Y具有阶梯差。
[0121]具体而言,若将各片材部件51的前端部51b的中心(中点)通过曲线连接(在图中通过点划线示出),则形成为与图7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的前端部50b的形状相同的平缓的弯曲状。此外,虽然各片材部件51的前端部51b形成为直线状,但是也可以以沿着图中点划线所示的曲线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
[0122]在该情况下,虽然各片材部件51可以为具有柔软性的树脂膜,但是由于在形状上具有特征,所以也可以没有柔软性。
[0123]此外,虽然这里对详细说明进行了省略,但是图11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也具有与在图7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中说明了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0124]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与实施方式2相同,以纸张引导部件50不具有柔软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纸张引导部件50具有柔软性。由此,能够期待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的通过纸张引导部件50的弯曲减小原稿Μ的后端部M2的弹力的协同效果。
[0125]〈实施方式5>
[0126]在实施方式5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将纸张引导部件50形成为四边形的较小的片材部件。其中,实施方式5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
[0127]图12表示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纸张引导部件50的变形例,是放大表示主运送路以及翻转运送路的部分的简要俯视图。
[0128]在图9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中,将纸张引导部件50遍及纸张宽度方向X的全长一体地形成,但是在图12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中,将其沿着纸张宽度方向X分割为多个片材部件51 (在该例中分割为六个)。即,图12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是在纸张宽度方向X的多个位置配置的片材部件51,各片材部件51的前端部51b形成为沿着纸张宽度方向X的直线,并且配置为相对于纸张运送方向Y具有阶梯差。
[0129]具体而言,若将各片材部件51的前端部51b的中心(中点)通过曲线连接(在图中通过点划线表示),则形成为与图9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的前端部50b的形状相同的平缓的弯曲状。此外,虽然各片材部件51的前端部51b形成为直线状,但是也可以以沿着图中点划线所示的曲线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
[0130]在该情况下,虽然各片材部件51可以为具有柔软性的树脂膜,但是由于在形状上具有特征,所以也可以没有柔软性。
[0131]此外,虽然这里对详细说明进行了省略,但是图12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也具有与在图9所示的纸张引导部件50中说明了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0132]另外,在实施方式5中,与实施方式3相同,以纸张引导部件50不具有柔软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纸张引导部件50具有柔软性。由此,能够期待与通过纸张引导部件50的弯曲减小原稿Μ的后端部M2的弹力的协同效果。
[0133]〈实施方式6>
[0134]实施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