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776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来的不适,提高了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设计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发明设计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中电机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0020]其中,1.容器盖本体,2.挡板,3.控制模块,4.电源,5.测距传感器,6.微型气栗,7.腔体,8.进气管道,9.出气管道,10.伸缩杆电机,11.盖板,12.进气通孔,13.透气通孔,14.压力传感器,15.电机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的一种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包括容器盖本体1、挡板
2、进气管道8、出气管道9、盖板11、伸缩杆电机10、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电源4、测距传感器5、微型气栗6、压力传感器14、电机驱动电路15,伸缩杆电机10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5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电源4经过控制模块3分别为测距传感器5、微型气栗6、压力传感器14进行供电,同时,电源4依次经过控制模块3、电机驱动电路15为伸缩杆电机1进行供电;挡板2的尺寸与容器盖本体I内顶面的尺寸相适应,挡板2与容器盖本体I内顶面相平行的设置于容器盖本体I内部,挡板2—周的边缘与容器盖本体I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挡板2与容器盖本体I内顶面之间构成腔体7;控制模块3、电源4、微型气栗6和电机驱动电路15设置于腔体7内部;如图2所示,电机驱动电路15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l、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3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伸缩杆电机10的两端上,同时,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挡板2上设置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口径与进气管道8的口径相适应,微型气栗6的进气口经进气管道8与挡板2上的第一通孔密封连接;容器盖本体I的顶部设置贯穿其顶部上下面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口径与出气管道9的口径相适应,微型气栗6的出气口经出气管道9与容器盖本体I顶部的第二通孔密封连接;压力传感器14设置于容器盖本体I的顶面;容器盖本体I的顶部还设置贯穿其顶部上下面的进气通孔12,进气通孔12的尺寸小于盖板11的尺寸,伸缩杆电机10固定设置在腔体7内部,伸缩杆电机10的驱动杆竖直穿过进气通孔12,且伸缩杆电机10驱动杆的端部与盖板11表面相垂直连接,盖板11的角度与容器盖本体I的顶部相平行,其中,伸缩杆电机10驱动杆收缩时,盖板11随驱动杆移动密封封盖在进气通孔12上,伸缩杆电机10驱动杆伸长时,盖板11随驱动杆移动开启进气通孔12,挡板2上还设置至少一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透气通孔13;容器盖本体I内部位于挡板2下方的侧壁上设置内螺纹,用于连接尺寸对应的容器;测距传感器5设置于挡板2下表面的边缘位置,与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所连对应容器开口边缘的位置相对应。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针对现有的容器盖结构为基础设计,引入全新的智能检测控制结构,通过设计测距传感器5的实时工作,检测判断容器盖是否盖上尺寸相适应的容器开口端,以此为依据,针对所设计的微型气栗6进行智能控制,实现针对容器内空气的抽真空操作,保持容器内存放的物品处于真空环境,提高物品的保存时间与保存质量;同时配合具体设计的电机驱动电路15,针对伸缩杆电机10和盖板11进行智能控制,便于在真空状态下实现容器的开启,让使用变得更加人性化。
[0023]基于上述设计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伸缩杆电机10,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伸缩杆电机,使得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具有的真空开启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并且针对测距传感器5,进一步设计采用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有效适应环境光线不足的情况,保证了所获测距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针对微型气栗6的智能控制,提供了稳定的数据保障,进而有效提高了整个设计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还有针对控制模块3,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而且针对电源4,设计采用纽扣电池,有效控制所设计智能检测控制结构的整体体积,最大限度使得本发明所设计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在体积上与现有的容器盖的体积保持一致,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构思,避免实际使用过程中带来的不适,提高了使用感受。
[0024]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驱动式抽真空容器盖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包括容器盖本体1、挡板2、进气管道8、出气管道9、盖板11、无刷伸缩杆电机、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纽扣电池、红外测距传感器、微型气栗6、压力传感器14、电机驱动电路15,无刷伸缩杆电机经过电机驱动电路15与单片机相连接;纽扣电池经过单片机分别为红外测距传感器、微型气栗6、压力传感器14进行供电,同时,纽扣电池依次经过单片机、电机驱动电路15为无刷伸缩杆电机进行供电;挡板2的尺寸与容器盖本体I内顶面的尺寸相适应,挡板2与容器盖本体I内顶面相平行的设置于容器盖本体I内部,挡板2—周的边缘与容器盖本体I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挡板2与容器盖本体I内顶面之间构成腔体7 ;单片机、纽扣电池、微型气栗6和电机驱动电路15设置于腔体7内部;电机驱动电路15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l、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单片机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无刷伸缩杆电机的两端上,同时,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单片机相连接;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单片机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单片机相连接;挡板2上设置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口径与进气管道8的口径相适应,微型气栗6的进气口经进气管道8与挡板2上的第一通孔密封连接;容器盖本体I的顶部设置贯穿其顶部上下面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口径与出气管道9的口径相适应,微型气栗6的出气口经出气管道9与容器盖本体I顶部的第二通孔密封连接;压力传感器14设置于容器盖本体I的顶面;容器盖本体I的顶部还设置贯穿其顶部上下面的进气通孔12,进气通孔12的尺寸小于盖板11的尺寸,无刷伸缩杆电机固定设置在腔体7内部,无刷伸缩杆电机的驱动杆竖直穿过进气通孔12,且无刷伸缩杆电机驱动杆的端部与盖板11表面相垂直连接,盖板11的角度与容器盖本体I的顶部相平行,其中,无刷伸缩杆电机驱动杆收缩时,盖板11随驱动杆移动密封封盖在进气通孔12上,无刷伸缩杆电机驱动杆伸长时,盖板11随驱动杆移动开启进气通孔12,挡板2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