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段式挡纸臂的进纸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2507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段式挡纸臂的进纸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进纸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多段式挡纸臂的进纸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事务机,例如扫描仪、复印机、或具有以上复合功能的办公室设备,通常设有自动进纸装置(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DF)以利于用户一次放入多张纸张而不需一一手动操作。图6为公知技术的进纸装置的剖面图。如图6所示,一叠多张纸张S被用户置入,进纸装置驱动分纸滚轮A转动,分纸滚轮A与摩擦轮B共同作用,将多张纸张S逐一分开馈入下游的进纸通道中。自动进纸装置通常采用挡纸单元C配合走纸滚轮D以方便用户将纸张放至定位,使进纸装置抓纸时,不会因纸张不到定位,而导致不进纸(Miss Feed)和歪斜(Skew)...等发生。
[0003]然而,除了定位外,为了确保进纸顺畅,挡纸单元最好能引导纸张顺序,形成一个楔形斜面,将进纸错误率降到最低。位于楔形斜面下方的纸较靠近分纸滚轮,位于上方的纸则离分纸滚轮比较远,为的是使分纸滚轮可以优先抓取下方的纸。反之,若无法形成楔形斜面,分纸滚轮可能抓取到上方的纸,但在摩擦力的因素下也会抓取下方的纸,导致进纸装置进纸失败、多重进纸、甚至卡纸、破损等现象产生。因此,挡纸单元维持纸堆形成楔形斜面是很重要的。但困难的是,若挡纸单元弹力太轻,则无法达到引导纸张顺序的效果;弹力太重,则薄纸推不动挡纸单元也会造成卡纸。因此要如何设计挡纸单元的弹力如今面临两难的局面。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多段式挡纸臂的进纸装置,通过运用多段式摆臂的多个弹力作用,使纸张因短摆臂的弹力重、阻力大,造成上层的纸张慢作动,而下层纸张因长摆臂弹力轻、阻力小,作动速度比上层快,故产生楔形斜面。弹力轻的长摆臂让薄纸顺利通过,弹力重的短摆臂使一般纸或重纸产生楔形斜面改变纸张顺序。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纸装置,包含:进纸通道、分纸滚轮、摩擦力提供装置、以及挡纸机构。分纸滚轮设置于进纸通道,摩擦力提供装置设置于进纸通道与分纸滚轮相对。挡纸机构设置于分纸滚轮的上游侧,包含:轴心、短摆臂、以及长摆臂。短摆臂连轴心,以轴心为支点;长摆臂与短摆臂同轴设置于轴心。其中,推动短摆臂所需的最小力大于推动长摆臂所需的最小力。
[0006]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纸装置示意图。
[0008]图2为放置薄纸至图1的进纸装置的示意图。
[0009]图3为放置厚纸至图1的进纸装置的示意图。
[0010]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纸装置的示意图。
[0011]图5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进纸装置示意图。
[0012]图6为公知技术的进纸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纸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进纸装置100包含:进纸通道P、走纸滚轮10、分纸滚轮20、摩擦力提供装置30、以及挡纸机构40。分纸滚轮20与摩擦力提供装置30设置于进纸通道P,且摩擦力提供装置30与分纸滚轮20相对。走纸滚轮10设置于进纸通道P上且位于分纸滚轮20的上游侧,所谓上游与下游的相对关系乃依进纸方向决定,纸张S先经过处为上游,较晚经过之处为下游。在本图中,摩擦力提供装置30以摩擦轮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摩擦力提供装置30可以是摩擦垫或其他等效组件。挡纸机构40设置于分纸滚轮的上游侧20,挡纸机构40包含:轴心42、短摆臂44、以及长摆臂46。短摆臂44与长摆臂46同轴设置地连接轴心42,以轴心42为支点。在未放置纸张S时,长摆臂46紧邻短摆臂44,且长摆臂46位于短摆臂44之后。短摆臂44与长摆臂46的差别在于,推动短摆臂44所需的最小力大于推动长摆臂46所需的最小力。常见的做法例如,短摆臂44包含重弹簧Q1,提供第一弹力;长摆臂46包含轻弹簧Q2,提供第二弹力,且第一弹力大于第二弹力。如此一来,欲推动短摆臂44需要施以较大的力,而长摆臂46只要轻推就可移动。
[0014]用户置纸时,纸张S接触挡纸机构40,即可形成楔形斜面(如图1虚线所示)。图2为放置薄纸至图1的进纸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图中,纸张S为薄纸,并且纸张S下层的纸可推开挡纸机构40中的长摆臂46,但其重力还不足以推开短摆臂44。故短摆臂44阻挡纸张S中较上层的纸,再经由走纸滚轮10输送纸张S中相对位于下层的纸接触分纸滚轮20和摩擦力提供装置30,因而可确保分纸时总是先抓取纸张S中最下层的纸。待纸张S中较下层的纸被分纸滚轮20逐一馈入后,原本位于较上层的纸因重力向下掉落,再藉由走纸滚轮10的帮助推开长摆臂46,维持楔形斜面碰触分纸滚轮20和摩擦力提供装置30。
[0015]图3为放置厚纸至图1的进纸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纸张S接触挡纸机构40。在本图中,纸张S为厚纸,其重力可将短摆臂44与长摆臂46推开,并维持楔形斜面碰触分纸滚轮20和摩擦力提供装置30。因此,配合走纸滚轮10,位于楔形斜面底端的最下方的纸将先接触分纸滚轮20和摩擦力提供装置30,并且按照顺序由下而上逐一被馈入。在较下层的纸被馈入完毕后,纸张S中相对较上层的纸,则继续在走纸滚轮10的辅助下碰触分纸滚轮20和摩擦力提供装置30。如此一来,进纸装置100将保持由下方取纸的顺序逐一进纸,不仅能使扫描结果顺序一致,也能避免发生扫描次序错误、多张进纸、甚至卡纸的危机。
[0016]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纸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短摆臂44与长摆臂46同轴设置地连接轴心42,以轴心42为支点。短摆臂44包含重弹簧Ql,提供第一弹力;长摆臂46包含轻弹簧Q2,提供第二弹力,且第一弹力大于第二弹力。只要用户放置的薄纸在进纸通道P上重力的分力大于轻弹簧Q2提供的第二弹力,即可推开长摆臂46。而厚纸在进纸通道P上重力的分力大于重弹簧Ql提供的第一弹力,则可推开短摆臂44。在本实施例中,重弹簧Ql与轻弹簧Q2的差异可以由弹簧材质、缠绕圈数等因素决定。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且弹簧的设置方式也未必须完全依照图4所示。另外,本实用新型也不限定以弹簧作为多段式挡纸机构的必要组件,可以通过其他装置、手段以达成「推动短摆臂44所需的最小力大于推动长摆臂46所需的最小力」。
[0017]图5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进纸装置示意图。进一步地,进纸装置100’的挡纸机构40’可包含第三摆臂48,长于长摆臂46。第三摆臂48与短摆臂44、长摆臂46同轴设置地连接轴心42,以轴心42为支点。在未放置纸张S时,第三摆臂48紧邻长摆臂46,且第三摆臂48位于长摆臂46之后。推动第三摆臂48所需的最小力小于推动长摆臂46所需的最小力。藉由此设计,挡纸机构40’可更有层次地引导纸张S的顺序,形成楔形斜面。并且能适用更广泛的纸张。
[0018]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段式挡纸臂的进纸装置,可以在纸张放置时引导纸张顺序,产生楔形斜面,以利于分纸滚轮抓纸。并且能广泛适用从薄纸到厚纸等不同镑数、厚度的纸张。相较于先前技术,挡纸机构的长摆臂可让薄纸通过,并且由短摆臂阻挡上层的纸张而维持楔形斜面,避免薄纸推不动摆臂而在挡纸机构处卡纸。而多段式挡纸臂的设计更可以将厚纸形成有次序的楔形斜面,保持分纸滚轮总是由纸堆最下方取纸,也能确保纸张的扫描结果顺序一致,避免发生扫描次序错误、多张进纸、甚至卡纸的危机。
[0019]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以下权利要求的情况,所做的种种变化实施,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进纸通道; 分纸滚轮,设置于所述进纸通道; 摩擦力提供装置,设置于所述进纸通道,与所述分纸滚轮相对;以及 挡纸机构,设置于所述分纸滚轮的上游侧,所述挡纸机构包含: 轴心; 短摆臂,连接所述轴心,以所述轴心为支点;以及 长摆臂,与所述短摆臂同轴设置于所述轴心; 其中,推动所述短摆臂所需的最小力大于推动所述长摆臂所需的最小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纸机构使纸张形成楔形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摆臂紧邻所述短摆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摆臂位于所述短摆臂之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摆臂包含重弹簧,提供第一弹力;所述长摆臂包含轻弹簧,提供第二弹力;所述第一弹力大于所述第二弹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走纸滚轮,设置于所述进纸通道上,且位于所述分纸滚轮的上游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纸滚轮输送纸张中相对位于下层的纸接触所述分纸滚轮和所述摩擦力提供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纸机构更包含第三摆臂,长于所述长摆臂;所述第三摆臂与所述短摆臂、所述长摆臂同轴设置地连接所述轴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摆臂紧邻所述长摆臂,且所述第三摆臂位于所述长摆臂之后。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动所述第三摆臂所需的最小力小于推动所述长摆臂所需的最小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段式挡纸臂的进纸装置,包含:进纸通道、分纸滚轮、摩擦力提供装置、以及挡纸机构。分纸滚轮设置于进纸通道,摩擦力提供装置设置于进纸通道与分纸滚轮相对。挡纸机构设置于分纸滚轮的上游侧,包含:轴心、短摆臂、以及长摆臂。短摆臂连接轴心,以轴心为支点;长摆臂与短摆臂同轴设置于轴心。其中,推动短摆臂所需的最小力大于推动长摆臂所需的最小力。
【IPC分类】B65H3-06, B65H3-52
【公开号】CN204433850
【申请号】CN201520072694
【发明人】郑松柏, 薛凯帆
【申请人】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