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输送装置用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376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输送装置用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具,尤其涉及一种悬挂输送装置用吊具。
【背景技术】
[0002]悬挂输送装置可以自由选择输送线路,能有效地利用空间、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汽车零部件的烤漆、涂装及生产组装线上广泛使用悬挂输送装置。现有的悬挂架为了确保悬挂的可靠性,会采用双挂钩结构,因此需要一种适合双挂钩的悬挂输送装置用吊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悬挂输送装置用吊具,满足双挂钩结构的悬挂架的需求。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种悬挂输送装置用吊具,包括固定座,该固定座的上端两侧向外延伸且延伸部上对称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座的一侧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座位于凹槽的下方开设有与其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凹槽内装设有上限位帽,所述上限位帽连接有与安装孔配合的吊柱,所述吊柱的外周套设有梯形吊架,所述吊架的上板及下板中部开设有与吊柱配合的滑孔,且下板的上表面位于滑孔的两侧对称设有钩槽,所述吊柱位于吊架下方的端部设有下限位凸起。
[000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一端为封闭端。
[0007]进一步的,所述吊柱和上限位帽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该吊柱的上端设有外螺纹。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实用新型中结构简单,装卸方便,梯形吊架被吊柱分成两个挂钩空间,下板的上表面位于滑孔的两侧对称设有钩槽,满足双挂钩结构的悬挂架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4]—种悬挂输送装置用吊具,如图1、2所示,包括固定座1,该固定座1的上端两侧向外延伸且延伸部上对称开设有固定孔13,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部开设有凹槽11,所述固定座1位于凹槽11的下方开设有与其连通的安装孔12,所述凹槽11内装设有上限位帽2,所述上限位帽2连接有与安装孔12配合的吊柱3,所述吊柱3的外周套设有梯形吊架4,所述吊架4的上板及下板中部开设有与吊柱3配合的滑孔41,且下板的上表面位于滑孔41的两侧对称设有钩槽42,所述吊柱3位于吊架4下方的端部设有下限位凸起11。
[0015]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1的一端为封闭端。
[0016]进一步的,所述吊柱3和上限位帽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该吊柱3的上端设有外螺纹31。
[0017]安装时,先将吊柱3穿过梯形吊架4的两滑孔41,较短的上板位于上方,再于固定座1的凹槽中,放入上限位帽2,吊柱3上端插入安装孔12和上限位帽2螺纹连接,最后通过固定孔13将固定座1和悬挂输送装置固定,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梯形吊架4被吊柱3分成两个挂钩空间,下板的上表面位于滑孔41的两侧对称设有钩槽42,满足双挂钩结构的悬挂架的需求。
【主权项】
1.一种悬挂输送装置用吊具,包括固定座(1 ),该固定座(1)的上端两侧向外延伸且延伸部上对称开设有固定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部开设有凹槽(11),所述固定座(1)位于凹槽(11)的下方开设有与其连通的安装孔(12),所述凹槽(11)内装设有上限位帽(2),所述上限位帽(2)连接有与安装孔(12)配合的吊柱(3),所述吊柱(3)的外周套设有梯形吊架(4),所述吊架(4)的上板及下板中部开设有与吊柱(3)配合的滑孔(41),且下板的上表面位于滑孔(41)的两侧对称设有钩槽(42),所述吊柱(3)位于吊架(4)下方的端部设有下限位凸起(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输送装置用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的一端为封闭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输送装置用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柱(3)和上限位帽(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该吊柱(3)的上端设有外螺纹(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挂输送装置用吊具,包括固定座,该固定座的上端两侧向外延伸且延伸部上对称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座的一侧部开设有凹槽,位于凹槽的下方开设有与其连通的安装孔,凹槽内装设有上限位帽,上限位帽连接有与安装孔配合的吊柱,吊柱的外周套设有梯形吊架,吊架的上板及下板中部开设有与吊柱配合的滑孔,且下板的上表面位于滑孔的两侧对称设有钩槽,述吊柱位于吊架下方的端部设有下限位凸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卸方便,满足双挂钩结构的悬挂架的需求。
【IPC分类】B65G35/06
【公开号】CN205023382
【申请号】CN201520752280
【发明人】吴应举
【申请人】合肥常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