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6322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震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0002]电梯为运行于建筑物里的垂直交通工具,其类型分为,乘客电梯、服务电梯、观光电梯等,承担着运输乘客,货物的重要任务。随着电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梯安全更显重要。现有电梯基本上部具备消防功能,由于电梯轿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如果在电梯运行中轿厢内突然发生火灾,势必殃及搭乘电梯的人,甚至夺去它们的生命,针对现有电梯中不具体消防功能,目前有些电梯生产厂家制造出一种具有消防功能的电梯,现有具有消防功能的电梯,通常在轿厢内设置喷淋臂,在轿厢顶部设置气液混合室,气液混合室上分别设置气体进口和液体进口,该种结构设置的电梯,其结构设置比较复杂,生产成本高,消防设备易出现故障,使用效果不好,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0003]另外,随着近年来电梯事故的层出不穷,因此,电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电梯厂家已十分注重其安全系数,其减震效果是电梯安全性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电梯受到强烈撞击的情况下,现有的电梯其减震效果欠佳,而电梯轿厢轿底的减震性能对于整个电梯轿厢的减震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设计一种具有较好减震效果的电梯轿厢十分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带消防设备及具有较好抗震效果的抗震电梯轿厢。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0006]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包括由轿底、轿壁、轿顶和轿门组成的轿厢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壁上设置有消防设备,所述消防设备包括固定设置在轿壁外侧面上的罩体,所述罩体对应轿壁位置处设置有与罩体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罩体门,所述罩体门的一侧设置有开关锁装置,罩体内置有灭火器和消防面具;所述轿底由底部连接板、中间连接板、上部连接板组成,所述底部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第一弹性结构,所述上部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
[0007]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门关闭后与轿壁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
[0008]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锁装置为触摸式开关。
[0009]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设备设置在轿壁距离轿底1.3-1.6米的位置。
[0010]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均布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部连接板和中间连接板焊接设置。
[0011]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为橡胶层,多层橡胶层上下叠放填充在第二容纳空间内。
[0012]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底部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及上部连接板的四周边缘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底部连接板固定,连接板的上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扣接设置在上部连接板上。
[00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在轿壁上的消防设备,便于在出现火灾时及时的进行自救,增强了电梯的消防安全,将消防设备设置在轿壁距离轿底1.3-1.6米的位置处,便于灭火器的顺利取放,该种结构设置的消防设备,使用方便、故障率低、制造成本低;通过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使轿底设置成夹心结构,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的结合,使轿底具有双重层减震效果,从而提高轿厢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轿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轿底,2-轿壁,3-轿顶,4-轿门,5-罩体,6-罩体门,7_开关锁装置,8_灭火器,9-消防面具,10-底部连接板,11-中间连接板,12-上部连接板,13-第一容纳空间,14-第二容纳空间,15-弹簧,16-橡胶层,17-连接板,18-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消防设备的电梯轿厢,包括由轿底1、轿壁2、轿顶3和轿门4组成的轿厢本体,为增强电梯的消防安全,在轿壁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消防设备,消防设备最好设置在与轿门4临近的轿壁2上,该消防设备包括固定设置在轿壁2外侧面上的罩体5,罩体5对应轿壁2位置处设置有与罩体5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罩体门6,罩体门6的一侧设置有开关锁装置7,罩体5内置有灭火器8和消防面具9。为不影响轿厢内部的使用空间和整体的美观度,罩体门6关闭后与轿壁2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将罩体5设置在轿壁2的外侧壁上,即充分利用轿厢外的空间,又不影响井道内任何物件的运行;为方便在紧急情况下,不同身高的人迅速打开罩体门,及时取出灭火器8及消防面具9,将开关锁装置7设置为触摸式开关,同时将消防设备设置在轿壁距离轿底1.3-1.6米的位置,通过手的触摸即可打开,从而取出灭火器8。
[0019]当发生火灾时,乘客通过触摸迅速打开罩体门6,然后取出罩体5内的灭火器8扑灭火苗,在火势和烟雾比较大的情况下,取出消防面具9并进行佩戴,直到电梯平层开门后迅速撤离轿厢,该种结构设置的轿厢,可有效增强电梯的消防安全,特别是在化工厂、矿井等地方,在电梯内增设消防设备能很大程度的提高电梯的安全性,且该种结构的轿厢,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0020]为提高轿厢的抗震效果,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在突发情况时的损失,将轿底设置成由底部连接板1、中间连接板11、上部连接板12,底部连接板10与中间连接板1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3,上部连接板12与中间连接板11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14,为提高减震效果,在第一容纳空间13内设置有第一弹性结构,在第二容纳空间14内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具体为,第一弹性结构包括均布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13内的弹簧15,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底部连接板10和中间连接板11焊接设置,第二弹性结构为橡胶层16,多层橡胶层16上下叠放填充在第二容纳空间14内。为实现底板的密闭,底部连接板10、中间连接板11及上部连接板12的四周边缘通过连接板17连接,连接板17的下端与底部连接板1固定,连接板17的上端设置有翻边18,翻边18扣接设置在上部连接板12上。通过将电梯轿厢的轿底设置为具有减震效果的底板,可有效增加电梯轿厢的减震性能,通过设置的弹簧5及橡胶层16的结合,实现双重减震效果,当电梯被强烈撞击时,可最大限度的减轻人员伤亡情况,确保电梯的使用安全性。
【主权项】
1.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包括由轿底(I)、轿壁(2)、轿顶(3)和轿门(4)组成的轿厢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壁(2)上设置有消防设备,所述消防设备包括固定设置在轿壁外侧面上的罩体(5),所述罩体(5)对应轿壁(2)位置处设置有与罩体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罩体门(6),所述罩体门(6)的一侧设置有开关锁装置(7),罩体(5)内置有灭火器(8)和消防面具(9);所述轿底(I)由底部连接板(10)、中间连接板(11)、上部连接板(12)组成,所述底部连接板(10)与中间连接板(1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3),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3)内设置有第一弹性结构,所述上部连接板(12)与中间连接板(11)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14),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4)内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门(6)关闭后与轿壁(2)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锁装置(7)为触摸式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设备设置在轿壁(2)距离轿底(1)1.3-1.6米的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均布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13)内的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底部连接板(10)和中间连接板(11)焊接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为橡胶层(16),多层橡胶层(16)上下叠放填充在第二容纳空间(14)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底部连接板(10)、中间连接板(11)及上部连接板(12)的四周边缘通过连接板(17)连接,所述连接板(17)的下端与底部连接板(10)固定,连接板(17)的上端设置有翻边(18),所述翻边(18)扣接设置在上部连接板(1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电梯轿厢,包括由轿底、轿壁、轿顶和轿门组成的轿厢本体,轿壁上设置有消防设备,轿底由底部连接板、中间连接板、上部连接板组成,底部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第一弹性结构,上部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第二弹性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的消防设备,便于在出现火灾时及时的进行自救,增强了电梯的消防安全,该种结构设置的消防设备,使用方便、故障率低、制造成本低;通过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使轿底设置成夹心结构,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的结合,使轿底具有双重层减震效果,从而提高轿厢的减震效果。
【IPC分类】B66B5/28, B66B11/02
【公开号】CN205274969
【申请号】CN201620015825
【发明人】沈明文, 钱国华, 周于龙, 黄敏敏, 陆振华, 彭琤, 吴牛方, 沈陆飞
【申请人】奥特朗博电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