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飞边橡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0859阅读:47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飞边橡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橡胶成型模具,尤其是对一种无飞边的橡胶成模具的结构改良。
众所周知,橡胶模具对橡胶制品及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通常用于橡胶制品生产的模具,多在脱模后仍需手工修剪,不但工作量较大,往往存在着修剪过量或飞边未修尽,使制品表面仍残留存粘胶或人为产生的缺口外观难看,且影响产品质量,造成大量废品。为此无飞边橡胶模具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较为关注的一个课题。
为此有人设计出一种在型腔的边缘处通常设置有截面呈三角形的余料槽21,其中最小的一锐角β与上膜1和下模2的型腔3之分型面相连接,并提高锁模压力(参见附


图1)。此种结构虽然较为简单,但操作时必需小心谨慎,且对设置有多个模具的平板平行度要求较高,同时还需设置导柱、导套及顶出装置等附件,对模具的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特别是多腔模在0.03-0.05mm刃口上的上下合模难于吻合。换言之,此类无飞边橡胶模具利用挤压、冲切原理制成,一方面沿模腔周围必须具有尖锐的刃口,并且模具接触面不宜过大,不然因飞边厚度的影响而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接触面过小刃口对模具的压力难以控制,这种模具使用寿命往往只有几十次,若使用不当甚至一次即坏。并且,如接触面过小,合模时橡胶易大量外溢,造成制品致密度较差影响性能。若配合面的距离H控制在0.30-0.50mm时,其飞边的撕裂、清除更为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化模具的制作难度,使用寿命长,产品品质高,撕揭飞边方便的无飞边橡胶模具。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在所述上模的型腔内缘设有圆锥定位腔,并在其内同轴设有圆柱定位腔;在所述下模型腔的内缘设有相应的圆台状定位体,以及同轴设置的圆柱定位柱。其中,所述的上模或者下模可根据模具的需要而替换称谓,也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模具改为中模或芯模等。
在所述上模的型腔内缘和外缘处分别设有一个环状台阶环,合模后其间构成与型腔相交的分型区。一般地,从截面上看,除了所述圆台状定位体处外,所述的分型区两边的延长线与相邻的型腔边相重叠。
此外,所述圆锥定位腔的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为宜。使用时,宜将一模具的圆柱定位柱插入相应的定位腔中,然后轻缓地压合,即完成模具的装配。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简化了模具制作难度,上下模具易于吻合,使用寿命长,模具的失效寿命可长于10万次,制品基本达到无飞边,完全省略了修边工艺,提高了生产管理成本及制品品质,大大降低产品的废品率和原材料及能源的消耗,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安全系数等特点。

图1是现有的一种模具的局部剖面的放大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的半剖视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膜的半剖视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膜的半剖视图。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在上模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圆柱定位腔11,其一端与型腔3内侧边缘之间设有圆锥定位腔12,圆锥定位腔12的母线24与轴线的夹角呈45°,并在圆锥定位腔12与型腔3之间设有环状台阶4。上述诸结构采用模具钢整体制成。在下模2上设制有环状的型腔3的另一片,其内缘侧设制有45°导向角的圆台状定位体22和同轴心的圆柱定位柱21及导入端20,其外缘设置有环状台阶4,采用模具钢整体制成。然后研磨、加工达到所需的精度。
使用时,只需将下模2的导入端20和圆柱定位柱21插入圆柱定位腔11内,然后轻缓地使上下模压合即可生产。待橡胶硫化后,取出成型的制品,随手揭去飞边即可。由于飞边与制品之间设有环状的分型区,剥离飞边时不会撕裂,既省略繁琐、细致的修边工序,又提高工效和产品外观质量及使用性能。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权利要求1. 一种无飞边橡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在所述上模(1)的型腔(3)内缘设有圆锥定位腔(12),并在其内同轴设有圆柱定位腔(11);在所述下模(2)型腔的内缘设有相应的圆台状定位体(22),以及同轴设置的圆柱定位柱(2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飞边橡胶模具,其特征是在所述上模(1)的型腔内缘和外缘处分别设有一个环状台阶环(4),合模后其间构成与型腔(3)相交的分型区(40)。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飞边橡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定位腔(12)的母线(24)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飞边的橡胶成型模具。它主要是在所述上模的型腔内缘设有圆锥定位腔,并在其内同轴设有圆柱定位腔;在所述下模型腔的内缘设有相应的圆台状定位体,以及同轴设置的圆柱定位柱。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模具制作简单,使用寿命长,可完全省略了修边工艺,提高制品品质和使用性能,降低劳动强度及生产成本等特点。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档编号B29C33/40GK2464529SQ0121072
公开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6日
发明者饶新民 申请人: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