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7395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机械,具体涉及生产载重轮胎的移动型胶囊注射成型模具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的胶囊注射成型机已经使用多年,他们都是将胶囊的成型、硫化等生产过程在一个设备上完成。所以胶囊注胶模具与硫化设备等做成一体。国内的胶囊注射成型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制,一直没有比较成熟的该项技术。其中国内外的设备都没有解决橡胶注射到胶囊模具中返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移动的胶囊注胶模具,该模具注射橡胶时能克服返胶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包括外模、芯模和卡紧整个模具的卡紧装置,该模具合模后包括注胶嘴、胶囊腔以及连通所述注胶嘴和胶囊腔的橡胶通道,该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合模后所述橡胶通道沿倒锥形圆周均布。
上述橡胶通道末端置有直径略大于橡胶通道直径的阻胶腔,该阻胶腔通过细小狭缝连通胶囊腔。
上述橡胶通道沿倒锥形圆周均布的锥度夹角为140度~170度。
上述阻胶腔的直径比橡胶通道的直径大20%~40%;上述细小狭缝的直径为0.3mm~0.7mm。
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胶囊注胶模具的橡胶通道沿倒锥圆周均布,橡胶注射完毕移模的过程中橡胶不容易返回;尤其是该橡胶通道的末端直径变大形成阻胶腔后再通过细小狭缝向胶囊腔内注射,注射完毕后由于细小狭缝直径非常小,而胶囊腔内的压力与阻胶腔内的压力差不大,所以胶囊腔内的橡胶无法返回,从而克服了返胶的现象。并且由于橡胶从细小狭缝中喷出后的喷射力很大,不会出现滞胶、留胶以及橡胶在胶囊腔内混合的混胶现象。


附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包括外模1和芯模2,其中外模1分为外上模1a和外下模1b,芯模2也分为上芯模2a和下芯模2b;卡紧整个模具的卡紧装置3为外上模1a和外下模1b的夹紧圈3a和安装该夹紧圈3a的夹紧手柄3b。该模具合模后包括注胶嘴4、胶囊腔5以及连通注胶嘴4和胶囊腔5的橡胶通道6,该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合模后橡胶通道6沿倒锥形圆周均布16条,该倒锥形圆周的锥度夹角是140度~170度;本实施例的锥度夹角是160度。
橡胶通道6末端设置直径略大于橡胶通道6直径的截面为半圆形的阻胶腔7,该阻胶腔7通过细小狭缝8连通胶囊腔6。
阻胶腔6的直径为比橡胶通道的直径大20%~40%,本实施例阻胶腔6的直径5mm,橡胶通道的直径4mm;细小狭缝8的直径为0.3mm~0.7mm,本实施例为0.5mm。
注胶时,带较大压力的橡胶从该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的注胶嘴4进入,沿倒锥形圆周均布的6条橡胶通道6到达阻胶腔,从细小狭缝8进入胶囊腔5。
权利要求1.一种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包括外模(1)、芯模(2)和卡紧整个模具的卡紧装置(3),该模具合模后包括注胶嘴(4)、胶囊腔(5)以及连通所述注胶嘴(4)和胶囊腔(5)的橡胶通道(6),其特征在于该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合模后所述橡胶通道(6)沿倒锥形圆周均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橡胶通道(6)末端置有直径略大于橡胶通道(6)直径的阻胶腔(7),该阻胶腔(7)通过细小狭缝(8)连通胶囊腔(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橡胶通道(6)沿倒锥形圆周均布的锥度夹角是140度~17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橡胶通道(6)沿倒锥形圆周均布12~20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阻胶腔(6)的直径比橡胶通道的直径大20%~40%;上述细小狭缝(8)的直径为0.3mm~0.7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包括外模(1)、芯模(2)和卡紧整个模具的卡紧装置(3),该模具合模后包括注胶嘴(4)、胶囊腔(5)以及连通所述注胶嘴(4)和胶囊腔(5)的橡胶通道(6),其特征在于该双倒锥胶囊注胶模具合模后所述橡胶通道(6)沿倒锥形圆周均布。该橡胶通道沿倒锥圆周均布,橡胶注射完毕移模的过程中橡胶不容易返回;尤其是该橡胶通道的末端直径变大形成阻胶腔后再通过细小狭缝向胶囊腔内注射彻底克服了返胶的现象。
文档编号B29C45/26GK2576461SQ0228545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3日
发明者赵鸿济, 程源, 孙京正, 于同水, 孙学芹, 郭鲲, 张晓东 申请人:青岛天利达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国人橡胶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