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2983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铜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覆铜板用粘结片的生产工艺路线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玻纤布——预浸树 脂——主浸树脂——半固化——粘结片,实现该生产工艺路线的装置,主要包括依次连接 的玻纤布开卷单元、预浸单元、主浸单元、烘箱及粘结片收卷单元。如图5-6所示,其中预浸 单元与主浸单元中使用的滚轴8 —般是一体的表面平滑的圆柱体。因此,大多数覆铜板厂 家在生产粘结片时,都是根据玻纤布自身的物料渗透特性,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完成玻纤布 浸润树脂的过程。这种单靠玻纤布自身的物料渗透特性,在车速较快、胶水粘度较高时,生 产的粘结片浸润效果较差,很难满足高端应用领域的要求。众所周知,玻纤布是由许多玻璃纱交织编织而成,每1根玻璃纱又由数百根玻璃 丝加捻而成。以76 玻纤布为例每1根玻璃纱由400根玻璃丝加捻而成,捻度一般控制 在0. 6-0. 8捻/英寸。由于玻纤布生产工艺的固有条件,决定了在玻纤布的开纤技术不够 好时,每一束玻璃纱的中间都可能会存在包裹过紧而形成一些死角,而这些死角在浸润树 脂时,如无外力的作用,很难被树脂完全浸润。因此,使用类似的玻纤布时,压制的覆铜板很 容易出现白纹缺陷,大大降低其耐CAF等性能。随着电子工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及应用领域的诞生,对覆铜板行业 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越来越多的覆铜板厂家为满足这些要求,在原有的产品配方中引入 各种各样的填料,使得胶水配方的浸润性能越来越差。同时,结合玻纤布中玻璃纱包裹形成 的死角问题,使得覆铜板厂家生产粘结片时的浸润问题越来越突出,从而引发了覆铜板行 业浸润生产工艺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有效改 善制作的粘结片的浸润效果,避免生产的覆铜板出现白纹缺陷而降低耐CAF等性能的问 题,从而可满足高端应用领域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包 括依次排布的玻纤布开卷单元、预浸单元、主浸单元、烘箱及粘结片收卷单元,预浸单元包 括预浸槽及设于其内的预浸辊,主浸单元包括主浸槽及设于其内的主浸辊,所述预浸辊及 主浸辊均包括转子、套设于转子外的可自由转动的外壳,外壳与转子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隙, 外壳上设有数个贯通环形空隙的穿孔。还包括动力系统,转子与动力系统电连接。所述数个穿孔均勻分布于外壳上。所述转子表面由多段圆柱剖面组成。
3[0010]所述圆柱剖面对应弧度的包角为90° 135°。所述转子采用金属或耐腐蚀性材料制成,外壳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玻纤布开卷单元与预浸单元之间、预浸单元与主浸单元之间、及烘箱与粘结 片收卷单元之间均设有传递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不 仅能让胶水快速穿透玻纤布的玻璃纱,使胶水达到快速浸润的目的,同时还能对玻纤布进 行开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玻璃纱中因玻璃丝包裹过紧而导致死角的问题,提升了玻纤布 的整体浸润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粘结片,其浸润效果好,可避免生产的覆铜板由于白 纹缺陷而降低耐CAF等性能的问题,从而可满足高端应用领域的要求。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 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中预浸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粘结片生产装置中滚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 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如
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包括依次排 布的玻纤布开卷单元1、预浸单元2、主浸单元3、烘箱4及粘结片收卷单元5,所述玻纤布开 卷单元1与预浸单元2之间、预浸单元2与主浸单元3之间、及烘箱4与粘结片收卷单元5 之间均设有传递辊12、23、45,以实现玻纤布在其之间的传递加工。所述预浸单元2包括用来盛装胶水的预浸槽21及设于预浸槽21内的预浸辊22, 所述主浸单元3包括用来盛装胶水的主浸槽31及设于主浸槽31内的主浸辊32,预浸辊22 与主浸辊32均包括有转子及设于转子外的外壳。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动力系统(未图示), 动力系统与转子电连接,带动转子高速转动。其中预浸辊22与主浸辊32结构相同,在此以 预浸辊22为代表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4所示,预浸辊22包括转子221、套设于转子221 外的可自由转动的外壳222,外壳222与转子221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隙220,且该外壳222上 设有数个穿孔223贯通环形空隙220,胶水可自穿孔223流入环形空隙220内。该预浸辊22 整体的最大直径不超过50cm,整体长度不超过250cm。转子221与动力系统电连接,通过动 力系统带动转子221高速转动,其最高角速度不高于300rpm ;外壳222不需连接动力系统,其为套设在转子221外,因此当有外力时,外壳222可于转子外自由转动。该转子221总体 呈实心的圆柱体结构,其最大直径不超过48cm;转子221表面由多段圆柱剖面组成,其圆柱 剖面对应弧度的包角A为90° 135° ;数个穿孔223优选均勻地分布于外壳222上。所 述转子221采用金属或耐腐蚀性材料制成,外壳22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该外壳222的厚度 不超过10mm,其上穿孔223直径不大于5mm。所述主浸单元3与预浸单元2之间通过设有 的传递辊23以实现玻纤布的连线传递。参照
图1所示,生产时,玻纤布10自玻纤布开卷单元1上经传递辊12传至预浸单 元2进行预浸,其中,玻纤布10于预浸槽21内而绕覆在预浸辊22上,预浸槽21内盛装有 胶水20,此时预浸辊22的环形空隙220内也充满了胶水20,当启动动力系统带动预浸辊22 的转子221高速转动时,外壳222可于转子221上自由转动,从而环形空隙220内的胶水20 产生震荡,并从外壳222穿孔223喷射到玻纤布10上,在一定程度上打散和穿透玻纤布10 的玻璃纱,使得胶水20达到良好浸润玻纤布的效果;预浸后的玻纤布10再经传递辊23传 至主浸单元3,其于主浸槽31内而绕覆在主浸辊32上,主浸槽31内盛装有胶水30,同理, 主浸辊32的转子经高速转动将环形空隙内的胶水30从外壳穿孔喷射到玻纤布上,使得胶 水30达到良好浸润玻纤布的效果;充分浸润有胶水的玻纤布10再送至烘箱4中进行烘烤 半固化,形成粘结片,最后经由传递辊45传递至粘结片收卷单元5进行收卷。这样,所生产 出来的粘结片的胶水浸润效果更好,从而使用其的覆铜板表面不会出现白纹等缺陷。且本 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配方胶水浸润不同类型玻纤布制作不同类型的粘结片,浸润效果皆能 达到比现有技术更佳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不仅能让胶水快 速穿透玻纤布的玻璃纱,使胶水达到快速浸润的目的,同时还能对玻纤布进行开纤,在一 定程度上改善玻璃纱中因玻璃丝包裹过紧而导致死角的问题,提升了玻纤布的整体浸润效 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粘结片,其浸润效果好,可避免生产的覆铜板由于白纹缺陷而降低 耐CAF等性能的问题,从而可满足高端应用领域的要求。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布的玻纤布开 卷单元、预浸单元、主浸单元、烘箱及粘结片收卷单元,预浸单元包括预浸槽及设于其内的 预浸辊,主浸单元包括主浸槽及设于其内的主浸辊,所述预浸辊及主浸辊均包括转子、套设 于转子外的可自由转动的外壳,外壳与转子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隙,外壳上设有数个贯通环 形空隙的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 力系统,转子与动力系统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 穿孔均勻分布于外壳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 表面由多段圆柱剖面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 剖面对应弧度的包角为90° 13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 采用金属或耐腐蚀性材料制成,外壳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 布开卷单元与预浸单元之间、预浸单元与主浸单元之间、及烘箱与粘结片收卷单元之间均 设有传递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覆铜板用粘结片浸润效果的装置,包括依次排布的玻纤布开卷单元、预浸单元、主浸单元、烘箱及粘结片收卷单元,预浸单元包括预浸槽及设于其内的预浸辊,主浸单元包括主浸槽及设于其内的主浸辊,所述预浸辊及主浸辊均包括转子、套设于转子外的可自由转动的外壳,外壳与转子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隙,外壳上设有数个贯通环形空隙的穿孔。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让胶水快速穿透玻纤布的玻璃纱,使胶水达到快速浸润的目的,同时还能对玻纤布进行开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玻璃纱中因玻璃丝包裹过紧而导致死角的问题,提升了玻纤布的整体浸润效果。
文档编号B29C70/50GK201872349SQ20102062268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黄海林 申请人: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