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复杂且带有多处斜顶制品缓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7218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形状复杂且带有多处斜顶制品缓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件注塑、成型模具范畴,特别涉及一种形状复杂且带有多处斜顶制品缓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在注塑过程中,成型形状复杂,并且带多处斜顶杆的塑料件(如图1所示),在顶出时,必须要分出先后次序。此类塑料件由于需要采用斜顶杆成型的地方较多(如图2所示), 如果在顶出动作刚一开始的瞬间,包括直顶杆在内的所有顶杆同时运动,很可能出现在斜顶杆没有完全脱离约束之前,其他薄弱地方的直顶杆会把塑件顶变形或顶出痕10,(如图3 所示)。因为成形斜顶杆在顶出过程中,不是一下就能摆脱其所成型部分对它的约束,需要有一小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塑料件中被斜顶杆成型的地方,对斜顶杆相对有“拉、拽”的作用(如图3所示),此刻,其他部位的直顶杆要是与其同时运动,否则会在塑料件薄弱的地方产生顶出痕,影响制品外观。在汽车行业中,以注塑加工的形式,大量使用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并带有许多需要用斜顶杆成形的塑料制品。然而,如何解决此类塑料件,在注塑成型的顶出过程中,发生因互相制约而产生的顶出受力不均现象,和由此产生大量的外观不合格品,始终是困扰众多厂家的一个技术难题。目前生产此类产品的厂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模具结构和注塑成型过程中普遍采用如下方法1.反复抛光模具的斜顶杆部位,试图减少这一部位出模时的抱紧力。2.增加塑件薄弱地方出顶杆的直径,试图减小这一局部在顶出时,顶杆对塑件的压强。3.减少冷却时间,降低保压压力,试图使塑件在出模前保持最大的韧性。4.采用复杂的“二次顶出机构”。以上方法中前三种方法,对于成形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带有许多需要用斜顶杆成形的塑料制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第四种方法,虽然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但无论在模具制造还是注塑成型过程中,都会大大提高其复杂程度和生产成本。因此,如何高效率低成本生产需要用斜顶杆成形复杂、中大型的塑料制品,并满足其外观要求,是汽车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注塑过程中,成型形状复杂,并且带多处斜顶杆的塑料件在顶出时,需要直顶杆、斜顶杆同时,协调动作,否则会在塑料件薄弱的地方产生顶出痕或变形,影响制品外观。在注塑成型的顶出过程中,发生因互相制约而产生的顶出受力不均现象,和由此产生大量的外观不合格品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形状复杂且带有多处斜顶制品缓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顶出垫板上对应直顶杆的部位开一台阶限位孔, 延缓顶出限位销放在台阶限位孔内,并与直顶杆下端面连接;在动模中,对应塑料件的形状在适当位置设置直顶杆和斜顶杆导向通孔,直顶杆和斜顶杆穿过导向通孔后,由顶杆固定板定位,顶杆固定板和顶杆垫板固定并放置在动模底板上。所述动模上面放置定模,组成塑料件成型腔。本实用新型的的有益效果是主要针对中大型且结构复杂的塑料制品二设计的非常简单却又十分可靠的模具,使在开模瞬间,让模具中成型塑料件薄弱或筋、柱较多地方的直顶杆,暂时延缓顶出,等斜顶杆的顶出进行了一小段时间后,再令其进行顶出,这样使塑料件薄弱或筋柱较多处不首先吃力,避免该处因受力较大引起顶变形或顶出痕的外观不良产品。不仅解决了汽车行业中此类塑料制品在注塑生产中,因难以控制的顶出问题而产生的外观缺陷,同时没有采用令模具结构变得复杂,模具成本大为提高的传统“二次顶出机构”。这个创新,对于同类塑料制品,在模具结构和注射成型领域,有着独特的启迪作用和深远的实用价值。

图1为需用多处成型斜顶杆的结构复杂塑料件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塑料件注塑、成型模具示意图。图3为传统的塑料件注塑、成型模具开模时引起塑料件变形示意图。图4为安装有延缓顶出限位销的塑料件注塑、成型模具示意图。图5为图4在刚开始顶出时,直顶杆暂时延缓顶出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4的直顶杆才暂时延缓顶出后,和和斜顶杆同时动作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形状复杂且带有多处斜顶制品缓顶出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予以说明。在图4所示的安装有延缓顶出限位销的塑料件注塑、成型模具示意图中,在顶出垫板7上对应直顶杆4的部位开一台阶限位孔11,延缓顶出限位销9放在台阶限位孔11 内,并与直顶杆4下端面连接;在动模3中,对应塑料件2的形状在适当位置设置直顶杆4 和斜顶杆5的导向通孔,直顶杆4和斜顶杆5穿过导向通孔后,由顶杆固定板,6定位,顶杆固定板6和顶杆垫板7固定,并放置在动模底板8上。在塑料件注塑、成型时,动模3上面放置定模1,组成塑料件2的成型腔。当注塑机刚开始顶出时,利用模具直顶杆与顶杆孔之间的阻力,使该处的直顶杆先不运动,使薄弱部位的直顶杆4端面与塑料件2表面产生缝隙12,薄弱部位的不会出现独自受力状态(如图5所示),随着顶出的继续,直顶杆4下面的延缓顶出限位销9的台阶碰到顶出垫板7的限位,直顶杆4才开始运动。此时,斜顶杆5已经运动了一小段时间,很快就会解除塑料件对它的约束。随着顶出动作的继续,所有顶杆都已吃上了力,不会出现薄弱部位的直顶杆4独自受力的局面。因此,塑件不会在薄弱部位出现顶出痕或变形,影响外观。所述延缓顶出限位销9的活动量的大小(即与顶出垫板7中限位台阶的间隙) 由斜顶杆5来决定。即斜顶杆事先要走的那段距离(如图6所示)。使模具中作用在塑件薄弱部位的直顶杆4,在顶出开始的瞬间,有一个延缓,使得斜顶杆5先对塑件产生作用,然后,薄弱处的直顶杆4再开始运动。这时,由于其他部位的顶杆都已起到了作用,塑件的薄弱部分,不会因受顶出力过大,而产生顶出痕,影响制品外观。
权利要求1.一种形状复杂且带有多处斜顶制品缓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顶出垫板上对应直顶杆的部位开一台阶限位孔,延缓顶出限位销放在台阶限位孔内,并与直顶杆下端面连接; 在动模中,对应塑料件的形状在适当位置设置直顶杆和斜顶杆导向通孔,直顶杆和斜顶杆穿过导向通孔后,由顶杆固定板定位,顶杆固定板和顶杆垫板固定并放置在动模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形状复杂且带有多处斜顶制品缓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模上面放置定模,组成塑料件成型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塑料件注塑、成型模具范畴的一种形状复杂且带有多处斜顶制品缓顶出结构。该缓顶出结构是在顶出垫板上对应直顶杆的部位开一台阶限位孔,延缓顶出限位销放在台阶限位孔内,并与直顶杆下端面连接;动模上面放置定模,组成塑料件成型腔。本实用新型使在开模瞬间,让模具中成型塑料件薄弱或筋、柱较多地方的直顶杆,暂时延缓顶出,这样避免该处因受力较大引起顶变形或顶出痕的外观不良产品。同时没有采用令模具结构变得复杂,模具成本大为提高的传统“二次顶出机构”。这个创新,对于同类塑料制品,在模具结构和注射成型领域,有着独特的启迪作用和深远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1960714SQ20112007174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7日
发明者刘宁, 张继累, 赵峰, 陆宁 申请人:北京力标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