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257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模具,尤其涉及ー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ー种注塑模具包括上固定板、脱料板、母模板以及母模仁,脱料板夹设于上固定板和母模板之间,母模仁设置于母模板内,上固定板上设有浇入ロ,ー拉料针设置于浇入口并插入脱料板,母模板和母模仁上设有与浇入口相连通的用于料头浇铸成型的流道。在使用模具注塑时,先将上固定板、脱料板、母模板以及母模仁依次相互压紧,再将熔融的注塑原料从浇入口注入,之后在流道中冷凝成型,产品成型于母模仁内,流道内成 型有料头,最后将上固定板、脱料板以及母模板相互分离,并采用机械手臂或人工的方式将料头从脱料板取出。但是,现有模具注塑时由于须使用机械手臂或人工的方式将料头从脱料板取出,这样会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无法实现全程自动化,从而使得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ー种开模过程中,产品料头和产品可以脱离的的注塑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注塑模具,用于成型ー产品,包括母模、与母模对应相互配合的公模及ー引料接头。母模包括一上固定板、依次设置于上固定板下方的一脱料板及ー母模板,所述上固定板及脱料板上设有一容置槽。公模包括一与母模板相对应设置的公模板,母模板和公模板围成型腔。引料接头安装于上固定板上并容置于容置槽内,引料接头上表面凹设有浇入口,引料接头开设有中心贯穿的浇道,引料接头下端设有倒勾。其中,母模板设有与所述浇道及型腔相互连通的流道,倒勾伸入于流道内。进ー步地,所述浇道及流道内冷凝成型下端与产品相连的产品料头,流道上端孔径大于容置槽下端孔径,产品料头上端抵顶于脱料板下表面上。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通过引料接头下端设置的倒勾,使得开模时,倒勾可以勾住成型于流道内产品料头,使产品料头与产品先行脱离,然后再由脱料板将引料接头与产品料头脱离,与现有技术的拉料针等装置相比,结构简单,成本低。

图I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闭模时的剖面图。图2为图I所示注塑模具开模时脱料板与母模板分离的剖面图。图3为图I所示注塑模具开模时上固定板与脱料板分离的剖面图。图4为图I所示注塑模具开模时母模板与公模板分离的剖面图。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0015]上固定板10容置槽11上逼让槽12引料接头20浇入口21浇道22倒勾23 凹槽24母模板30流道31脱料板40上限位拉杆41下限位拉杆42公模板50下避让槽51开闭器60产品200产品料头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參阅图I、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用于成型ー产品200,其包括ー母模及一与母模对应相互配合的公模,母模包括一上固定板10、依次设置于上固定板10下方的一脱料板40及一母模板30,公模包括一与母模板30相对应设置的公模板50,母模板30和公模板50围成型腔。注塑模具还包括一安装于母模的上固定板10上的引料接头20,引料接头20上表面凹设有浇入口 21,引料接头20还开设有中心贯穿的浇道22,引料接头20下端周圈向外设有倒勾23。所述引料接头20还设有凹槽24,所述凹槽24位于所述浇道22的外側。所述上固定板10及脱料板40上配合引料接头20的形状设有一容置槽11,上固定板10上对应所述凹槽24设有安装槽(图未示),引料接头20通过固定件穿过凹槽24及安装槽而固定于上固定板10上。上固定板10上开设有上避让槽12。所述引料接头20容置于容置槽11内。所述母模板30设有与所述浇道22及型腔相互连通的用于产品200浇铸成型的流道31,倒勾23伸入于流道31内。流道31上端孔径大于容置槽11下端孔径。所述脱料板40夹设于上固定板10与母模板30之间,脱料板40上端面固定装设有一上限位拉杆41,下端面固定装设有ー下限位拉杆42。所述公模板50相对应设置于母模板30下方,公模板50与母模板30之间装设有一开闭器60,开闭器60 —端卡设于母模板30上,另一端固定装设于公模板50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开闭器60为ー树脂开闭器,其下端固定于公模板50上,上端通过树脂紧密插置于母模板30上。其中,公模板50及母模板30开设有一下避让槽51,上限位拉杆41伸入于上避让槽12内,下限位拉杆42伸入于下避让槽51内,且上限位拉杆41及下限位拉杆42分别可于上避让槽12及下避让槽51内滑动。请參阅图I至图4,本实用新型模具在未开模时,将熔融的注塑原料从浇入ロ 21注入,并通过浇道22及流道31流入型腔,冷凝成型之后,产品200成型于母模板30及公模板50之间的型腔内,浇道22及流道31内冷凝成型下端与产品200相连的产品料头300,从而完成整个注塑过程。由于流道31上端孔径大于容置槽11下端孔径,因此产品料头300上端抵顶于脱料板40下表面上。然后,进行开模エ序,如图2、3、4所示,首先,脱料板40与母模板30之间先行开模,脱料板40及上固定板10固定不动,此时,通过开闭器60固定装设于公模板50及母模板30之间,公模的公模板50及母模板30 —起向下运动,通过引料接头20的倒勾23勾住产品料头300,从而使产品料头300下端脱离产品200,同吋,下限位拉杆42于下避让槽51内相对向上运动,直至运动至下避让槽51顶端,产品料头300完全脱离流道31。然后,母模板30及公模板50继续向下运动,通过下限位拉杆42固定装设于脱料板40上,因此下限位拉杆42拉动脱料板40向下运动,脱料板40与上固定板10开始分离,通过上限位拉杆41固定装设于脱料板40上,从而脱料板40带动上限位拉杆41于上避让槽12内相对向下运动, 直至上限位拉杆41运动至上避让槽12下端处,同时,脱料板40向下抵顶于产品料头300,从而使产品料头300与引料接头20的倒勾23脱离;最后,公模板50继续向下运动,通过上固定板10不动,上固定板10拉动上限位拉杆41,带动脱料板40拉动下限位拉杆42,下限位拉杆42拉动母模板30,克服树脂开闭器60上端的树脂与母模板30的摩擦力,从而母模板30与公模板50分离,模具开模完成,即可顶出产品20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通过引料接头20下端设置的倒勾23,使得开模时,倒勾23可以勾住成型于流道31内产品料头300,使产品料头300与产品200先行脱离,然后再由脱料板40将引料接头20与产品料头300脱离,与现有技术的拉料针等装置相比,结构简单,成本低。
权利要求1.ー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成型ー产品,该注塑模具包括母模、与母模对应相互配合的公模及ー引料接头,母模包括一上固定板、依次设置于上固定板下方的一脱料板及ー母模板,所述上固定板及脱料板上设有一容置槽;与母模对应相互配合的公模包括一与母模板相对应设置的公模板,母模板和公模板围成型腔;引料接头安装于上固定板上并容置于容置槽内,引料接头上表面凹设有浇入口,引料接头开设有中心贯穿的浇道,引料接头下端设有倒勾,其中,母模板设有与所述浇道及型腔相互连通的流道,引料接头下端的倒勾伸入于流道内。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及流道内冷凝成型下端与产品相连的产品料头,流道上端孔径大于容置槽下端孔径,产品料头上端抵顶于脱料板下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板上端面固定装设有ー上限位拉杆,下端面固定装设有ー下限位拉杆;上固定板上开设有上避让槽;公模板及母模板开设有一下避让槽,上限位拉杆伸入于上避让槽内,下限位拉杆伸入于下避让槽内,且上限位拉杆及下限位拉杆分别可于上避让槽及下避让槽内滑动。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板与母模板之间装设有ー开闭器,开闭器一端卡设于母模板上,另一端固定装设于公模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器为ー树脂开闭器,其下端固定于公模板上,上端通过树脂紧密插置于母模板上。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料接头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浇道的外侧,上固定板上对应所述凹槽设有安装槽,引料接头通过固定件穿过凹槽及安装槽而固定于上固定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成型一产品,包括母模、与母模对应相互配合的公模及引料接头。母模包括上固定板、脱料板及母模板,上固定板及脱料板上设有容置槽。公模包括公模板,母模板和公模板围成型腔。引料接头安装于上固定板上并容置于容置槽内,引料接头上表面凹设有浇入口,引料接头开设有中心贯穿的浇道,引料接头下端设有倒勾。母模板设有与所述浇道及型腔相互连通的流道,倒勾伸入于流道内。成型时,浇道及流道内冷凝成型下端与产品相连的产品料头。开模时,倒勾可以勾住成型于流道内产品料头,使产品料头与产品先行脱离,然后再由脱料板将引料接头与产品料头脱离,结构简单,成本低。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2388712SQ201120472668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4日
发明者吴小平, 王贤云, 蒋坤学, 黎健明, 龚文鹏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