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口套水冷却通路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088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浇口套水冷却通路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口套,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浇口套水冷却通路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的浇口套通常由冷却体和密封圈组成,在冷却体上开设有冷却水路,以防止冷却体在生产过程中过热。现有的浇口套水路设计如附图1、2所示,其水路由形成于冷却体I外周上的若干个腔体11组成,腔体11之间依靠溢水缺口 12连接,密封圈2上对应冷却体两端的腔体处设有进水口 4和出水口 5连通对应的腔体,当水流由进水口 4进入最左侧的腔体11,充满后,经冷却体顶部的溢水缺口进入第二个腔体11,再由底部的溢水缺口进入下一个腔体,依次待所有的腔体充满后由出水口排出。这样的冷却水路,在水流进入的第一个水腔内的冷却效果较好,然而在中间的腔体之间,由于底部已经连通,容易造成水流紊乱,影响冷却效果,从而使整个冷却体的冷却效果减弱。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浇口套水冷却通路改良结构,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浇口套水冷却通路改良结构,所述浇口套包括冷却体和设于该冷却体外周的密封圈,所述冷却体上开设有水冷却通路,所述水冷却通路为环绕设于所述冷却体外周面上的螺旋式腔体,所述密封圈对应该螺旋式腔体的两端处分别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螺旋式腔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螺旋式腔体环绕冷却体外周设计,水流由进水口进入到螺旋式腔 体内流动最后经出水口排出,整个水流过程比较顺畅,水流包裹着冷却体流动,不会产生紊乱现象,冷却效果良好。

图1为现有的浇口套的冷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浇口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浇口套的冷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浇口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冷却体11-腔体12-溢水缺口2-密封圈4——进水口5——出水口3——螺旋式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范围之内。如图3、4所示,一种浇口套水冷却通路改良结构,所述浇口套包括冷却体I和设于该冷却体外周的密封圈2,所述冷却体上开设有水冷却通路,所述水冷却通路为环绕设于所述冷却体I外周面上的螺旋式腔体3,所述密封圈2对应该螺旋式腔体的两端处分别形成有进水口 4和出水口 5连通所述螺旋式腔体3。这样,当水流从进水口 4进入到螺旋式腔体3中流动,最后至出水口 5排出,整个水流过程比较顺畅,包裹着冷却体流动,不会产生紊乱现象,冷却效果良好。 ·
权利要求1.一种浇口套水冷却通路改良结构,所述浇口套包括冷却体(I)和设于该冷却体外周的密封圈(2),所述冷却体上开设有水冷却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通路为环绕设于所述冷却体(I)外周面上的螺旋式腔体(3),所述密封圈(2)对应该螺旋式腔体的两端处分别形成有进水口 ( 4 )和出水口( 5 )连通所述螺旋式腔体(3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浇口套水冷却通路改良结构,所述浇口套包括冷却体和设于该冷却体外周的密封圈,所述冷却体上开设有水冷却通路,所述水冷却通路为环绕设于所述冷却体外周面上的螺旋式腔体,所述密封圈对应该螺旋式腔体的两端处分别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所述螺旋式腔体。该浇口套水冷却通路改良结构通过采用螺旋式腔体环绕冷却体外周设计,水流由进水口进入到螺旋式腔体内流动最后经出水口排出,整个水流过程比较顺畅,水流包裹着冷却体流动,不会产生紊乱现象,冷却效果良好。
文档编号B29C45/73GK203125904SQ20132000648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7日
发明者傅子卿 申请人:瑞鼎机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