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236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现有的模内剪浇口结构较多,但大多存在结构不可靠,容易失效,结构复杂成本较大,或者只适用于小浇口,甚至需更改产品结构与外观。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位于后模型腔的流道内设有一可将浇口切断的顶刀,该顶刀的底部与一连接在后模上的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开模时通过推杆将顶刀推出进而切断浇口,推杆的下端部设有一位于模座内的顶刀面板,该顶刀面板搁在一位于模座内的顶刀底板上。本实用新型会自动将浇口与产品有效地分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成本低。
【专利说明】
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PVC管件注塑加工,一般无法使用热流道,都是大水口冷流道,进胶点较大,而通常的浇口都是用手工去剪切,如果要求产品表面剪切美观,则需对操作者的技术等级要求较高;而且注塑后的产品较烫,PVC料又是偏硬的原料,在大批量生产时,劳动强度过高,工作效率低。
[0003]现有的模内剪浇口结构较多,但大多存在结构不可靠,容易失效,结构复杂成本较大,或者只适用于小浇口,甚至需更改产品结构与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时在模具内直接将浇口与产品分离的自动切浇口结构,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操作者的技术等级要求。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包括前模和与前模配合使用的后模,后模固定连接在模座上,其特征在于,位于后模型腔的流道内设有一可将浇口切断的顶刀,该顶刀的底部与一连接在后模上的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开模时通过推杆将顶刀推出进而切断浇口,推杆的下端部设有一位于模座内的顶刀面板,该顶刀面板搁在一位于模座内的顶刀底板上;
[0006]所述推杆的两侧各设有一连接在后模上且可上下移动的复位杆,推杆和复位杆的下端均穿过顶刀面板抵触在顶刀底板上,该顶刀底板的下方设有位于模座内的一顶针底板和一搁在顶针底板上的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可在模座内上下移动,顶刀面板与顶针底板之间设有多个定位柱;
[0007]每个定位柱上套有一位于顶刀底板与顶针面板之间的弹簧,在合模状态下弹簧被压缩,推杆的上端置于后模型腔的流道内,复位杆的上端置于后模内,顶刀面板与后模之间存在推杆完全推出时保证将浇口切断的行程;在开模状态下弹簧复位,弹簧的复位力使推杆的上端置于后模型腔的流道外,复位杆的上端置于后模外;
[0008]位于复位杆正上方的前模内设有底端与复位杆上端抵触的前模顶杆,合模时前模顶杆推复位杆使其位于后模内,从而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09]作为优选,所述前模顶杆的顶部设有弹性棒,前模内设有一圈第一台阶,前模顶杆的上部形成一圈第一凸台,合模时,前模顶杆的底端与前模的底端齐平且被复位杆抵挡,第一台阶与第一凸台之间存在间隙,弹性棒被压缩;开模时,利用弹性棒的复位使第一凸台抵触在第一台阶上,前模顶杆的底端置于前模外。用弹性棒作为顶出力,在合模时作用于前模顶杆使复位杆复位,复位杆的上端置于后模内,与此同时,复位杆带动顶刀置于后模型腔流道内,这样合模时保证了顶刀不与前模相撞,延长顶刀的使用寿命。
[0010]作为优选,位于定位柱下方的顶针面板内开有可用于定位柱进出的通孔,定位柱的上端穿过顶刀底板后抵触在顶刀面板的底面上,所述的通孔可以调节顶刀的顶出距离(即模具的顶出距离不够时,定位柱的下端可置于通孔中)。
[0011]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柱的上部形成一圈防止顶刀底板从其上滑出的第二凸台,顶刀底板内形成一圈与第二凸台配合使用的第二台阶。
[0012]作为优选,所述复位杆和推杆的底部均形成一圈防止其从顶刀面板上滑出的第三凸台,顶刀面板内形成与第三凸台配合使用的第三台阶。
[0013]作为优选,位于前模型腔进胶点处的流道内镶有一冷却块,保证前模型腔的进胶点快速冷却。
[0014]作为优选,所述顶刀的底部与推杆的上部采用螺纹连接,方便拆装。
[0015]作为优选,所述顶刀上部的两端形成锋口,顶刀上部的中央处开有定位缺口,定位缺口对浇口进行定位,更利于切断浇口。
[0016]作为优选,所述的顶刀位于后模型腔进胶点处的流道内,从而使产品能更好地与浇口相连处分离,保证产品表面平整。
[0017]作为优选,一贯穿后模的顶针的上端位于后模型腔的流道内,下端依次穿过顶刀面板、顶刀底板和顶针面板后抵触在顶针底板的表面上。在切断浇口后,利用顶针将产品顶出。
[0018]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开模时,顶刀会自动将浇口与产品有效地分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调节方便,剪切平整,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顶刀不与前模相撞,延长了顶刀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模型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模型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顶刀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顶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实用新型顶针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前模型腔的剖视图。
[00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前模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复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1 ] 图中,1-前模,2-后模,3-模座,4-顶刀,5-推杆,6_顶刀面板,7_顶刀底板,8_复位杆,9-顶针底板,10-顶针面板,11-定位柱,12-弹簧,13-行程,14-前模顶杆,15-弹性棒,16-第一台阶,17-第一凸台,18-第二凸台,19-第二台阶,20-第三凸台,21-第三台阶,22-冷却块,23-锋口,24-定位缺口,25-顶针,2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3]如图所示的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前模I与后模2配合使用,后模2固定连接在模座3上,位于后模型腔进胶点处的流道内设有可将浇口切断的顶刀4,该顶刀4的底部采用螺纹与连接在后模上的推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开模时通过推杆5将顶刀4推出进而切断浇口,推杆5的下端部设有位于模座内的顶刀面板6,该顶刀面板6搁在位于模座内的顶刀底板7上。
[0034]所述推杆5的两侧各设有一连接在后模上且可上下移动的复位杆8,推杆5和复位杆8的下端均穿过顶刀面板6抵触在顶刀底板7上,该顶刀底板7的下方设有位于模座内的顶针底板9和搁在顶针底板9上的顶针面板10,顶针底板9和顶针面板10可在模座内上下移动,顶刀面板6与顶针底板9之间设有多个定位柱11。
[0035]每个定位柱11上套有位于顶刀底板7与顶针面板10之间的弹簧12,在合模状态下弹簧12被压缩,推杆5的上端置于后模型腔的流道内,复位杆8的上端置于后模2内,顶刀面板6与后模2之间存在推杆完全推出时保证将浇口切断的行程13。在开模状态下弹簧复位,弹簧12的复位力使推杆5的上端置于后模型腔的流道外,复位杆8的上端置于后模外。
[0036]位于复位杆正上方的前模内设有底端与复位杆上端抵触的前模顶杆14,合模时前模顶杆14推复位杆8使其位于后模内,从而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37]前模顶杆14的顶部设有由牛筋材料制成的弹性棒15,前模I内设有一圈第一台阶16,前模顶杆14的上部形成一圈第一凸台17,合模时,前模顶杆14的底端与前模I的底端齐平且被复位杆抵挡,第一台阶16与第一凸台17之间存在间隙,弹性棒15被压缩。开模时,利用弹性棒15的复位使第一凸台17抵触在第一台阶16上,前模顶杆14的底端置于前模外。
[0038]位于定位柱11下方的顶针面板10内开有可用于定位柱进出的通孔26,定位柱11的上端穿过顶刀底板7后抵触在顶刀面板6的底面上。定位柱11的上部形成一圈防止顶刀底板从其上滑出的第二凸台18,顶刀底板7内形成一圈与第二凸台配合使用的第二台阶19。所述复位杆8和推杆5的底部均形成一圈防止其从顶刀面板上滑出的第三凸台20,顶刀面板6内形成与第三凸台配合使用的第三台阶21。
[0039]位于前模型腔进胶点处的流道内镶有冷却块22。顶刀4上部的两端形成锋口 23,顶刀上部的中央处开有定位缺口 24。贯穿后模的顶针25的上端位于后模型腔的流道内,下端依次穿过顶刀面板6、顶刀底板7和顶针面板10后抵触在顶针底板9的表面上。
[004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注塑完成冷却后,开模时,前模顶杆14通过弹性棒15弹出,保证顶刀4不先顶出。当开模一定距离后,顶刀通过弹簧12的力顶出,将浇口切断。再通过顶针面板10与顶针底板9上的顶针25将产品顶出。产品掉落后合模前,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先通过弹簧复位,合模的同时,通过前模顶针14与复位杆8先接触,保护顶刀不与前模相撞;最后合模完成,注塑生产。
[004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包括前模(I)和与前模配合使用的后模(2),后模(2)固定连接在模座(3)上,其特征在于, 位于后模型腔的流道内设有一可将浇口切断的顶刀(4),该顶刀(4)的底部与一连接在后模上的推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开模时通过推杆(5)将顶刀(4)推出进而切断浇口,推杆(5)的下端部设有一位于模座内的顶刀面板(6),该顶刀面板(6)搁在一位于模座内的顶刀底板(7)上; 所述推杆(5)的两侧各设有一连接在后模上且可上下移动的复位杆(8),推杆(5)和复位杆(8)的下端均穿过顶刀面板(6)抵触在顶刀底板(7)上,该顶刀底板(7)的下方设有位于模座内的一顶针底板(9)和一搁在顶针底板(9)上的顶针面板(10),顶针底板(9)和顶针面板(10)可在模座内上下移动,顶刀面板(6)与顶针底板(9)之间设有多个定位柱(11); 每个定位柱(11)上套有一位于顶刀底板(7)与顶针面板(10)之间的弹簧(12),在合模状态下弹簧(12)被压缩,推杆(5)的上端置于后模型腔的流道内,复位杆(8)的上端置于后模(2)内,顶刀面板(6)与后模(2)之间存在推杆完全推出时保证将浇口切断的行程(13);在开模状态下弹簧复位,弹簧(12)的复位力使推杆(5)的上端置于后模型腔的流道夕卜,复位杆(8)的上端置于后模外; 位于复位杆正上方的前模内设有底端与复位杆上端抵触的前模顶杆(14),合模时前模顶杆(14)推复位杆(8)使其位于后模内,从而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顶杆(14)的顶部设有弹性棒(15),前模(I)内设有一圈第一台阶(16),前模顶杆(14)的上部形成一圈第一凸台(17),合模时,前模顶杆(14)的底端与前模(I)的底端齐平且被复位杆抵挡,第一台阶(16)与第一凸台(17)之间存在间隙,弹性棒(15)被压缩;开模时,利用弹性棒(15)的复位使第一凸台(17)抵触在第一台阶(16)上,前模顶杆(14)的底端置于前模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定位柱(11)下方的顶针面板(10)内开有可用于定位柱进出的通孔(26),定位柱(11)的上端穿过顶刀底板(7)后抵触在顶刀面板¢)的底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1)的上部形成一圈防止顶刀底板从其上滑出的第二凸台(18),顶刀底板(7)内形成一圈与第二凸台配合使用的第二台阶(19)。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8)和推杆(5)的底部均形成一圈防止其从顶刀面板上滑出的第三凸台(20),顶刀面板(6)内形成与第三凸台配合使用的第三台阶(2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前模型腔进胶点处的流道内镶有一冷却块(2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刀(4)的底部与推杆(5)的上部采用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刀(4)上部的两端形成锋口(23),顶刀上部的中央处开有定位缺口(24)。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刀位于后模型腔进胶点处的流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结构,其特征在于,一贯穿后模的顶针(25)的上端位于后模型腔的流道内,下端依次穿过顶刀面板(6)、顶刀底板(7)和顶针面板(10)后抵触在顶针底板(9)的表面上。
【文档编号】B29C45/38GK204054530SQ201420536294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8日
【发明者】陆亦飞, 董晶淼 申请人: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