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再生复塑四辊筒精炼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0699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再生复塑四辊筒精炼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橡胶再生复塑四辊筒精炼机。



背景技术:

在橡胶生产过程中,精炼机的精炼过程是通过辊筒对物料进行反复挤压实现的,以改善再生胶的强度和伸长率等技术指标,使其达到使用要求。现有精炼机只有两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辊筒,两个辊筒形成对辊,通过挤压实现精炼过程,这种精炼机只能完成一次挤压,想要进行第二次甚至更多次的挤压,就需要人工一次次的翻料,将落下的物料再送到对辊上,费时费力,使得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橡胶再生复塑四辊筒精炼机,一个设备即可自动连续完成两次挤压过程,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橡胶再生复塑四辊筒精炼机,包括底座、架设在底座上并与驱动电机连接的辊筒,关键是:所述辊筒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分成上、下两组,位于上方的两个辊筒在同一水平面上并排设置形成上对辊,位于下方的两个辊筒在同一水平面上并排设置形成下对辊,上对辊和下对辊沿水平面对称设置且二者之间留有落料间隙。

所述驱动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辊筒与同一个驱动电机连接。

两个驱动电机都位于底座上且分别位于辊筒的一端。

所述的精炼机还包括翻料装置,翻料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输送带,输送带包括从动带、带拐角并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主动带,主动带包括位于下对辊下方的接料带、出料口位于上对辊上方的翻料带,从动带位于接料带和翻料带之间,从动带与翻料带平行设置且紧密接触形成借助从动带与翻料带之间摩擦力输送物料的翻料通道。

所述的接料带水平设置、或者是倾斜设置且靠近翻料带的一端位于下方,翻料带倾斜设置。

所述的接料带水平设置,接料带与翻料带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为35°-45°。

在从动带的两层输送带之间增设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与机架锁紧固定,支撑杆与靠近翻料带一侧的输送带接触形成辅助支撑结构。

所述支撑杆的两端都是借助调节杆与机架锁紧固定,调节杆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调节孔形成从动带的张紧力调节结构。

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的机架底部设置有带滚轮的车体,机架与车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车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驱动机构与机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底座上设置上、下两组对辊,经过上对辊挤压后的物料直接落在下对辊上再次被挤压,一个设备即可自动连续完成两次挤压过程,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驱动机构,2代表机架,3代表从动带,4代表接料带,5代表翻料带,6代表支撑杆,7代表调节杆,8代表车体,9代表配重块,10代表底座,11代表驱动电机,12代表辊筒,α代表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橡胶再生复塑四辊筒精炼机,包括底座10、架设在底座10上并与驱动电机11连接的辊筒12,辊筒12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分成上、下两组,位于上方的两个辊筒12在同一水平面上并排设置形成上对辊,位于下方的两个辊筒12在同一水平面上并排设置形成下对辊,上对辊和下对辊沿水平面对称设置且二者之间留有落料间隙。经过上对辊挤压后的物料直接落在下对辊上再次被挤压,一个设备即可自动连续完成两次挤压过程,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驱动电机11的数量为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辊筒12与同一个驱动电机11连接。这样可以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辊筒12以不同的速度转动,为物料提供更大的剪切力,挤压效果更好。两个驱动电机11都位于底座10上且分别位于辊筒12的一端,使得底座10具有更好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精炼机还包括翻料装置,翻料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机架2、设置在机架2上的输送带,输送带包括从动带3、带拐角并与驱动机构1连接的主动带,主动带包括位于下对辊下方的接料带4、出料口位于上对辊上方的翻料带5,从动带3位于接料带4和翻料带5之间,从动带3与翻料带5平行设置且紧密接触形成借助从动带3与翻料带5之间摩擦力输送物料的翻料通道。利用翻料带5与从动带3之间的摩擦力将掉落在接料带4上的物料再次输送到上对辊上,可以对物料自动连续地进行四次甚至更多次的挤压,以满足不同的挤压需求,自动化翻料,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主动带上共有三个传动轴,呈三角形排布,两个位于下对辊下方且其中一个处于拐角处,另一个位于上对辊上方且与驱动机构1连接形成主动轴,从动带3上有两个传动轴且都是从动轴,从动带3依靠其与主动带之间的摩擦力运动,所有的传动轴都与机架2形成转动配合。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接料带4水平设置、或者是倾斜设置且靠近翻料带5的一端位于下方,使物料可以快速准确地到达从动带3与翻料带5之间的翻料通道内,翻料带5倾斜设置,使到达翻料带5顶部出料口处的物料可以直接落到上对辊上,而不需要其它辅助设备,也不需要人工参与,实现了自动化翻料,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接料带4水平设置,此时接料带4与翻料带5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且为35°-45°,使翻料带5的出料口正好处于上对辊上方,而且最大可能地降低物料重力作用对物料上升速度的影响,减少物料的掉落量。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从动带3的两层输送带之间增设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两端与机架2锁紧固定,支撑杆6与靠近翻料带5一侧的输送带接触形成辅助支撑结构。当翻料带5与从动带3之间夹持的物料较多时,从动带3在物料的重力作用下会下坠,使得从动带3与翻料带5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物料就会掉落,所以利用支撑杆6将从动带3支撑住,可以有效避免从动带3下坠,减少掉落的物料量,提高生产效率。支撑杆6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当从动带3长度增大时,可以适当地增加支撑杆6的数量,防止从动带3下坠。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杆6的两端都是借助调节杆7与机架2锁紧固定,调节杆7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组调节孔形成从动带3的张紧力调节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支撑杆6在调节杆7上的位置,从而调节从动带3的张紧力,可以有效防止从动带3下坠而导致物料掉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机架2底部设置有带滚轮的车体8,机架2与车体8的一端固定连接,车体8的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9,驱动机构1与机架2固定连接,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将翻料装置整体移动到指定位置,省时省力,方便快捷,配重块9可以使翻料装置整体具有更好的平衡力,防止输送带上的物料重力太大而导致车体8侧翻,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经过上对辊挤压后的物料直接通过落料间隙落到下对辊上进行二次挤压,二次挤压后的物料落到主动带的接料带4上,在驱动机构1即电机的作用下,接料带4带动物料向前运动,到达翻料带5与从动带3之间的翻料通道内,然后在翻料带5与从动带3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不断上升,最后返回到上对辊上进行第三次挤压,如此重复,直至完成所需的挤压次数为止,自动化翻料,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过程中,根据从动带3的状态,可以调节支撑杆6的位置,防止从动带3下坠而使物料大量掉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