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硅酮密封胶基料捏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0665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自动硅酮密封胶基料捏合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工艺中,无论是加料,还是转移,都需依赖人工运输方式,通过叉车等形式工具将粉料及液料于投料口加入,费时费力且粉料加入时的扬尘逸散导致污染严重;由于旧方式不具备小分子产物的处理装置,故往往需要加入增塑剂等手段改善。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4939383U于2016年1月6日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双组分硅酮胶白胶连续化生产系统,具体公开了包括粉料进料系统、螺旋上料机、捏合机、三通阀、输料泵、液料储料桶、分散机以及灌装机,粉料进料系统的出料口链接螺旋上料机的进料口,螺旋上料机的出料口通过一软布袋连通连接捏合机上部的粉料进料口,捏合机的出料口管道连接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三通阀的第二接口连接液料储料桶的出料口,三通阀的第三接口连通连接胶料出料管,三通阀连接输料泵,控制三通阀三个方向的进出料,出料管端口对应中转储料桶,中转储料桶装出料口对应料缸,料缸通过轨道中转至分散机,分散机与灌装机之间通过中转轨道连接。所述粉料进料系统包括立方体进料仓、螺旋上料机以及布袋除尘器,在立方体进料仓的一侧制有一方形进料口,进料口内安装一进料斗,进料斗底部连通螺旋上料机的上料筒,在立方体进料仓的上顶壁制有一除尘口,除尘口内安装吸风管道,在管道的端部制有敞口式进风口,吸风管道的末端连接布袋除尘器进风口,在进料仓内的吸风管道制有一吸风支路管道。该结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整体连续化生产程度高,各步骤高效可控,节省人力成本,副产物可及时回收,确保产品品质,对环境污染极低的半自动硅酮密封胶基料捏合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半自动硅酮密封胶基料捏合装置,包括捏合机构和三辊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分子储存罐和脱水抽出机构,脱水抽出机构设置于捏合机构机构上,且脱水抽出机构分别连接小分子储存罐和三辊研磨机构。

所述脱水抽出机构连接有空气抽出管道,并通过空气抽出管道联接真空泵,该空气抽出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所述捏合机构上设置有粉料输入口和液料输入口,且粉料输入口和液料输入口上分别设置有密封阀和密封盖。

所述脱水抽出机构通过抽出管道连接三辊研磨机构,且抽出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捏合机构为3000公斤级真空捏合机,内部设置有互相配合和旋转的Σ型桨叶,出料方式为液压翻缸形式,循环热油方式加热。

工作流程:先加入粉料分散,后加入液料,封闭各加料口后,将液料及粉料在捏合机构内部同时进行抽真空、搅拌捏合及加热等工艺;一定时间后,搅拌捏合完毕,启动脱水抽出机构,混合物经过脱水抽出机构,将基料和小分子产物分离,其中,小分子产物则抽出并储存于小分子储存罐中,基料将由抽出管道输送至三辊研磨机构中作最后的研磨处理,以得到合格的基料。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连续化生产程度高,可实现各步骤高效可控,节省人力成本;副产物可及时回收,保证了基料品质及对环境的极低污染。此外,本结构除了可完成正常的基料捏合外,还能进行杂色密封胶的色浆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半自动硅酮密封胶基料捏合装置,包括小分子储存罐1、捏合机构5、脱水抽出机构6和三辊研磨机构9;脱水抽出机构6设置于捏合机构5机构上,脱水抽出机构6分别连接小分子储存罐1和三辊研磨机构9。相比传统工艺,本结构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且至少提高1到2倍,实现人工操作生产到全自动化生产的有效过渡;相比一体化自动等设备,投入成本更低。

进一步说,所述脱水抽出机构6连接有空气抽出管道2,并通过空气抽出管道2联接真空泵,该空气抽出管道2上设置有阀门,方便控制启闭。

进一步说,所述捏合机构5上设置有粉料输入口3和液料输入口4,且粉料输入口3和液料输入口4上分别设置有密封阀和密封盖,方便控制启闭。

进一步说,所述脱水抽出机构6通过抽出管道7连接三辊研磨机构9,且抽出管道7上设置有控制阀8。

进一步说,所述捏合机构5为3000公斤级真空捏合机,内部设置有互相配合和旋转的Σ型桨叶,出料方式为液压翻缸形式,循环热油方式加热。

工作流程:先加入粉料分散,后加入液料,封闭各加料口后,将液料及粉料在捏合机构5内部同时进行抽真空、搅拌捏合及加热等工艺;一定时间后,搅拌捏合完毕,启动脱水抽出机构6,混合物经过脱水抽出机构6,将基料和小分子产物分离,其中,小分子产物则抽出并储存于小分子储存罐1中,基料将由抽出管道7输送至三辊研磨机构9中作最后的研磨处理,以得到合格的基料。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