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颗粒材料回收、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071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末颗粒材料回收、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目前,市场上传统的3d打印机通过分层构建实现,铺粉槽先将一薄层粉末材料均匀地铺设于铸模平台上,然后由打印头按程序计算的模型分层结构喷涂粘结剂,再由红外线将粘结剂烘干,达到“粉墨”结合的目的,然后实施分层打印,最后铸模成型。3d打印实现了从cad模型到成品的快速成型,是比其他快速成型方法更快、更容易实现的快速成型技术。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余粉末颗粒的处理难度较大。而且,多余的粉末颗粒直接被处理掉,提高了生产成本。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余粉末颗粒材料的回收与使用,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的粉末颗粒材料回收、运输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粉末颗粒材料回收、运输装置,包括粉末回收站、新粉供应站、真空送料装置、铺粉装置、筛分装置和工作站,所述工作站上设有铺粉装置,所述铺粉装置通过真空送料装置与新粉供应站连接,所述新粉供应站一侧安装有粉末回收站,所述粉末回收站与工作站相连,所述新粉供应站上端安装有筛分装置,所述筛分装置一端连接粉末回收站,另一端与新粉供应站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新粉供应站、真空送料装置、铺粉装置、工作站、粉末回收站和筛分装置之间通过配合,形成一套粉末颗粒材料的循环利用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新粉供应站与真空送料装置之间通过第一输送软管相连接,所述工作站与粉末回收站之间通过第二输送软管相连接,所述粉末回收站与筛分装置通过第三输送软管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粉末颗粒材料回收、运输装置通过新粉供应站、真空送料装置、铺粉装置、工作站、粉末回收站和筛分装置之间通过配合,形成一套粉末颗粒材料的循环利用系统,可实现多余粉末颗粒材料的回收与使用,提高了材料的使用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粉末回收站,2、新粉供应站,3、筛分装置,4、真空送料装置,5、铺粉装置,6、工作站,7、第三输送软管,8、第一输送软管,9、第二输送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粉末颗粒材料回收、运输装置,包括粉末回收站1、新粉供应站2、真空送料装置4、铺粉装置5、筛分装置3和工作站6,工作站6上设有铺粉装置5,铺粉装置5通过真空送料装置4与新粉供应站2连接,新粉供应站2一侧安装有粉末回收站1,粉末回收站1与工作站6相连,新粉供应站2上端安装有筛分装置3,筛分装置3一端连接粉末回收站2,另一端与新粉供应站2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新粉供应站2、真空送料装置4、铺粉装置5、工作站6、粉末回收站1和筛分装置3之间通过配合,形成一套粉末颗粒材料的循环利用系统。

本实施例中,新粉供应站2与真空送料装置4之间通过第一输送软管8相连接,工作站6与粉末回收站1之间通过第二输送软管9相连接,粉末回收站1与筛分装置3通过第三输送软管7相连接。

图1中真空送料装置4经过第一输送软管8抽取新粉供应站2中的粉末颗粒材料,经过真空送料装置4供给铺粉装置5,在工作站6中完成相关动作,最后将工作站6中的多余材料通过第二输送软管9抽取到粉末回收站1中,再通过第三输送软管7在经过筛分装置3,将合格的粉末颗粒材料运回到新粉供应站2中,循环以上过程。本发明提出的粉末颗粒材料回收、运输装置通过新粉供应站、真空送料装置、铺粉装置、工作站、粉末回收站和筛分装置之间通过配合,形成一套粉末颗粒材料的循环利用系统,可实现多余粉末颗粒材料的回收与使用,提高了材料的使用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粉末颗粒材料回收、运输装置,包括粉末回收站、新粉供应站、真空送料装置、铺粉装置、筛分装置和工作站,工作站上设有铺粉装置,铺粉装置通过真空送料装置与新粉供应站连接,新粉供应站一侧安装有粉末回收站,粉末回收站与工作站相连,新粉供应站上端安装有筛分装置,筛分装置一端连接粉末回收站,另一端与新粉供应站相连接。本发明提出的粉末颗粒材料回收、运输装置通过新粉供应站、真空送料装置、铺粉装置、工作站、粉末回收站和筛分装置之间通过配合,形成一套粉末颗粒材料的循环利用系统,可实现多余粉末颗粒材料的回收与使用,提高了材料的使用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强;曹超伟;向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立元三维铸造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2.27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