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出成型的硅胶与元件的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15871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出成型的硅胶与元件的连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射出成型的硅胶与元件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要将硅胶连接元件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使用粘合剂,直接将硅胶制品和元件粘合在一起;(2)二次注塑,覆盖材料注入基材的上方、下方、四周或者内部,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部件,可通过多次注塑或嵌入注塑完成此过程;(3)采用特定配方的结合剂,将结合剂喷涂在pc硬胶条的外表面上形成结合剂层,并配合采用立式注塑的方式将硅胶注入模具中成型出硅胶壳,使得pc硬胶条与硅胶壳结合牢固。

但以上三种连接方式分别存在以下缺点:(1)粘合部分容易氧化脱落,结构不可靠;(2)对于小型元件镶嵌,操作难度大;(3)成型工艺复杂,需要制备特殊粘合剂、工艺复杂,增加了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射出成型的硅胶与元件的连接方法,提高了硅胶和元件连接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射出成型的硅胶与元件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成型模具中预先布置所要连接的元件;

s-2、在成型模具中注入液体硅胶,所述液体硅胶浸没所述元件的下端;

s-3、待所述液体硅胶冷却后将成型硅胶脱模。

进一步,所述元件下端布置有多个孔洞和/或多个凸起。

进一步,各所述孔洞为盲孔和/或通孔。

进一步,一部分盲孔为斜盲孔,其余部分为直盲孔,各所述斜盲孔倾斜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0°。

进一步,一部分通孔为斜通孔,其余部分为直通孔,各所述斜通孔倾斜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0°。

进一步,一部分凸起为斜凸起,其余部分为直凸起,各所述斜凸起倾斜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0°。

进一步,所述元件的表面布置有若干个凹槽。

进一步,各所述通孔和/或凸起之间通过所述凹槽连接。

进一步,所述元件的下端包括至少一个伸出端和各所述伸出端相匹配的连接端,各所述伸出端的末端均布置在所述连接端上,各所述孔洞和/凸起均位于所述连接端上。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采用将元件预先布置在成型模具中并液体硅胶浸没元件下端的方式实现了元件与硅胶的紧密连接;在所要连接的元件的下端设计有孔洞和/或凸起,各所述孔洞和/或凸起一部分为倾斜的,且元件表面布置有若干个凹槽;通过元件的下端布置有伸出端和与伸出端匹配的多边形框与成型硅胶连接。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可增加元件与成型硅胶的接触面积,也可使所述元件的下端与成型硅胶相互嵌入。本发明提高了硅胶连接元件的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模具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元件连接面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元件连接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元件连接面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元件连接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元件连接面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元件连接面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元件连接面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元件连接面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元件轴测图。

附图标记:1、凸起;2、通孔;3、盲孔;5、伸出端;6、矩形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9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射出成型的硅胶与元件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成型模具中预先布置所要连接的元件;s-2、采用立式注塑的方式在成型模具中注入液体硅胶,所述液体硅胶浸没所述元件的下端;s-3、待所述液体硅胶冷却后将成型硅胶脱模。本发明中,所述液体硅胶采用射出成型的方式成型。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元件为塑胶件,所述塑胶件的下端布置有多个孔洞和/或多个凸起1,各所述孔洞为盲孔3和/或通孔2,所述塑胶件的下端与成型硅胶通过各所述孔洞和/或凸起1相互嵌入。各所述孔洞和/或凸起1任意排布,可以横纵有序排列,也可相互错落分布,本实施例中凸起1、盲孔3和通孔2均布置有,且设计为横纵有序排列,但每一行中孔洞和凸起的数目任意。

进一步,为增加所述元件与成型硅胶之间的接触面积,各所述凸起1中一部分设计为斜凸起,其余部分为直凸起,且各所述斜凸起的倾斜方向各不相同;各所述盲孔3一部分设计为斜盲孔,其余部分为直盲孔,且各所述斜盲孔的倾斜方向各不相同;各所述通孔2一部分设计为斜通孔,其余部分为直通孔,且各所述斜通孔的倾斜方向各不相同。还可在所述元件的表面布置有若干个凹槽,另外,各所述斜凸起、斜通孔和斜盲孔之间的倾斜方向也互不相同。因此在元件与成型硅胶连接时,不仅增加了接触面积,而且各所述斜凸起、斜通孔和斜盲孔与成型硅胶之间的作用力方向互不相同,可具有卡住成型硅胶的效果。本发明中,所述塑胶件的下端布置的是盲孔3、通孔2和凸起1,但并未在表面布置凹槽。

前述各孔洞和凸起1在所述元件与成型硅胶连接的各个面上均可布置。

如图3至图8中,依次为各所述孔洞与凸起1不同设计的实施例二、三、四。

所述步骤s-2中,采用立式注塑的方式将所述液体硅胶注入所述成型模具中,所述液体硅胶浸没所述塑胶件的各孔洞和凸起1。待液体硅胶冷却成型后,所述塑胶件的下端通过各所述孔洞和凸起1镶嵌在成型硅胶之中,因此,成型硅胶能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将塑胶件的下端牢牢包裹,从而达到增强连接可靠性的效果。所述塑胶件的露出部分可用于实现其他功能。

本发明不仅提高了硅胶连接元件的可靠性,而且减少了加工步骤,节约了加工成本,对整个加工工艺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元件的下端包括至少一个伸出端5和与各所述伸出端5相匹配的连接端,各所述孔洞和/凸起1均位于所述连接端上。本实施例中伸出端5的数量为两个,连接端的数量为一个,且连接端为矩形框6,所述矩形框6所在的面具有一定弧度。各所述伸出端5的末端均布置在所述矩形框6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框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所述伸出端5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例如,每一个伸出端5的末端均布置有一个矩形框6,或一部分矩形框6上布置有至少两个伸出端,其余矩形框6上则布置有一个伸出端5。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出成型的硅胶与元件的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成型模具中预先布置所要连接的元件;在成型模具中注入液体硅胶,所述液体硅胶浸没所述元件的下端;待所述液体硅胶冷却后将成型硅胶脱模。所要连接的元件的下端设计有若干个孔洞和/或若干个凸起,各所述孔洞为盲孔和/或通孔,各所述孔洞和凸起相对于元件与硅胶的连接面均为倾斜的。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增大了元件与成型硅胶的接触面积,同时所述元件的下端通过各孔洞和/或凸起与成型硅胶相互嵌入。本发明提高了硅胶连接元件的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模具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育;谢伟纯;陈奕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富利盛仿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07
技术公布日:2018.0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