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9892阅读:995来源:国知局
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的合模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其包括机架、置于机架上的定模扳、动模板、推动座和尾板、设置于尾板上的合模油缸,推动座设置于动模板和尾板之间,定模扳、动模板、推动座和尾板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合模油缸拉杆与推动座活动连接,所述尾板、推动座和动模板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但由于现有连杆机构的连杆之间和连杆与动模板、推动座和尾板之间的连接为常用连接方式,因此其加工和维修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使其能够加工方便,维修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其包括机架、置于机架上的定模扳、动模板、推动座和尾板、设置于尾板上的合模油缸,推动座设置于动模板和尾板之间,定模扳、动模板、推动座和尾板之间通过拉杆连接,推动座上边和下边分别设置铰座,上边和下边之间由推力筋连接,推力筋中间与合模油缸活塞杆连接,所述尾板、推动座和动模板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前连杆和后连杆,前连杆的前端通过滑动套与动模板铰接,前连杆后端通过销轴与后连杆前端的滑动套连接,后连杆后端通过滑动套与尾板铰接,后连杆下部通过滑动套与连杆上端的销轴连接,连杆下端通过滑动套与推动座铰接。

上述连杆机构有四组,分别对称设置在动模板、推动座和尾板之间的上、下、左、右方向上。

更好地,上述动模板、推动座和尾板均设置铰座与连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由于后连杆通过滑动套连接,因此,后连杆形状比较简单,材料可以用气割钢板,这样零件的成本降低,强度和刚性都会提高,而且安装和维修更方便。

由于动模板或者尾板上不需要装滑动套,减少了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同时装配更简单,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合模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合模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开模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推动座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前连杆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后连杆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连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所示,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其包括机架8、置于机架8上的定模板4、动模板2、推动座6和尾板1、设置于尾板上的合模油缸9,推动座6设置于动模板和尾板之间,定模扳4、动模板2、推动座6和尾板1四周之间分别通过拉杆5连接,拉杆5头部由拉杆固定装置7固定在定模板4上,拉杆5尾部由调模机构10固定在尾板1,并由调模机构10调模。

上述合模油缸9的活塞杆91穿过尾板1后由螺母92与推动座6连接。

如图4所示,上述推动座上边65和下边66分别设置铰座61、63,上边65和下边66之间由推力筋62连接,推力筋62中间设置用于连接合模油缸9活塞杆的连接孔67。

上述铰座61、63有二组,分别设置在推力筋62二侧。

上述尾板、推动座和动模板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机构机构包括连杆31、前连杆32和后连杆33。

如图5所示,上述前连杆32,其后端321为两片式,两片间能固定住销轴323,前端322为单片式,内装滑动套324。

如图6所示,后连杆33前端内装滑动套333,后端内装置滑动套332,下部内装滑动套331。

如图7所示,连杆31,上端311两片式,能固定住销轴313,下端单片式,内装滑动套314。

尾板1上部、下部沿中线二侧分别设置铰座11,同样地动模板2上部、下部也沿路线二侧分别设置铰座21,前连杆32的前端滑动套324与动模板2铰座21之间通过销22连接,前连杆32后端销轴323与后连杆33前端内装滑动套333连接,后连杆33后端滑动套332与尾板1铰座11通过销22连接在一起,后连杆33下部滑动套331与连杆31上端销轴313连接,连杆31下端滑动套314通过销68与推动座的下边铰座63连接。

上述尾板、推动座和动模板与连杆31、前连杆32和后连杆33之间的连接共有四组,上面只是详细描述了其中的一组,其余三组的结构类似,设计四组能够使动模板均衡移动和施力。

由于连杆式注塑机合模机构的动作原理和动作过程已经十分普遍,因此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