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1628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30461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易装型注塑模具,它包括定模以及与定模对应设置的动模,动模内设置有顶板,顶板上设置有若干顶针,顶针用于与注塑件的表面抵接,在注塑件注塑成型之后,需要控制动模与定模分离,然后通过顶板带动顶针向着定模一侧移动,且将注塑件顶出;而在顶针将注塑件顶出的过程中,顶针与注塑件抵接,且需要对注塑件施加以较大的支持力,这样顶出的注塑件上会存在有较深的顶针痕迹,对注塑件的表面光洁度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具有注塑件表面光洁度较好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以及动模,所述定模上设置有型腔,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型芯,所述型腔与型芯扣合形成模腔,所述动模远离定模的端面上设置有模座,所述模座上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贯穿于动模且与型芯齐平,所述型芯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板上的套杆、穿设于顶板且滑移连接在套杆内部的芯杆,所述芯杆的顶端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端面宽度向着定模一侧逐渐减小,所述芯杆内部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靠近定的端部贯穿于凸块的侧壁,所述套杆端部上穿设置有放置凸块的放置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注塑件脱模顶出时,首先控制动模向着远离定模一侧移动,然后控制顶板带动套杆向着定模一侧移动,此时套杆与芯杆之间产生相对滑移,使得凸块的外侧壁与放置孔的内孔壁分离,此时气道与放置孔连通,且气体从气道中流出,流经放置孔,最后吹在注塑件的外侧壁上,并对注塑件施加以指向定模一侧的支持力,这样在套杆将注塑件顶出的过程中,套杆与注塑件之间的作用力减少,使得套杆作用在注塑件外侧壁上的压强减小,这样顶出的注塑件上的顶针痕迹较浅,甚至是不存在顶针痕迹,保证了注塑件的表面光洁度;且气道中吹出的气体能够加快注塑件的冷却,使得注塑件在顶出过程中能够具有更高的硬度,这样顶出的注塑件上不易出现顶针痕迹,保证了该注塑模具生产出来的注塑件的表面光洁度。

优选的,所述气道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以芯杆的轴心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道的数目为若干,在顶出注塑件的过程中,多股气体同时对注塑件施加以支持力,这样能够有降低套杆与注塑件之间的作用力,使得套杆对注塑件产生的压强大幅度减小,保证了该注塑模具生产出来的注塑件的表面光洁度。

优选的,所述顶板与模座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芯杆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所述顶针内部设置有限定件,所述限定件用于限制芯杆的极限滑移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芯杆与连接板相连,在顶板带动套杆进行移动的时候,连接板以及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的芯杆不发生移动,以保证在顶板移动的时候,套杆与芯杆之间能够较快发生相对滑移,使得气体能够从气道中流出并作用在注塑件上;而顶针内部设置有用于限定芯杆极限滑移位置的限定件,使得套杆与芯杆之间的空腔较小,这样气体能够较快流出套杆且作用在注塑件上,降低套杆与注塑件之间的作用力,保证该注塑模具生产出来的注塑件的表面光洁度。

优选的,所述限定件包括设置在芯杆外侧壁上的限定槽、设置在套杆内侧壁上且用于与限定槽槽底抵接的限定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套杆相对于芯杆进行移动时,限定块在限定槽内部进行滑移;当限定块的侧壁与限定槽的端部抵接时,套杆带动芯杆一起进行移动,此时套杆与限定杆之间不产生相对滑移;这样设置的限定件结构简单、使用过程较为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限定块靠近芯杆的端部上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与限定槽的内槽壁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定块在沿着限定槽的长度方向进行滑移时,限定块端部上的滚珠与限定槽内槽壁抵接且滚珠发生转动,此时滚珠与限定槽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且滚动摩擦力较小,这样限定块以及限定槽之间不易出现因摩擦而出现损坏的情况,保证了该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限定件至少为两个且以顶针的轴心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芯杆滑移到极限位置时,多个限定件同时对芯杆产生限定作用,此时芯杆随着套杆一起发生移动,且在芯杆移动过程中芯杆不易出现单侧倾斜的情况,降低芯杆摩擦而出现损坏的情况,保证了该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动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的动力输轴朝向模座一侧,所述油缸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用于与顶板相连的连接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控制顶针对注塑件进行顶出时,控制油缸动力输出轴向着油缸内部收缩,此时连接杆带着顶板进行移动,且对注塑件进行顶出;而油缸固定连接在动模的外侧壁上,且油缸动力输出轴朝向模座一侧,这样设置的油缸能够有效较少注塑模具的长度,保证了该注塑模具的结构紧凑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注塑模具具有生产的注塑件表面光洁度较好、结构紧凑性较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的外形结构;

图2为实施例的正视剖视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中各部分组成情况;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定模;2、动模;3、型腔;4、型芯;5、模座;6、顶板;7、顶针;8、套杆;9、芯杆;10、凸块;11、气道;12、放置孔;13、连接板;14、限定件;15、限定槽;16、限定块;17、滚珠;18、油缸;19、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注塑模具,如图1、图2所示,包括定模1以及与定模1贴合的动模2;定模1与动模2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型腔3,动模2与定模1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型芯4,型芯4向着型腔3一侧延伸,且型芯4与型腔3扣合形成模腔,模腔用于生产注塑件;动模2远离定模1的端面上设置有模座5,模座5靠近上设置有连接板13,且连接板13的端面与模座5的端面抵接;连接板13上设置有顶板6,顶板6与模座5之间为滑移连接,且顶板6的滑移方向与动模2的中心线方向相同;顶板6上固定连接有若干顶针7,且若干顶针7均贯穿于动模2且与型芯4表面齐平。

如图1所示,动模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油缸18,油缸18动力输出轴的长度方向与动模2的中心线方向相同,且油缸18动力输出轴的端部朝向模座5一侧;油缸18动力输出轴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油缸18动力输出轴的长度方向,且连接杆19远离油缸18动力输出轴的端部与顶板6侧壁相连。

如图2、图3所示,顶针7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板6上的套杆8、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3上且滑移连接在套杆8内部的芯杆9,套杆8远离顶板6的端部上设置有放置孔12,放置孔12的孔径向着顶板6一侧逐渐增大;芯杆9远离连接板13的端部上设置有凸块10,凸块10的端面宽度向着定模1一侧逐渐减小,且凸块10的外侧壁与放置孔12的内孔壁抵接;芯杆9内部设置有气道11,气道11的一端贯穿于芯杆9且与外部气源相连,气道11的另一端贯穿于凸块10且位于凸块10的侧壁处;气道11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气道11以芯杆9的轴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如图3所示,顶针7内部设置有限定件14,限定件14用于限制芯杆9的极限滑移位置;限定件14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限定件14以顶针7的轴心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每个限定件14包括限定块16以及限定槽15,限定块16固定连接在套杆8的内侧壁上,且限定块16沿着套杆8的径向方向设置,限定块16的端部上转动连接有滚珠17;限定槽15沿着芯杆9的轴向方向设置,且限定块16的端部用于与限定块16的外侧壁抵接,限定槽15的槽底与滚珠17抵接。

注塑模具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在需要将注塑机成型的注塑件脱模顶出时,首先控制动模2向着远离定模1一侧移动,直至动模2与定模1完全分离,然后控制油缸18动力输出轴进行收缩,此时油缸18动力输出轴上的连接杆19带动顶板6以及固定连接在顶板6上套杆8进行移动,使得套杆8将注塑件顶起,且套杆8与芯杆9之间发生相对滑移,使得凸块10的外侧壁与放置孔12的内孔壁分离,此时气道11与放置孔12连通,且气道11中的气体从放置孔12的孔口处流出,并吹至注塑件的外侧壁上,此时气体对注塑件施加以指向定模1一侧的支持力;在套杆8与芯杆9之间发生相对滑移时,套杆8上的限定杆在芯杆9侧壁上的限定槽15内部进行滑移,直至限定块16与限定槽15的端部抵接,此时在限定块16以及限定槽15的作用下,芯杆9带动连接板13随着套杆8以及顶板6一起移动,且将注塑件顶出型芯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