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型轮胎的搬运支撑一体式胎面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981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小型轮胎的搬运支撑一体式胎面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翻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小型轮胎的搬运支撑一体式胎面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轮胎报废大多数情况是轮胎胎面的磨损,轮胎胎面用于防止胎体受机械损伤和早期磨损,向路面传递汽车的牵引力和制动力,增加外胎与路面的抓着力,以及吸收轮胎在运行时的震荡。轮胎长时间使用后,胎面磨损严重,为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必须更换轮胎,而对于像码头作业区域,运输车辆装载的重量大、车辆拐弯的频率高,以及作业时间长,对轮胎的磨损更为严重,更换轮胎的频率较高,由于码头作业的车辆只是进行短距离的中转运输,更换全新的轮胎成本较高,因此翻新轮胎能够满足码头作业车辆的基本需求。

目前,对于轮胎胎体的主要再利用方法是通过打磨、修补、贴合花纹胶,使其达到再生使用的目的,即轮胎翻新,轮胎翻新在将轮胎打磨、修补、打胶之后,需要将新的轮胎面贴合到旧轮胎上,由于轮胎面与旧轮胎在贴合过程中,首先要将轮胎面与旧轮胎接触,中间空隙容易留有空气,因此需要对轮胎面进行挤压,以排出滞留的空气,为保证贴合效果,需要将轮胎面重复挤压,以保证压实效果。对于小型轮胎搬运比较方便,由于小型轮胎胎面周长短,压合过程所占用的时间较短,将轮胎固定到夹持装置上固定繁琐,增加了轮胎压合的整个加工时间,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小型轮胎的搬运支撑一体式胎面贴合装置,方便轮胎搬运支撑,节省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小型轮胎的搬运支撑一体式胎面贴合装置。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型轮胎的搬运支撑一体式胎面贴合装置,包括底座和机架,所述机架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机架上设有滚压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轮胎搬运支撑装置,所述轮胎搬运支撑装置包括搬运臂和气缸一,所述气缸一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搬运臂右端穿过机架上的通孔后通过气缸伸缩杆与气缸一连接,搬运臂上左端设置支撑辊支架,支撑辊支架上安装支撑辊。

所述滚压装置包括电机、压合辊支撑架、压合辊和气缸二,气缸二的伸缩杆与压合支撑架中间位置连接,所述压合辊活动设置在压合支撑架内部的滚动轴上,电机设置在机架的右端,电机的输出轴与的滚动轴通过连接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有气缸手动控制开关,所述手动控制开关通过气管分别与气缸一和气缸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搬运臂整体呈L型,搬运臂在气缸一的带动下运动到滚压装置的正下方时停止。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的通孔处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端与底座固定,且所述支撑柱与机架所成夹角为30°-40°,所述支撑柱顶端设有支撑轴,搬运臂活动设置在支撑轴上。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小型轮胎的搬运支撑一体式胎面贴合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轮胎搬运支撑装置,将轮胎搬运和支撑集为一体,操作简单,减少操作工序,使用时,将待加工的轮胎放置到支撑臂上,支撑臂在气缸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待支撑辊与压合辊上下相对应时,气缸一停止运行,使得轮胎面位于压合辊和支撑辊中间,压合辊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轮胎发生旋转,实现轮胎面不同位置的胎面挤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搬运臂上升到最高点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用于小型轮胎的搬运支撑一体式胎面贴合装置包括底座1和机架2,所述机架2设置在底座1的上方,所述机架2上设有滚压装置3,所述滚压装置3包括电机31、压合辊支撑架32、压合辊33和气缸二34,气缸二34的伸缩杆与压合支撑架32中间位置连接,所述压合辊33活动设置在压合支撑架32内部的滚动轴上,电机31设置在机架2的右端,电机31的输出轴与的滚动轴通过连接器连接。所述底座1上设有轮胎搬运支撑装置4,所述轮胎搬运支撑装置4包括搬运臂41和气缸一42,所述气缸一42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搬运臂41右端穿过机架2上的通孔后通过气缸伸缩杆与气缸一42连接,搬运臂41上左端设置支撑辊支架43,支撑辊支架43上安装支撑辊44。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2上设有气缸手动控制开关5,所述手动控制开关5通过气管分别与气缸一42和气缸二34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搬运臂41整体呈L型,搬运臂41在气缸一42的带动下运动到滚压装置3的正下方时停止。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2的通孔处设有支撑柱6,支撑柱6的底端与底座1固定,且所述支撑柱6与机架2所成夹角为30°-40°,所述支撑柱6顶端设有支撑轴,搬运臂41活动设置在支撑轴上。

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