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灯壳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684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汽车灯壳注塑模,具体指注塑模中成型腔的结构。



背景技术:

车灯是汽车的安全件和法规件,又是非常重要的外观件,过去的几十年,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汽车照明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车灯反射镜的质量直接影响汽车的照明效果,当今国内外汽车普遍采用抛物异形面和自由曲面反射镜,而且还有照明分布线和明暗截止线,形状复杂,用传统的钢板冲压成型工艺无法实现,因此,达到汽车灯具轻量化、节约能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快速成型的汽车灯壳注塑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灯壳注塑模,包括两个成型腔室,两者结构相同,且两者之间设置有注塑口,其中,所述成型腔的底部设置有凸台Ⅰ和凸台Ⅱ,两者的端面均设成凸面,凸面呈圆弧形,所述凸台Ⅰ端面的中部设置有灯孔Ⅰ,所述凸台Ⅱ端面的中部设置有灯孔Ⅱ,所述凸台Ⅰ高于所述凸台Ⅱ,所述凸台Ⅰ的一侧设有导光侧壁Ⅰ,所述凸台Ⅱ的一侧设有导光侧壁Ⅱ,通过凸台Ⅰ和凸台Ⅱ成型后的台面,由于两者具有高度差,照射出的灯光会有远近交织的配合,相互弥补,增大光照面积。

由于凸台Ⅰ提供远光照射,凸台Ⅱ提供近光照射,所以,所述导光侧壁Ⅰ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光侧壁Ⅱ的面积。

所述注塑口上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呈U型,U型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成型腔连通。

所述凸台Ⅰ和凸台Ⅱ的凸面的表面设置呈鱼鳞状,成型后的灯壳的反射面呈鱼鳞状,提高光照面积。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成型效率高,产品具有轻量化特点,凸台Ⅰ和凸台Ⅱ形成的反射面,因为两者有高度差,具有远近光互补的特点,扩大了照射区域,确保夜间行车,视野更开阔,提高了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成型腔,11-注塑口,12-导流槽,13-凸台Ⅰ,14-凸台Ⅱ,15-灯孔Ⅰ,16-灯孔Ⅱ,17-凸面,18-导光侧壁Ⅰ,19-导光侧壁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种汽车灯壳注塑模,包括两个成型腔室10,两者结构相同,且两者之间设置有注塑口11,所述注塑口11上设置有导流槽12,所述导流槽12呈U型,U型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成型腔10连通,其中,所述成型腔10的底部设置有凸台Ⅰ13和凸台Ⅱ14,两者的端面均设成凸面17,凸面17呈圆弧形,所述凸台Ⅰ13端面的中部设置有灯孔Ⅰ15,所述凸台Ⅱ14端面的中部设置有灯孔Ⅱ16,所述凸台Ⅰ13高于所述凸台Ⅱ14,所述凸台Ⅰ13的一侧设有导光侧壁Ⅰ18,所述凸台Ⅱ14的一侧设有导光侧壁Ⅱ19,由于凸台Ⅰ13提供远光照射,凸台Ⅱ14提供近光照射,所以,所述导光侧壁Ⅰ18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光侧壁Ⅱ19的面积,通过凸台Ⅰ13和凸台Ⅱ14成型后的台面,由于两者具有高度差,照射出的灯光会有远近交织的配合,相互弥补,增大光照面积。安装使用的时候,导光侧壁Ⅰ18和导光侧壁Ⅱ19位于凸台Ⅰ13和凸台Ⅱ14的上方,凸面17上反射的光向四周发散时,向上的部分被导光侧壁Ⅰ18和导光侧壁Ⅱ19阻挡,经过导光侧壁Ⅰ18和导光侧壁Ⅱ19的反射后,光线路径改变成向正前方照射,使车灯照射的区域光线更集中,有效的照射面积增大,光照效果好,视野更清楚,提高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为了使凸台Ⅰ13和凸台Ⅱ14的反光效果更好,所述凸台Ⅰ13和凸台Ⅱ14的凸面17的表面设置呈鱼鳞状,成型后的灯壳的反射面呈鱼鳞状,提高光照面积。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