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稳定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234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脱模稳定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模稳定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量越来越高,由于其价格便宜、加工方便、重量轻、性能好等优点,我们的日用品大量的使用到塑料制品,而塑料制品很多是由注塑工艺加工而成的,注塑工艺是将熔融状态下的塑料通过注塑机注入到注塑模具的模腔内,塑料在模腔内冷却,进而成型,然后模腔打开,将产品取出即可。

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壳体,包括外壳24,外壳24为中空的矩形体,外壳24有一端开口,外壳24内设有若干个隔板25,隔板25等距分布在外壳24内,隔板25将外壳24的中空部分分成多个电芯槽26,注塑模具注塑成型电池壳体时,为了成型电芯槽26,需要在模腔中设置多个等距间隔分布的型芯块,相邻的两个型芯块之间的间隙用于成型隔板25,而型芯块在长时间使用之后,通常是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的,则型芯块通常是插接在下模上的,脱模时,由于型芯块与产品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产品与型芯块之间粘在一起的面积较大,产品会拉动型芯块向上运动,使得型芯块的位置发生变化,影响下次注塑成型的产品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模稳定的注塑模具,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产品拉动型芯块向上运动,保证了产品的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脱模稳定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用于成型电池壳体的模腔,所述下模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电芯槽的多个型芯块,所述型芯块插接在下模上,所述下模上开设有导孔,所述型芯块远离上模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导孔相对的凹槽,所述凹槽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下模上设置有用于将型芯块拉紧固定在下模上的拉紧机构,所述拉紧机构包括穿过导孔插入到凹槽内且固定安装在下模上的外壳体、开设在外壳体侧壁上的第二定位孔、滑动设置在第二定位孔内用于与第一定位孔插接的插块、设置在外壳体内用于驱动插块插入到第一定位孔内进而将型芯块拉紧固定在下模上的驱动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型芯块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会出现磨损或毁坏的情况,所以需要对型芯块进行维修和更换,则型芯块与下模需为可拆卸连接,当插块未插入到第一定位孔内时,型芯块与外壳体可分离,型芯块可从下模中取出,以便于对型芯块进行维修和更换。由于型芯块与产品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该注塑模具在脱模时,产品会拉动型芯块向上运动,则该注塑模具在注塑过程中,需要将型芯块固定连接在下模上,以便于产品可以顺利脱模。当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对齐时,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插块插入到第一定位孔内,使得型芯块与外壳体之间不易分离,并且外壳体固定安装在下模上,外壳体与下模之间也不易分离,如此型芯块固定连接在下模上,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脱模时产品拉动型芯块向上运动。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的中心轴、设置在中心轴上的连接盘、与连接盘铰接的连杆,所述连杆远离连接盘的一端与插块铰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外力推动中心轴向靠近安装槽底壁方向运动时,由于连接盘与连杆铰接,连杆与插块铰接,则插块会被推动在第二定位孔在向远离中心轴方向滑动,直至插块插入到第一定位孔内。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螺纹连接有用于与中心轴相抵进而推动中心轴向靠近安装槽底壁方向运动的推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盖位于安装槽的开口处,推盖与安装槽的内壁螺纹连接,当推盖在安装槽内移动时,推盖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至某一位置时停住。当推盖向靠近安装槽底壁方向运动时,推盖会推动中心轴向靠近安装槽底壁方向运动。当推盖向远离安装槽底壁方向运动时,推盖不对中心轴作用有推力,使得中心轴可向远离安装槽底壁方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中心轴靠近安装槽底壁的一端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安装槽底壁之间设有用于使得中心轴具有向远离安装槽的底壁方向运动趋势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压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槽的底壁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中心轴向靠近安装槽底壁方向运动时,复位弹簧受压板的压力而被压缩,而中心轴在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下具有向远离安装槽底壁方向运动的趋势。当推盖向远离安装槽底壁方向运动时,复位弹簧会推动中心轴向远离安装槽底壁方向运动,插块会被抽出第一定位孔,使得型芯块与外壳体之间可分离,以便于对型芯块进行维修和更换。

优选的,所述压板靠近安装槽底壁的端面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滑移孔内滑动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一端与安装槽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到滑移孔内,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定位杆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中心轴沿安装槽的轴向移动时,定位杆会在滑移孔内沿滑移孔的轴向移动。定位杆能够对复位弹簧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复位弹簧被压缩和复位的过程中,设置的定位杆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复位弹簧出现弯曲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滑移孔侧壁上沿中心轴的轴向开设有滑槽,所述定位杆上设有与滑槽配合进而限制中心轴移动范围的滑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的长度限制了中心轴在安装槽内轴向移动的范围,使得复位弹簧被压缩至一定程度时,复位弹簧不会继续被压缩,以免复位弹簧长时间处于过度压缩状态而损坏。当滑块滑移至滑槽靠近安装槽底壁的一端时,中心轴通过连杆推动插块完全插入到第一定位孔内。当滑块滑移至滑槽远离安装槽底壁的一端时,中心轴通过连杆将插块从第一安装孔内完全抽出。滑块与滑槽的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定位杆与滑移孔分离。

优选的,所述中心轴上设置有导向盘,所述导向盘的侧壁与安装槽的侧壁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中心轴在安装槽内移动时,由于导向盘的侧壁与安装槽的侧壁贴合,导向盘与安装槽之间为滑动配合,使得中心轴能够在安装槽内较为平稳的移动,以免中心轴在安装槽内移动时出现晃动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下模远离上模的端面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外壳体侧壁上设有与定位槽配合进而使得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相对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在下模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块完全嵌入到定位槽中时,定位块靠近型芯块的端面与定位槽底壁贴合,如此可使得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处于同一平面,并且由于定位块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定位孔的圆心处于同一平面,定位槽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定位孔的圆心处于同一平面,则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可相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脱模稳定的注塑模具在脱模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产品拉动型芯块向上运动,以保证产品能够顺利脱模。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下模和型芯块的爆炸视图,主要突出下模和型芯块之间的安装关系;

图4为图2沿I-I线的剖视图,主要突出该脱模稳定的注塑模具的内部结构;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中外壳体和定位块的结构视图;

图7为图6沿J-J线的剖视图,主要突出外壳体的内部结构;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上模;2、下模;3、型芯块;31、上型芯块;32、下型芯块;33、间隙;4、导孔;5、凹槽;6、第一定位孔;7、外壳体;8、第二定位孔;9、插块;10、安装槽;11、驱动机构;111、中心轴;112、连接盘;113、连杆;12、推盖;13、压板;14、复位弹簧;15、滑移孔;16、定位杆;17、滑槽;18、滑块;19、导向盘;20、定位槽;21、定位块;22、插槽;23、固定孔;24、外壳;25、隔板;26、电芯槽;27、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2所示,一种脱模稳定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与下模2之间设置有用于成型电池壳体的模腔。

如图3所示,下模2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电芯槽26的多个型芯块3,型芯块3包括上型芯块31、与上型芯块31一体式连接的下型芯块32,上型芯块31与下型芯块32均为长方体,下型芯块32的宽度大于上型芯块31的宽度,相邻的两个下型芯块32相互抵接,相邻的两个上型芯块31之间留有用于成型隔板25的间隙33。

下模2上开设有插槽22,插槽22的截面为矩形,下型芯块32插接在插槽22中,下型芯块32的侧壁与插槽22的侧壁紧密贴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下型芯块32在插槽22内沿下型芯块32的长度移动。

如图4所示,下模2上开设有导孔4,导孔4贯穿下模2且与插槽22连通,导孔4的截面为圆形,如图5所示,下型芯块32远离上模1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导孔4相对的凹槽5,凹槽5的截面为圆形,凹槽5的直径与导孔4的直径相同,凹槽5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6,第一定位孔6的截面为圆形,第一定位孔6为4个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定位孔6等距圆周分布在凹槽5的侧壁上。

如图4和5所示,下模2上设置有用于将下型芯块32拉紧固定在下模2上的拉紧机构,拉紧机构包括外壳体7、开设在外壳体7侧壁上的第二定位孔8、滑动设置在第二定位孔8内用于与第一定位孔6插接的插块9、设置在外壳体7内用于驱动插块9插入到第一定位孔6内进而将下型芯块32拉紧固定在下模2上的驱动机构11。

如图6和7所示,外壳体7为中空的圆柱体,外壳体7穿过导孔4插入到凹槽5中,第二定位孔8贯穿外壳体7侧壁,第二定位孔8的截面为圆形,第二定位孔8为4个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二定位孔8等距圆周分布在外壳体7的侧壁上,第二定位孔8的直径与第一定位孔6相同,当外壳体7完全插入到凹槽5中时,第一定位孔6和第二定位孔8正好对齐,滑动设置在第二定位孔8内的插块9为圆柱状。

如图7所示,外壳体7内开设有安装槽10,安装槽10的截面为圆形,驱动机构11包括设置在安装槽10中心处的中心轴111,中心轴111为圆柱状,中心轴111一体式连接有连接盘112,当插块9未伸出第一定位孔6时,连接盘112位于第二定位孔8的中心轴线偏下位置处,连接盘112为圆盘状,连接盘112铰接有连杆113的一端,连杆113的另一端与插块9铰接,连杆113为4个且为等距圆周分布,连杆113靠近中心轴111的一端与连接盘112通过铰链实现铰接,连杆113远离中心轴111的一端与插块9通过铰链实现铰接。

安装槽10的开口处螺纹连接有推盖12,推盖12用于与中心轴111相抵进而推动中心轴111向靠近安装槽10底壁方向运动,推盖12为与圆柱状,推盖12靠近中心轴111的端面上开设有固定槽27,固定槽27的截面为圆形,中心轴111靠近推盖12的一端插入到固定槽27内,并且中心轴111靠近推盖12的一端与固定槽27的底壁抵接,推盖12远离中心轴111的端面上开设有十字槽,使用者可将螺丝刀插入到十字槽中,然后转动螺丝刀来带动推盖转动。

中心轴111靠近安装槽10底壁的一端设有压板13,压板13与中心轴111一体式连接,压板13为圆柱状,压板13与安装槽10底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用于驱动中心轴111向远离安装槽10底壁方向运动,复位弹簧14一端与压板13靠近安装槽10底壁的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槽10底壁固定连接。

如图7所示,压板13靠近安装槽10底壁的端面上开设有滑移孔15,滑移孔15的截面为圆形,滑移孔15贯穿压板13且延伸至中心轴111内,滑移孔15内滑动设置有定位杆16,定位杆16为圆柱状,复位弹簧14套设在定位杆16上,定位杆16一端与安装槽10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到滑移孔15内。

如图7和8所示,滑移孔15内开设有滑槽17,滑槽17沿滑移孔15的轴向设置,滑槽17数量为4个且等距圆周分布在滑移孔15内壁上,定位杆16上设置有与滑槽17滑动配合的滑块18,滑块18的截面为方形,滑块18与定位杆16为一体式连接,滑块18数量为4个且等距圆周分布在定位杆16侧壁上。

如图7所示,中心轴111上设置有导向盘19,导向盘19为圆盘状,导向盘19与中心轴111为一体式连接,导向盘19的侧壁与安装槽10的侧壁贴合,当中心轴111在安装槽10内移动时,由于导向盘19的侧壁与安装槽10的侧壁贴合,导向盘19与安装槽10之间为滑动配合,使得中心轴111能够在安装槽10内较为平稳的移动,以免中心轴111在安装槽10内移动时出现晃动的情况。

如图4和6所示,下模2远离上模1的端面上开设有定位槽20,定位槽20为4个,外壳体7远离下型芯块32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定位槽20配合的定位块21,定位块21数量为4个且等距圆周分布在定位块21侧壁上,定位块21的截面为矩形,定位块2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定位孔8的圆心处于同一平面,定位槽20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定位孔6的圆心处于同一平面,定位块21上设有固定孔23,固定孔23沿定位块21的轴向贯穿定位块21设置,固定孔23内穿设有用于将定位块21固定连接在下模2上的固定螺钉。

当定位块21完全嵌入到定位槽20中时,定位块21靠近型芯块3的端面与定位槽20底壁贴合,如此可使得第一定位孔6和第二定位孔8处于同一平面,并且由于定位块2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定位孔8的圆心处于同一平面,定位槽20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定位孔6的圆心处于同一平面,则第一定位孔6与第二定位孔8可相对,此时驱动机构11可驱动插块9插入到第一定位孔6内。定位块21嵌入到定位槽20中,并且定位块21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在下模2上,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下型芯块32带动外壳体7向上运动。

当该脱模稳定的注塑模具在安装型芯块3时,先将型芯块3插入到插槽22中,然后将外壳体7插入到凹槽5中,直至定位块21完全嵌入到定位槽20中,然后通过固定螺钉将定位块21固定连接在下模2上,此时第一定位孔6与第二定位孔8对齐,转动推盖12向靠近安装槽10底壁方向运动,推盖12推动中心轴111向靠近安装槽10底壁方向运动,由于连接盘112与连杆113铰接,连杆113与插块9铰接,则插块9会被推动在第二定位孔8在向远离中心轴111方向滑动,直至插块9插入到第一定位孔6内,从而将型芯块3固定在下模2上,与此同时,复位弹簧14受压板13的压力而被压缩。

当该脱模稳定的注塑模具需对型芯块3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转动推盖12向远离安装槽10底壁方向运动,中心轴111在复位弹簧14的复位作用下向远离安装槽10底壁方向运动,插块9会被拉动在第二定位孔8内向靠近中心轴111方向移动,直至将插块9完全从第一定位孔6内抽出,此时型芯块3与下模2之间可分离,将型芯块3从下模2中取出,以便于对型芯块3进行维修或更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