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壳体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2338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壳体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壳体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

目前,现有的蓄电池壳体,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21,主体21上设置有放置腔22,所述放置腔22内部设置有隔板23,隔板23将放置腔22分为第一腔室221以及第二腔室222,隔板23上设置有通孔24,且通孔24的轴向垂直于隔板23的长度方向。在使用注塑模具对蓄电池壳体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能够一次将蓄电池壳体注塑完成,会在模具内部设置有用于成型通孔24的成型杆。在蓄电池壳体注塑成型完成且需要将其从模具内部取出时,成型杆的外侧壁与通孔24的内孔壁相互抵接,使得蓄电池壳体的取出操作变得较为麻烦,降低了该注塑模具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壳体注塑模具,其具有能够较为方便将注塑完成的蓄电池壳体取出,生产效率较高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蓄电池壳体注塑模具,包括动模以及定模,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型芯,所述定模上设置有型腔,所述动模与定模扣合形成用于成型蓄电池壳体的模腔,所述型芯包括用于成型第一腔室的第一成型块以及用于成型第二腔室的第二成型块,所述第一成型块包括滑移块以及侧抽块,所述滑移块纵向滑移连接在动模上,所述滑移块靠近侧抽块的外侧壁为斜面,且斜面朝向侧抽块一侧,所述侧抽块滑移连接在斜面上,且侧抽块与动模靠近定模的端面滑移连接,侧抽块靠近第二成型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成型通孔的成型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注塑模具将蓄电池壳体注塑完成之后,控制滑移块向着远离定模一侧移动,与此同时,侧抽块沿着斜面方向与滑移块发生相对滑移,且侧抽块在动模上发生横向滑移,这一过程中,侧抽块与第二成型块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直至侧抽块上的成型杆与通孔的内孔壁完全分离,此时可以较为方便将注塑完成的蓄电池壳体从动模上取下,且在这一过程中,成型杆不易与通孔内孔壁发生碰触且对蓄电池壳体的取出过程造成影响,使得该蓄电池壳体的取出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注塑模具的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斜面上设置有T形滑移槽,所述T形滑移槽沿斜面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所述侧抽块上固定连接有T形滑块,所述T形滑块滑移连接在T形滑移槽内部,且T形滑块的外侧壁与T形滑移槽的内槽壁相抵进而防止侧抽块与滑移块相互分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侧抽块沿着斜面进行滑移的过程中,侧抽块上的T形滑块在斜面上的T形滑移槽内部进行滑移,且在此过程中,T形滑块的外侧壁与T形滑移槽的内槽壁相抵,以保证侧抽块始终与滑移块上的斜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侧抽块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块,所述滑移块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凸块相抵的第一挡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控制滑移块向着定模一侧移动的过程中,侧抽块沿着斜面进行滑移,且侧抽块与第二成型块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当滑移块上的第一挡块与凸块相互抵触时,滑移块与侧抽块之间不易出现相对移动。通过在侧抽块上设置有凸块,在滑移块上设置有第一挡块,用于对侧抽块的横向移动进行限定,以保证在使用该注塑模具对蓄电池壳体进行注塑加工时,侧抽块与第二成型块之间的间距恒定,这样注塑完成时蓄电池壳体上的隔板厚度较为均匀,产品的合格率较高。

优选的,所述凸块靠近动模的端面上设置有弧形连接块,所述第一挡块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弧形连接块的放置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凸块与第一挡块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弧形连接块向着放置槽一侧移动,直至弧形连接块的外侧壁与放置槽的内槽壁相互抵接,此时侧抽块不易与滑移块发生相对位移。且当弧形连接块的外侧壁与放置槽的内槽壁相抵时,弧形连接块与放置槽之间的接触面为弧形面,以保证在该注塑模具的使用过程中,弧形连接块不易出现损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动模靠近定模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限定套,所述限定套内侧壁用于与型芯外侧壁相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该注塑模具的使用过程中,限定套的内侧壁与型芯的外侧壁相抵,以保证第一成型块以及第二成型块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相对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注塑完成的蓄电池壳体的合格率。

优选的,所述限定套外侧壁上设置有翻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定套上设置有翻边,这样在将翻边放置到安装槽内部时,翻边与安装槽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以保证限定套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移动,且能够对第一成型块以及第二成型块提供较为稳定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注塑完成的蓄电池壳体的合格率。

优选的,所述滑移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动模靠近定模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挡块相抵的第三挡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控制滑移块向着定模一侧移动的过程中,动模上的第三挡块能够与滑移块上的第二挡块相抵,进而对滑移块的极限滑移位置进行限定,以保证在使用该注塑模具的过程中,滑移块不易出现伸入动模内部过多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注塑成型的蓄电池壳体的合格率。

优选的,所述滑移块内部设置有第一冷却流道,所述侧抽块内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冷却流道相连通的第二冷却流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注塑模具生产蓄电池壳体的过程中,第一冷却流道与第二冷却流道相连通,此时向第一冷却流道内部通冷却水,冷却水从第一冷却流道流入至第二冷却流道内部,之后再流回至第一冷却流道内部,用以对模腔内部的注塑液进行冷却。在滑移块向着远离定模一侧移动的过程中,侧抽块上的第二冷却流道与滑移块上的第一冷却流道相错,此时冷却水无法在第二冷却流道内部流通,这样设置的第一冷却流道以及第二冷却流道只需要向第一冷却流道内部通冷却水即可,节约了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第一成型块包括纵向滑移连接在动模上的滑移块、滑移连接在滑移块斜面上且与动模靠近定模的端面滑移连接的侧抽块,侧抽块远离滑移块的端面上设置有成型杆,在需要将蓄电池壳体取出时,只需要控制滑移块向着远离定模一侧移动,此时滑移连接在滑移块上的侧抽块发生横向移动,且成型杆与通孔相互分离,之后可以较为方便将蓄电池壳体取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注塑模具的生产效率;

2、动模上设置有限定套,限定套的内侧壁与型芯的外侧壁相抵,这样在使用该注塑模具的过程中,第一成型块以及第二成型块之间不易出现相对移动,以保证加工完成的蓄电池壳体的合格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蓄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蓄电池壳体的外形结构;

图2为实施例的正视图剖视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各部分连接情况;

图3为型芯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型芯的外形结构;

图4为型芯的正视图剖视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型芯各部分连接情况。

附图标记:1、动模;2、定模;3、型芯;4、型腔;5、第一成型块;51、滑移块;52、侧抽块;6、第二成型块;7、斜面;8、T形滑移槽;9、T形滑块;10、凸块;11、第一挡块;12、弧形连接块;13、放置槽;14、安装槽;15、限定套;16、翻边;17、第二挡块;18、第三挡块;19、第一冷却流道;20、第二冷却流道;21、主体; 22、放置腔;221、第一腔室;222、第二腔室;23、隔板;24、通孔;25、成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蓄电池壳体注塑模具,如图2所示,包括定模2以及与定模2相扣合的动模1。定模2与动模1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凹陷的型腔4,动模1与定模2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型芯3,动模1与定模2扣合时,型芯3伸入到型腔4内部且型芯3与型腔4之间存在间隙,形成用于成型蓄电池壳体的模腔。

型芯3包括第一成型块5以及第二成型块6,且第一成型块5以及第二成型块6呈对称设置,第一成型块5以及第二成型块6均为长方体状,且第一成型块5以及第二成型块6的大小相同。

如图2、图3所示,第一成型块5包括滑移块51以及侧抽块52。滑移块51滑移连接在动模1上,且滑移块51的滑移方向与动模1的中心线方向相同。滑移块51靠近第二成型块6的端面为斜面7,且滑移块51靠近定模2一侧的端面宽度小于滑移块51远离定模2的端面宽度。斜面7上设置有T形滑移槽8,T形滑移槽8沿着斜面7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且T形滑移槽8的大端朝向远离第二成型块6一侧。侧抽块52与滑移块51滑移连接,侧抽块52靠近滑移块5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T形滑块9,T形滑块9滑移连接在T形滑移槽8内部,且T形滑块9的外侧壁与T形滑移槽8的内槽壁相抵。

如图3、图4所示,滑移块5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挡块11,第一挡块11的数目为两个呈对称设置在滑移块51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第一挡块11朝向定模2的端部上设置有放置槽13,放置槽13为弧形,且放置槽13的槽口向着远离定模2一侧逐渐减小。侧抽块5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凸块10,凸块10的数目为两个且与两个第一挡块11一一对应。凸块10靠近动模1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弧形连接块12,弧形连接块12的外侧壁用于与放置槽13的内槽壁相抵接,进而对侧抽块52的极限滑移位置进行限定。

如图2所示,滑移块51内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冷却流道19,第一冷却流道19用于对滑移块51进行冷却,且第一冷却流道19靠近定模2一侧的端部贯穿于斜面7。侧抽块52内部设置有若干分别与第一冷却流道19连通的第二冷却流道20,第二冷却流道20靠近定模2的端部贯穿于侧抽块52靠近滑移块51的外侧壁,且第二冷却流道20用于与第一冷却流道19相连通。

如图2、图4所示,滑移块5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挡块17,第二挡块17与第一挡块11相连。动模1上设置有第三挡块18,第三挡块18用于与第二挡块17相抵进而对滑移块51的极限滑移位置进行限定。

第三挡块18靠近定模2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槽14,安装槽14沿动模1的中心线方向进行延伸,安装槽14内部放置有限定套15,限定套15的内侧壁与型芯3的外侧壁相抵,以保证在注塑模具进行注塑的过程中,第一成型块5以及第二成型块6之间不易出现相对移动。限定套1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翻边16,且翻边16的外侧壁与安装槽14的内槽壁相抵。

蓄电池壳体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在需要将注塑成型的蓄电池壳体取出时,首先控制滑移块51向着远离定模2一侧移动,与此同时,T形滑块9在T形滑移槽8内部进行滑移,而侧抽块52进行横向滑移,且侧抽块52与第二成型块6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且侧抽块52上的第二冷却流道20与滑移块51上的第一冷却流道19相错,使得第一冷却流道19内部的冷却水无法流入到第二冷却流道20内部。当侧抽块52上的成型杆25与注塑成型的蓄电池壳体相分离时,控制动模1向着远离定模2一侧进行移动,直至动模1与动模1完全分离,此时可以较为方便将蓄电池壳体从型芯3上取下,且在取出过程中,成型杆25的外侧壁不会与通孔24的内孔壁相抵,使得蓄电池壳体的取出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