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管接头注塑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9214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管接头注塑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排水软管接头注塑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工业、农业和人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排水管。塑料排水管中的软管由于其安装方便使用灵活分,被广泛应用。塑料排水软管由于管体为波纹柔软结构,所以管端部连接处需要制作注胶接头。注胶接头通过注塑模具与管体压制一次成型。目前,在加工注胶接头的过程中,排水管波纹管体和注胶接头连接处容易被模具损害,会造成成品管子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注胶接头时排水管管体和接头连接处容易被模具损害,导致成品排水管漏水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管波纹管体和注胶接头连接光滑无损伤,确保成品管质量的排水管接头注塑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水管接头注塑模具结构,它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固接有芯轴,芯轴为阶梯轴,芯轴端部套接有弹性结构的护圈,定模设有圆弧形凹陷定模上表面的管体固定槽,管体固定槽的中轴线与芯轴的中轴线重合。护圈缓冲了注塑过程中的压力,使得排水管波纹管体和注胶接头连接光滑且无损伤,确保成品排水管质量。

作为优选,芯轴为三阶梯轴,护圈套接第一阶梯轴,护圈的壁厚与第一阶梯轴的轴肩高度相匹配;注塑时形成注胶接头芯棒,注胶接头内壁光滑,护圈具有弹性,避免了排水管波纹管体和注胶接头连接处被损坏。

作为优选,芯轴的端面设有圆盘状的固定板,护圈端部设有圆形护圈凹槽,固定板嵌入护圈凹槽;防止护圈松动和脱落。

作为优选,管体固定槽设有管体定位槽,管体定位槽前端到定模前端的距离与芯轴的端面到第二轴肩的距离相匹配;确保管体和注胶接头连接准确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方便。管体定位准确可靠,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排水管软管体和注胶接头连接光滑且无损伤,确保成品排水管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模和定模连接的俯视图;

附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附图3为图2中B的放大视图。

图中:1-动模;2-定模;3-芯轴;4-护圈;21-管体固定槽;31-固定板;41-护圈凹槽;211-管体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排水管接头注塑模具结构,它包括动模1和定模2。定模2俯视呈U形。定模2的U形腔的内表面为定模2的前端。动模1位于定模2的U形腔中可左右移动。动模1固接有芯轴3。芯轴3为阶梯轴。芯轴3左端与动模1右侧固定。芯轴3右端悬空,为端部。芯轴3的端面设有圆盘状的固定板31。固定板31的中轴线与芯轴3的中轴线重合。芯轴3为三阶梯轴。芯轴3右端直径最小,为第一阶梯轴。芯轴3端部套接有弹性结构的护圈4。护圈4为圆管橡胶套。护圈4端部设有圆形护圈凹槽41。护圈凹槽41沿护圈4的内壁和端面交接处一周设置。护圈4的壁厚与芯轴3的第一阶梯轴的轴肩高度相等。护圈4套接芯轴3的第一阶梯轴。护圈4的左端与芯轴3的第二阶梯端面贴紧,固定板31嵌入护圈凹槽41。芯轴3的第二阶梯表面与护圈4外表面光滑连接为一体。定模2设有管体固定槽21。管体固定槽21为半圆柱腔体凹陷定模2上表面。管体固定槽21贯通定模2前、后端面。管体固定槽21的中轴线与芯轴3的中轴线重合。管体固定槽21设有管体定位槽211。管体定位槽211凹陷管体固定槽21的表面。管体定位槽211的左边为前端。管体定位槽211前端到定模2前端的距离与芯轴3的端面到第二轴肩的距离相等。

将排水管的管体置于管体固定槽21,管体端面与管体定位槽211的前端对齐。开始注塑,上模(图中未示)压下,同时动模1右移,带动芯轴3右移,当芯轴3端部至管体定位槽211的前端停止。注胶管接头中,护圈4具有弹性,避免了排水管波纹管体和注胶接头连接处被损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