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工位吸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2897发布日期:2018-09-28 20:0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塑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型双工位吸塑机。



背景技术:

吸塑机(又叫热塑成型机)是将加热塑化的PVC、PE、PP、PET、HIPS等热塑性塑料卷材吸制成各种形状的高级包装装璜盒、框等产品的机器。利用真空泵产生的真空吸力,将加热软化后的PVC、PET等热可塑性塑料片材经过模具吸塑成各种形状的真空罩、吸塑托盘、泡壳等。

在吸塑加工过程中,需要将板材加热软化,然后抽真空将板材贴服在磨具表面成型,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高温的板材会将热量传递给模具,导致磨具温度升高,这样高温的模具不利于板材降温脱模,甚至会和板材表面粘连,影响产品质量,但如果模具的的温度过低,会使板材与模具的接触面迅速冷却凝固,导致产品瑕疵,无法使用。

在吸塑机的板材在经过加热装置加热软化之后再进入到真空箱进行吸塑成型,板材在加热后由加热装置移出至真空箱的过程中,最先移出加热装置的那一次板材在外界冷却的时间较长,这就导致板材局部冷却硬化,影响后期的吸塑质量;另外,不同材质的板材所需的加热温度也不同,那么加热装置整体也需要可以方便精确的进行调节。

在吸塑机将板材软化抽真空与模具完全贴合后,需要将板材进行冷却硬化,从而与模具分离脱模,现有的产品是通过安装在模具上方的风机进行吹风将板材冷却,但是风机出风口风力较为集中,导致冷却不均匀,导致板材发生不均匀的收缩,影响产品质量和冷却效果;另外,风机的加入增加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双工位吸塑机,其可以解决板材在吸塑成型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且成本低,产品竞争力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双工位吸塑机,包括机架、吸塑模具、加热装置、放置板材的支撑架以及下压装置;

所述吸塑模具具有吸气口并与抽气机连接,所述吸塑模具设置有恒温控制装置,所述吸塑模具对称设置在加热装置两侧,所述每个吸塑模具上、下方分别设置有安置所述吸塑模具的升降平台和支撑架;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机架平台,所述机架平台设置有两个水平轨道,所述支撑架位于水平轨道上且每个支撑架可分别由驱动装置带动沿所述两个水平轨道移至加热装置将板材加热,板材加热后并返回对应的吸塑模具上方;

所述支撑架分为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内设置有放置板材的模框,所述上支撑架可向上抬起从而与下支撑架分离;

所述下压装置位于支撑架上方,包含下压驱动装置和下压架,所述下压驱动装置可带动所述下压架将支撑架压紧在机架平台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模具固定座上设置有座体进口流体通道和座体出口流体通道,所述模具内设置有多个导热流体通道,所述座体进口流体通道和座体出口流体通道与导热流体通道相连通,所述座体进口流体通道和座体出口流体通道通过管路与导热流体循环装置相连通;所述导热流体循环装置设置有用于加热导热流体的加热模块以及导热流体冷却装置;所述恒温控制装置还设置有控制加热模块的控制器以及用以监测模具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座体进口流体通道和座体出口流体通道与所述导热流体通道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热流体循环装置由箱体和循环泵组成,所述循环泵由控制器控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热流体通道沿所述模具四周面盘绕状布置在所述模具内,且所述导热流体通道靠近所述模具四周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加热装置由固连在架体上的加热块固定座和加热块组成,还包含有用于监测加热块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加热块的控制器,所述加热块固定座上均布有若干加热块,所述加热块固定座上的加热块功率沿板材加热进出口侧向中部逐渐减小的形式分布。

所述加热块与加热块固定座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所述隔热层与加热板设置有辐射反射层。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包含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所述第一缓冲体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缓冲体的安装孔,所述第二缓冲体轴径小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所述第二缓冲体一端周向凸起构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机架设置有T字形卡接部,所述第一缓冲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过盈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某一径向延伸,将第一缓冲体周面贯穿形成卡口。

所述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材质为橡胶或多孔聚氨酯。

这里将缓冲块分为不同横截面积的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加热箱先与第一缓冲体接触,当第一缓冲体变形量足够大时,在与第二缓冲体接触,是为了使加热箱的惯性力阶梯性的被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使冲击作用力变得柔和,从而减小传动机构和连接件上的冲击力。

另外,将第二缓冲体轴径设置小于安装孔的孔径的目的在于为第二缓冲体的形变提供容纳空间,将第二缓冲体安装在安装孔内,防止第二缓冲体在受到挤压力作用时发生歪斜。

其次,T字形的卡槽可以与T字形的卡接部实现快速的装卸,便于缓冲块快速更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双工位吸塑机还包含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固连于所述下压架上,所述冷却装置由设置于下压架两侧的冷却风管组成,所述每个冷却风管包含主冷却风管和辅助冷却风管,所述辅助冷却风管设置于主冷却风管两端且与其相连通,所述主冷却风管通过冷却气管路连通有压缩空气,所述主冷却风管和辅助冷却风管均布有若干出风孔。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主冷却风管的出风孔并排设置,分为竖直向下出风的竖直出风孔和斜向下出风的斜出风孔。

所述冷却气管路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由吸塑机内的控制器控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以及每个支撑架与机架平台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这些密封圈使其之间形成完整的密封,这样便与吸塑模具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真空箱。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支撑架上设置有多个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下端固连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水平滑动配合,这一缓冲装置不但可以缓冲下压架下压时的冲击力,还可以在下压架下压或着收回的时候支撑架有一个上下的位移量,这就使得支撑架在受到下压架下压时,向下移动,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以及支撑架与机架平台之间与密封圈互相压紧形成密封,在下压架收回后,缓冲装置又可以将支撑架抬起,使支撑架与机架平台产生一定的间隙,这样支撑架就可以沿导轨顺畅的滑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缓冲装置有缓冲座体、连接杆、常将连接杆向下弹压的压簧以及定位螺栓组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吸塑模具的吸气口还连接有压力气源,所述抽气泵或所述压力气源可选择性的与所述吸气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首先,对吸塑模具进行恒温控制,使得产品表面质量和成型质量大幅提高;

其次,采用加热块功率沿板材加热进出口侧向中部逐渐减小的形式分布,很好的解决了板材在支撑架移动过程中导致的先移出部分板材局部冷却硬化以及不便于整体调温的问题;

并且在下压架上设置冷却风管取代了现有的冷却风机,解决了冷却不均匀、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该控制方法可以配合该双工位吸塑机最优化的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吸塑模具恒温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吸塑模具内冷却流体通道结构示意图(AA剖视)。

图5是加热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加热块分布示意图。

图7是加热装置结构剖视图。

图8是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出风孔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10缓冲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缓冲块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缓冲块内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已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见图1-2,一种新型双工位吸塑机,包括机架100、真空箱200、设置于真空箱200内的吸塑模具220、加热装置500、放置板材的支撑架300以及下压装置600;

所述吸塑模具具有吸气口并与抽气机连接,吸塑模具设置有恒温控制装置,所述吸塑模具220对称设置在加热装置500两侧,所述每个吸塑模具220上、下方分别设置有安置所述吸塑模具220的升降平台和支撑架300;

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机架平台130,机架平台130设置有两个水平轨道800,支撑架300位于水平轨道800上且每个支撑架300可分别由第一气缸710 和第二气缸720带动沿所述两个水平轨道800移至加热装置500将板材加热,板材加热后并返回对应的吸塑模具220上方;

具体的,第一气缸710和第二气缸720固连在架体100上的第一固定架110 和第二固定架120上,下支撑架320上设置有连接支架722,第二气缸720的活塞杆721与连接支架722固连。

支撑架30分为上支撑架310和下支撑架320,所述下支撑架320内设置有放置板材的模框330,上支撑架310可向上抬起从而与下支撑架320分离;

具体的,下支撑架320上设置有四个支撑气缸340,支撑气缸340的输出轴 341与上支撑架320固连,同时向四个支撑气缸340内通入压力气源,即可实现将上支撑架320抬起,从而可以向模框330内放入板材或取出加工好的成品。

下压装置600位于支撑架300上方,包含下压驱动装置620和下压架610,下压驱动装置620可带动下压架610将支撑架300压紧在机架平台130上;

上支撑架310和下支撑架320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50,每个支撑架300与机架平台13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360。

下支撑架320上设置有多个缓冲装置810,缓冲装置810下端固连有滑块 815,滑块815与水平滑动800配合。

缓冲装置810有缓冲座体811、连接杆812、常将连接杆812向下弹压的压簧813以及定位螺栓814组成。

升降平台包含固定吸塑模具220的模具固定座210和顶升装置290,模具固定座210与机架平台13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370。

见图3-4,包括吸塑模具220和固定吸塑模具的模具固定座210,模具固定座210底部设置有顶升装置290,模具固定座210上设置有座体进口流体通道 211和座体出口流体通道212,吸塑模具220内设置有多个导热流体通道221,多个导热流体通道221两端分别汇集在进口222和出口223,座体进口流体通道 211和座体出口流体通道212与进口222和出口223分别相连通,座体进口流体通道211和座体出口流体通道212与导热流体循环装置1000相连通;导热流体循环装置1000设置有用于加热导热流体的加热模块1100;恒温控制装置还设置有控制导热流体循环装置1000和加热模块1100的控制器(附图未示出),模具固定座210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20。

顶升装置290与模具固定座210之间设置有连接部230,连接部230设置有气体流体通道231,模具固定座210中心设置有中间气体通道213,中间气体通道213与模具气体流体通道相连通,中间气体通道213与模具气体流体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250,连接部230设置有接头232,接头232连接有气管,气管可选择性的与压力气源或抽真空装置连通。

导热流体循环装置1000由箱体1020和循环泵1010组成,所述循环泵1010 由控制器控制。

座体进口流体通道211通过导热流体进口管路1040与导热流体循环装置 1000内的循环泵1010相连通,座体出口流体通道212通过导热流体出口管路 1030与循环冷却装置的箱体1020相连通,导热流体出口管路1030设置有导热流体冷却装置1050,导热流体冷却装置1050由控制器控制。

优选的,座体进口流体通道211和座体出口流体通道212分别设置有进口接头280和出口接头270,导热流体进口管路1040和导热流体出口管路1030为波纹软管。

座体进口流体通道211和座体出口流体通道212与所述进口222和出口223 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240和第二密封件260。

导热流体通道221沿所述吸塑模具220四周面盘绕状布置在所述吸塑模具 220内,且所述导热流体通道221靠近所述吸塑模具220四周面。

本实施例中优选导热流体通道221呈螺旋状沿吸塑模具220四周面盘绕。

当然,导热流体通道221还可以采用其他盘绕结构,如S形。

优选的,导热流体循环装置1000还设置有用以监测导热流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箱体1020内。

这里所说的导热流体可以是水或者导热油。

具体工作过程为:

当设备开启后,控制器控制循环泵1010开始工作,导热流体开始在吸塑模具220内开始循环。

对控制器设定好相应的温度,箱体1020内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导热流体的温度,如果温度过低则控制加热模块1100对导热流体进行加热,循环的导热流体将温度传递给吸塑模具220,使其达到设定的温度。

当温度传感器1120检测到吸塑模具220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开启导热流体冷却装置1050开始工作,对导热流体进行散热,降低其温度,同时吸塑模具220也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流体,其自身温度降低。

优选的,导热流体冷却装置可以为冷却管路和风机组成,控制器控制风机的开启或关闭,为为现有技术。

当然,导热流体冷却装置还可以是其他现有技术的冷却装置。

见图5-7,一种新型吸塑机加热装置,包括固连在机架上的加热块固定座510 和加热块520,加热块固定座510上均布有若干加热块520,加热块固定座510 上的加热块520功率沿板材加热进口侧511和出口侧512向中部逐渐减小的形式分布。

加热块520与加热块固定座510之间设置有隔热层530和辐射反射层540。

加热块固定座510设置有凹陷部513,隔热层530、辐射反射层540和加热块520均设置在该凹陷部513内。

见图8-9,吸塑机板材冷却装置900,包括吸塑910,吸塑机910设置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固连于下压装置的下压架610上,冷却装置由设置于下压架 610两侧的冷却风管组成,每个冷却风管包含主冷却风管940和辅助冷却风管 950,辅助冷却风管950设置于主冷却风管940两端且与其相连通,主冷却风管 940通过冷却气管路(图中未示出)连通有压缩空气,主冷却风管940和辅助冷却风管950均布有若干出风孔。

主冷却风管940的出风孔并排设置,分为竖直向下出风的竖直出风孔942 和斜向下出风的斜出风孔941。

辅助冷却风管950并排设置有竖直向下出风的辅助出风孔951。

辅助冷却风管950与主冷却风管940向垂直。

冷却气管路设置有电磁阀(附图中未示出),电磁阀由吸塑机内的控制器控制。

具体的,当吸塑机吸塑结束需要将板材脱模时,吸塑机控制器接通电磁阀,电磁阀将压缩空气与主冷却风管940和辅助冷却风管950接通,从而压缩从各个出风孔吹向吸塑模具220,均匀与板材表面接触进行冷却,板材硬化后,控制器切断电磁阀,从而出风孔停止出风,吸塑模具220下移,与板材脱离,下压架610上移,将板材释放。

见图10-12,吸塑机支撑架缓冲装置,包括固连在机架100上的缓冲块1200,缓冲块1200包含第一缓冲体1210和第二缓冲体1220,第一缓冲体1210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缓冲体的安装孔1211,第二缓冲体1220轴径小于所述安装孔 1211的孔径,第二缓冲体1220一端周向凸起构成安装部1221,安装部1221与安装孔1211过盈配合,机架设置有T字形卡接部(附图中未示出),第一缓冲体1210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过盈配合的卡槽1230。

进一步的,卡槽1230沿某一径向延伸,将第一缓冲体1210周面贯穿形成卡口1231,卡接部可有该卡口1231卡入到卡槽1230内。

第一缓冲体1210和第二缓冲体1220材质为橡胶或多孔聚氨酯。

本双工位吸塑机具体的工作过程为:

S1:开机启动;

S2:支撑气缸340将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的上支撑架310上移打开,

S3:将板材放入第一工位的模框350内;

S4:按下第一工位确认按钮,第一工位上支撑架310下移将板材压紧;

S5:第一工位第一气缸710带动支撑架310移动至加热装置500进行加热;

S6:再向第二工位的模框内装入板材;

S7:按下第二工位确认按钮,第二工位上支撑架310下移将板材压紧;

S8:第一气缸710带动第一工位支撑架300移出加热装置,回到第一工位吸塑模具220上方,同时第二气缸720带动第二工位支撑架移至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S9:第一工位下压装置600的下压架下压在上支撑架310上,压力气源与第一工位吸塑模具吸气口相连通,板材开始膨胀,同时第一工位升降平台带动吸塑模具220上移;

S10:第一工位吸塑模具吸气口与压力起源相隔断,与抽气泵相连通开始抽真空;

S11:第一工位冷却装置900与压力气源相连通,对板材进行冷却;

S12:板材冷却硬化后,第一工位吸塑模具吸气口与抽气泵向关断,与压力气源短暂接通;

S13:第一工位下压架610上移,然后上支撑架310被支撑气缸340抬起;

S14:取出第一工位成型后的产品;

S15:将板材放入第一工位的模框350内,按下第一工位确认按钮,第一工位上支撑架310下移;

S16:第二工位按照步骤S8-S15中第一工位的步骤动作,第一工位按照步骤S8-S15中第二工位的步骤工作;

S17:按照步骤S16循环,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进行交替动作。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