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的注塑螺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2340发布日期:2018-09-25 21:5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指一种注塑机的注塑螺杆。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620503134.X名称为《气泡防止型挤出螺杆》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气泡防止型挤出螺杆,解决了现有挤出装置中的熔融树脂内存在的气泡会顺着螺杆上的螺纹输送到下一个步骤中,进而影响最后树脂后期成膜质量的问题。该实用新型包括挤出螺杆本体,所述挤出螺杆本体包括杆体和设置在杆体上的螺纹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螺杆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挤出螺杆本体首尾连接;所述两个挤出螺杆本体之间连接处还设置有阻隔件;所述阻隔件由连接杆,设置在连接杆外表面的凸条组成。该实用新型具有压力变化小、防止气泡一同运输等优点。然而,该螺杆出料效果不理想,因此该螺杆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注塑机的注塑螺杆,本注塑螺杆具有物料挤出顺畅,挤出的物料均匀,装配操作简单,清洁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注塑机的注塑螺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上设置有螺棱,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包括传动段,进料段,熔融段和挤出段,所述传动段上设置有键槽,所述进料段上设置有第一螺棱,所述熔融段包括熔融一段与熔融二段,所述熔融一段上设置有能减少物料通过量的分隔片,熔融二段的杆体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二螺棱,所述第二螺棱的螺距大于第一螺棱的螺间距,所述挤出段为径向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头。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螺棱上可优选设置有与第二螺棱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螺旋槽,相邻第一螺旋槽之间的第二螺棱上设置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的深度大于第二螺旋槽的深度。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螺旋槽的宽度可优选小于或等于第二螺旋槽的宽度。

作为改进,熔融一段的杆体直径可优选小于熔融二段的杆体直径,所述分隔片的侧面为减少物料剪切作用力的弧形面。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螺棱的宽度可优选大于第二螺棱的宽度。

作为改进,所述锥形头可优选能脱卸地设置在杆体的端部,所述锥形头的底面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杆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中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锥形头通过连接部能脱卸地连接在连接孔中。锥形头可拆卸,使用后能方便更换清洗。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上可优选套置有导流环,所述导流环的一端与锥形头相连接,所述导流环的内壁与连接部的外壁之间形成流料通腔,所述导流环的另一端与杆体的端部之间形成进料缝隙,所述锥形头上设置有与流料通腔相连通的流料槽。沿螺棱挤向杆体端部的物料能从进料缝隙进入流料通腔中并从流料槽离开螺杆,物料在离开机筒端部时避免了与空气接触,减少气泡产生,流料通腔体积小,挤出压力更大,物料挤出更为均匀,挤出效果好,流料槽能引导物料的流动,避免物料外溅,缓解出料处压力积累,延长锥形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环的端部可优选间隔设置有连接凸耳,所述锥形头的侧壁上设置有能与连接凸耳相对应的连接凹槽,导流环套入连接部后连接凸耳卡扣在连接凹槽中。

进一步改进,连接凸耳与导流环端面的连接处可优选设置有方便导流环与锥形头相脱离的弧形缺口。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上可优选能脱卸地套置有限位环,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限位环的一端与定位凸台相顶触而限位环的另一端与杆体的端面相紧贴,所述导流环位于限位环与锥形头之间,所述进料缝隙为导流环的端部与限位环的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物料经过进料缝隙后流量减小,保证进入端充分供应物料,物料能连续地进入导流环避免断流,出料稳定性提高,出料持续性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杆体包括传动段,进料段,熔融段和挤出段,所述传动段上设置有键槽,所述进料段上设置有第一螺棱,所述熔融段包括熔融一段与熔融二段,所述熔融一段上设置有能减少物料通过量的分隔片,熔融二段的杆体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二螺棱,所述第二螺棱的螺距大于第一螺棱的螺间距,所述挤出段为径向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头,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分隔片能将杆体分为相对隔离的两部分,防止气泡随物料向前输送,有利于产生更为均匀的物料,减少气泡的同时,物料流量也相应减少,物料在隔片处受到更大的挤压力作用,更有利于熔融段的熔融加工;熔融段的螺棱上设置有深浅不一的螺旋槽,物料在螺旋槽上受到压力的循环变化,有助于物料在熔融段的剪切和挤压,充分挤出气泡,有助于物料熔融变形,产生均匀的挤出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1的侧面投影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5是图2中已分解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图2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4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5中III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注塑机的注塑螺杆,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上设置有螺棱,所述杆体1包括传动段A,进料段B,熔融段C和挤出段D,所述传动段A上设置有键槽,所述进料段B上设置有第一螺棱12,所述熔融段C包括熔融一段C1与熔融二段C2,所述熔融一段C1上设置有能减少物料通过量的分隔片6,熔融二段C2的杆体外周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二螺棱13,所述第二螺棱13的螺距大于第一螺棱12的螺间距,所述挤出段D为径向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头2。所述第二螺棱13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棱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一螺旋槽14,相邻第一螺旋槽14之间的第二螺棱13上设置有第二螺旋槽15,所述第一螺旋槽14的深度大于第二螺旋槽15的深度。所述第一螺旋槽14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二螺旋槽15的宽度。熔融一段C1的杆体直径小于熔融二段C2的杆体直径,所述分隔片6的侧面为减少物料剪切作用力的弧形面61。所述第一螺棱12的宽度大于第二螺棱13的宽度。所述锥形头2能脱卸地设置在杆体1的端部,所述锥形头2的底面设置有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杆体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中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锥形头2通过连接部3能脱卸地连接在连接孔11中。所述连接部3上套置有导流环4,所述导流环4的一端与锥形头2相连接,所述导流环4的内壁与连接部3的外壁之间形成流料通腔41,所述导流环4的另一端与杆体1的端部之间形成进料缝隙42,所述锥形头2上设置有与流料通腔41相连通的流料槽21。所述导流环4的端部间隔设置有连接凸耳43,所述锥形头2的侧壁上设置有能与连接凸耳43相对应的连接凹槽22,导流环4套入连接部3后连接凸耳43卡扣在连接凹槽22中。连接凸耳43与导流环端面的连接处设置有方便导流环4与锥形头2相脱离的弧形缺口44。所述连接部3上能脱卸地套置有限位环5,所述连接部3上设置有定位凸台31,所述限位环5的一端与定位凸台31相顶触而限位环5的另一端与杆体1的端面相紧贴,所述导流环4位于限位环5与锥形头2之间,所述进料缝隙42为导流环4的端部与限位环5的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限位环5的一端设置有凸环51,凸环51与限位环端面的连接处光滑过渡,所述凸环51伸入至导流环4的内腔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