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NS薄膜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2087发布日期:2019-02-26 18:3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INS薄膜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ins薄膜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ins膜纸贴膜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汽车壳体装饰件。目前的ins膜纸贴膜主要依靠人工手动贴膜,不仅降低了生产速度,贴膜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无法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和统一性。如果使用静电吸附的方式进行贴膜,必须保证洁净车间,否则材料容易吸附灰尘产生不良效果,使得薄膜脱落,这对车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ns薄膜注塑模具,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模具对ins薄膜吸塑成型,再进行注塑的方式,使得ins薄膜贴合于注塑件表面,提高产品良率,降低模具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ins薄膜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以及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底板、热流道板、上模固定板以及上模仁,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底板、顶针板、模脚、下模固定板以及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之间形成模腔,所述上底板设有进浇口,得以向所述模腔内注塑,所述上模固定板和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于所述热流道板的两侧,所述上模仁从所述上模固定板向所述下模仁延伸,所述下底板和所述模脚相对设置于所述顶针板的两侧,所述下模仁和所述模脚相对设置于所述下模固定板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上模固定板设有第一加热部以及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部环形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部的外周,所述第二加热部面向所述上模仁的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加热部,使得所述上模仁模腔的中部位置温度高于或等于外周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加热部加热所述上模仁模腔的中部温度至75~85℃,所述第一加热部加热所述上模仁模腔的外周温度至65~75℃。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上模固定板进一步设有导热填料层,所述导热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部和所述第二加热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上模仁的模腔表面从内向外设有复合板层、导热层以及防腐层,所述复合层面向所述上模固定板,所述导热层设置于所述复合层和所述防腐层之间,所述复合板层的中部为铝碳化硅层,所述复合板层的外周为低碳钢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导热层为石墨烯薄膜导热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防腐层涂敷于所述导热层的外表面,所述防腐层为含有纳米碳化硅粒子的有机硅树脂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上模仁的模腔表面进一步设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镀敷于所述复合板层的外表面,所述导热层涂敷于所述抗静电层的外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抗静电层为氧化锡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ins薄膜模具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ins薄膜模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至图3所示的是一种ins薄膜模具,所述ins薄膜模具包括上模组件10以及下模组件20,所述上模组件10包括上底板11、热流道板12、上模固定板13以及上模仁14,所述下模组件20包括下底板21、顶针板22、模脚23、下模固定板24以及下模仁25,所述上模仁14和所述下模仁25之间形成模腔,所述上底板11设有进浇口111,得以向所述模腔内注塑,所述上模固定板13和所述上底板11相对设置于所述热流道板12的两侧,所述上模仁14从所述上模固定板13向所述下模仁25延伸,所述下底板21和所述模脚23相对设置于所述顶针板22的两侧,所述下模仁25和所述模脚23相对设置于所述下模固定板24的两侧,吸塑成型的ins薄膜3放置于所述上模仁14的模腔中。从而通过将吸塑成型的ins薄膜3放置于模具中,再进行注塑的方式,使得ins薄膜3贴合于注塑件2表面,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所述热流道板12设有热流道121,所述热流道121连接外界加热系统,得以将融化的塑料粒子加热注入到模腔中。

其中,所述上模固定板13设有第一加热部131以及第二加热部132,所述第一加热部131环形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部132的外周,所述第二加热部132面向所述上模仁14的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132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加热部131,使得所述上模仁14模腔的中部位置温度高于或等于外周温度,防止在注塑过程中,中部位置温度不够而使ins薄膜贴合不到位,保证中部的固定,带动外周均匀贴合。

所述第二加热部132加热所述上模仁14模腔的中部温度至75~85℃,所述第一加热部131加热所述上模仁14模腔的外周温度至65~75℃。在注塑前,需对ins薄膜进行预热,保持温度在60℃,预热时间2~3h,便于去除才残余的内应力。

所述上模固定板13进一步设有导热填料层133,所述导热填料层133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部131和所述第二加热部132之间,所述导热填料层133为含有纳米氧化铝粒子和二氧化钛粒子的环氧树脂层,以便于形成导热网络,提高导热系数,降低热膨胀系数。

其中,所述上模仁14的模腔表面从内向外设有复合板层142、导热层143以及防腐层144,所述复合层142面向所述上模固定板13,所述导热层143设置于所述复合层142和所述防腐层144之间,所述复合板层142的中部为铝碳化硅层,所述复合板层142的外周为低碳钢层,由于铝碳化硅层的导热系数大于低碳钢层的导热系数,便于使得型腔中部的温度大于外周的温度。

其中,所述导热层143为石墨烯薄膜导热层143,所述石墨烯薄膜导热层143以聚硅氧烷为成膜物质,石墨烯粉体为填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所述导热层143的热阻比铝低40%,重量比铝轻25%,得以平滑贴附于任何平面和弯曲的表面。

其中,所述防腐层144涂敷于所述导热层143的外表面,所述防腐层144为含有纳米碳化硅粒子的有机硅树脂层,其附着力强,抗冲击良好,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同时纳米碳化硅粒子有助于加大模具的抗变形抗磨损能力,有效降低模具的磨损周期,表面光洁度保持温度。

其中,所述上模仁14的模腔表面进一步设有抗静电层145,所述抗静电层145镀敷于所述复合板层142的外表面,所述导热层143涂敷于所述抗静电层145的外表面,所述抗静电层145为氧化锡层,得以提高所述上模仁14模腔的抗静电性,使得所述模腔表面不会产生静电吸附,得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有效防止灰尘在ins薄膜3贴合时造成干扰。

制备时,先将带有外观图案的ins薄膜3吸塑成型,再将多余的模片刀模冲切,把冲切好的薄膜放入注塑模型腔内,注塑成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