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8082发布日期:2018-09-21 23:2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属于模具生产加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模具的冷却是一项关键的工艺技术。大部分的成型周期都是由传导热量传递过程。能量可从热的熔体传递至冷的模具上是由于存在温差所至。模具壁边的塑料表皮有效地隔离着芯层,从而使得这种热传递方式非常低效。可是,模具冷却通常到设计的最后阶段才得以注意。较好的冷却设计样式可缩短20%—30%或更短的循环生产时间,并提高劳动生产率。现有的模具冷却结构冷却效果差,大大影响了模具件的生产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模具冷却结构,解决了模具生产加工过程中冷却结构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结构本体和模具件,所述冷却结构本体设有模具槽,所述模具件设于模具槽内,所述模具槽外侧设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内设有环形水管,所述环形水管套设在模具槽上,所述环形水管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模具槽外侧设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填充有吸热材料,所述冷却槽外侧分别设有进水箱和出水箱,所述环形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进水箱和出水箱,所述进水箱内的进水口处设有第一抽水泵,所述冷却结构本体底部设有循环槽,所述循环槽内设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进水口连通出水箱,所述冷凝管的出水口连接在进水箱下端,且所述进水箱底部设有第二抽水泵,所述冷凝管内设有止逆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穿过冷却槽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在模具槽的上端和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管出水口与进水箱连接处设有开关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箱内的储水为冷却水。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和一般地模具冷却结构比起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环形水管以及冷却槽,实现了对模具件的多重冷却,使得冷却效果更好,并且设置有循环槽,使得冷却水可重复利用,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环形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结构本体;2-模具件;3-模具槽;4-空腔结构;5-环形水管;6-进水口;7-出水口;8-冷却槽;9-吸热材料;10-进水箱;11-出水箱;12-第一抽水泵;13-循环槽;14-冷凝管;15-第二抽水泵;16-止逆阀;17-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模具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结构本体1和模具件2,冷却结构本体1设有模具槽3,模具件2设于模具槽3内,模具槽3外侧设为空腔结构4,空腔结构4内设有环形水管5,环形水管5套设在模具槽3上,环形水管5设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7,模具槽3外侧设有冷却槽8,冷却槽8内填充有吸热材料9,冷却槽8外侧分别设有进水箱10和出水箱11,环形水管5的进水口6和出水口7分别连通进水箱10和出水箱11,进水箱10内的进水口6处设有第一抽水泵12,冷却结构本体1底部设有循环槽13,循环槽13内设有冷凝管14,冷凝管14的进水口连通出水箱11,冷凝管14的出水口连接在进水箱10下端,且进水箱10底部设有第二抽水泵15,冷凝管14内设有止逆阀16。

环形水管5的进水口6和出水口7均穿过冷却槽8设置,便于连通进水箱10和出水箱11。环形水管5的进水口6和出水口7分别设在模具槽3的上端和下端,便于环形水管5内的冷却水流通。冷凝管14出水口与进水箱10连接处设有开关阀17,避免进水箱10内的冷却水倒流入冷凝管14内。进水箱10内的储水为冷却水,便于对模具件2进行冷却。

具体的,一种模具冷却结构,使用时,首先将模具件2放置于模具槽3内,然后连通环形水管5的进水口6和出水口7,启动进水箱10内的第一抽水泵12,让进水箱10内的冷却水在环形水管5内流通,因为环形水管5是套设在模具槽3外侧的,冷却水的冷却作用作用在模具件2上,进行冷却,同时冷却槽8内的吸热材料9也会同时进行吸热,多重冷却,使得冷却效果更好,加快效率,环形水管5内的冷却水从出水口7进入出水箱11内,然后从循环槽13内的冷凝管14进行冷却后又通过第二抽水泵15作用回到进水箱10内,使得冷却水能够循环利用,更加环保,从而完成对模具件2的冷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