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错位式双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4375发布日期:2019-03-14 00:5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错位式双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鞋材等离子表面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鞋子大底,是组成鞋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般采用耐磨耐腐蚀的高分子材料,由注塑机中注塑出对应的形状。

为了让鞋子大底顺利地脱离磨具,一般添加脱模剂,然而鞋子大底刚脱模时,鞋子大底与模具的粘结面上会附着大量脱模剂,会导致鞋底与鞋面贴合加工时,由于鞋底与鞋面粘结时的应力/粘接力不足,导致脱胶等一系列后续工艺问题。

目前,为了解决的此类,本行业技术人员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 机械打磨,增加表面粗糙度,来提升表面粘结力;2. 化学试剂处理,破坏表面的结构,来提升表面粘结力;然而以上两种处理方法均存在弊端,机械打磨法在打磨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大气,而且打磨处理耗时长,打磨处理后,鞋子大底表面的处理均匀度一般,处理效果因人而异;化学试剂处理法会运用到化学试剂,处理成本高,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处理过后鞋子大底的表面会产生色变或有其他化学伤害,处理耗时较长。

因此申请人研究开发了一种鞋材等离子表面处理设备,并同日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然而,设备在输送材料时,输送效率无法跟上设备处理鞋材的效率,如何提高输送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输送产品的错位式双输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错位式双输送装置,包括底板、第一输送平台和第二输送平台,第一输送平台和第二输送平台均滑动设置在底板的上方,以实现第一输送平台和第二输送平台在底板上来回滑动;第二输送平台的横向宽度小于第一输送平台,并设置在第一输送平台的下方,以形成错位结构,初始状态时,第一输送平台位于底板的一端,第二输送平台位于底板的另一端;底板上设有平台驱动装置,平台驱动装置分别与第一输送平台和第二输送平台机械联接,以实现驱动第一输送平台和第二驱动平台滑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输送平台的底面设有两并排对称设置的第一举升气缸,以实现驱动第一输送平台沿竖直方向运动,第一举升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输送平台的底部,第一举升气缸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通过滑轨副滑动连接所述底板,所述平台驱动装置与第一连接件机械联接;所述第二输送平台的下方设有滑台,滑台的下方设有第二举升气缸,第二举升气缸的输出端贯穿于滑台并与第二输送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以实现驱动第二输送平台沿竖直方向运动,滑台的底面通过滑轨副与底板滑动连接,滑台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件,平台驱动装置与第二连接件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台上开设有导柱孔,导柱孔内设有导套,导套内套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柱,导柱的上端与第二输送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平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同步带,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方,且其输出端贯穿至底板的表面,主动轮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机械联接,从动轮与主动轮对应设置,同步带绕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于同步带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上的任一端设有感应器,以实现控制平台驱动装置的启动或停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新型第一输送平台和第二输送平台错位设置的结构,再加工的过程中同时也能上料,节省了上料的时间,提高了鞋材整体加工效率,而且能够适应底部添加适应不同鞋材高度的举升气缸,使得输送装置的整体柔性更好,通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错位式双输送装置,包括底板1、第一输送平台2和第二输送平台3,第一输送平台2和第二输送平台3均滑动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以实现第一输送平台2和第二输送平台3在底板1上来回滑动;第二输送平台3的横向宽度小于第一输送平台2,并设置在第一输送平台2的下方,以形成错位结构,初始状态时,第一输送平台2位于底板1的一端,第二输送平台3位于底板1的另一端;底板1上设有平台驱动装置4,平台驱动装置4分别与第一输送平台2和第二输送平台3机械联接,以实现驱动第一输送平台2和第二驱动平台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平台2的底面设有两并排对称设置的第一举升气缸21,以实现驱动第一输送平台2沿竖直方向运动,第一举升气缸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输送平台2的底部,第一举升气缸21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22,第一连接件22通过滑轨副23滑动连接所述底板1,所述平台驱动装置4与第一连接件22机械联接;所述第二输送平台3的下方设有滑台31,滑台31的下方设有第二举升气缸32,第二举升气缸32的输出端贯穿于滑台31并与第二输送平台3的底部固定连接,以实现驱动第二输送平台3沿竖直方向运动,滑台31的底面通过滑轨副23与底板1滑动连接,滑台31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件33,平台驱动装置与第二连接件33驱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台31上开设有导柱313孔311,导柱313孔311内设有导套312,导套312内套设有竖直设置的导柱313,导柱313的上端与第二输送平台3的底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台驱动装置4包括伺服电机41、主动轮42、从动轮43和同步带,伺服电机41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下方,且其输出端贯穿至底板1的表面,主动轮42与伺服电机41的输出端机械联接,从动轮43与主动轮42对应设置,同步带绕设在主动轮42和从动轮43上,所述第一连接件22和第二连接件33分别于同步带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上的任一端设有感应器11,以实现控制平台驱动装置4的启动或停止。

工作原理:使用前,将用于固定鞋材的治具固定在第一输送平台2和第二输送平台3的上表面,初始状态时,第一输送平台2在上料区域,第二输送平台3在加工区域,或者二者位置相反,将鞋材放置在处于上料区域的平台之后,伺服电机41带动主动轮42转动,主动轮42带动同步带运动,位于上料区域的第一输送送平台在同步带的带动下向加工区域运动,位于加工区域处的第二输送平台3则往上料区域运动,至任一输送平台触发感应器11后,伺服电机41停止运转,工人将已经完成加工的鞋材取出,并且添加未经处理的鞋材,同时位于加工区域的第一输送平台2上的鞋材正在加工中,加工完毕后,两平台的位置互换。

另外,为了方便适应加工的位置,第一输送平台2的下方设有第一举升气缸21,当第一输送平台2运送至加工区域时,第一举升气缸21将其顶起,当第二输送平台3运送至加工区域时,第二举升气缸32将其顶起。

本新型第一输送平台2和第二输送平台3错位设置的结构,再加工的过程中同时也能上料,节省了上料的时间,提高了鞋材整体加工效率,而且能够适应底部添加适应不同鞋材高度的举升气缸,使得输送装置的整体柔性更好,通用性更强。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