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2496发布日期:2019-08-09 20:5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市场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注塑生产中对模具自动化生产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模具中潜伏式浇口是最符合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但潜伏式浇口往往有产品浇口处拉凸的缺陷,潜伏式浇口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胶口拉高,拉料屑,使产品外观的表面产生缺陷。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这些的情况将会导致产品的不良,这样给生产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为适应新时代下的生产需求,避免拉伤产品,设计了延迟顶出方案去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解决了潜伏式浇口容易出现产品表面拉伤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动模板、模仁、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和延时顶针,所述上顶针板设置在下顶针板的上方,所述动模板位于上顶针板上方,所述模仁设置在动模板内,所述延时顶针的下端部设置在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内,所述延时顶针的上端部穿过动模板设置在模仁内;其中,所述延时顶针包括延时顶针一和延时顶针二,所述延时顶针一的下端面设置在延时顶针二的上端面上,所述延时顶针二设置在下顶针板内,所述延时顶针一的下端部设置在上顶针板内,并且延时顶针一的下端部可伸出上顶针板置于下顶针板内。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采用延时顶出可以完全避免产品的由于顶出造成胶口拉高或者拉凸,同时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不造成成本的增加。延时顶出只要运用顶针改制即可,简单可靠。可以广泛运用在胶口为潜胶口模具中,对外观件有级别要求高的产品中。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所述上顶针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顶针板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第一凹槽下方,并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设置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使得眼使顶针具有一定的移动行程,从而保证顶针的延时。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所述下顶针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通孔连通,并且第二凹槽的横向宽度大于第一通孔的横向宽度,所述延时顶针二设置在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所述上顶针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通孔连通,并且第一凹槽的横向宽度大于第二通孔的横向宽度,所述延时顶针一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二通孔内,并且延时顶针一的上端部穿过第二通孔和动模板设置在模仁内。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所述延时顶针一的下端部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延时顶针二的上端部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置在第二凸部上,所述第一凸部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并且第一凸部可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移动,所述第二凸部设置在第二凹槽内,并且第二凸部可在第二凹槽内移动,所述第二凸部的高度小于第二凹槽的高度。将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分别设置在截面较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内,能够限制延时顶针的位移,避免顶针脱离顶针板。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所述延时顶针一的上端部包括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和弯折部,所述第一倾斜面设置在延时顶针一的上端部,所述弯折部的上端部与第一倾斜面的下端部连接,并且弯折部的下端部与第二倾斜面的上端部连接,所述弯折部设置在延时顶针一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倾斜面远离弯折部的一边延伸至延时顶针一的右边缘,所述第二倾斜面远离弯折部的一边延伸至延时顶针一的左边缘。设置的特殊结构的延时顶针一的上端部,起到对料头的固定作用。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所述弯折部的截面为S型,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15°。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所述弯折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沿竖直方向的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β为10°。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所述下顶针板内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截面为T型。

进一步的,上述的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所述第三通孔内设有拉复位块,所述拉复位块与注塑机顶杆连接,所述拉复位块的截面为T型,所述注塑机顶杆的上端部内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面与拉复位块的下端面连接。当模具采用此拉复位机构时,确保延时顶出机构在模具合模前到位。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适应性好,本申请的延时顶住结构,采用两个分体的顶针,形成二次动作,分别顶出产品,避免了产品表面的拉伤问题,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节省了生产成本,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延时顶针一和延时顶针二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复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塑胶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动模板1、模仁2、上顶针板3、第一凹槽31、第二通孔32、下顶针板4、第二凹槽41、第一通孔42、第三通孔43、拉复位块431、延时顶针5、延时顶针一51、第一凸部511、第一倾斜面512、第二倾斜面513、弯折部514、第三倾斜面515、延时顶针二52、第二凸部521、缓冲弹簧6、塑胶产品100、注塑机顶杆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的汽车中控按钮的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动模板1、模仁2、上顶针板3、下顶针板4和延时顶针5,所述上顶针板3设置在下顶针板4的上方,所述动模板1位于上顶针板3上方,所述模仁2设置在动模板1内,所述延时顶针5的下端部设置在上顶针板3和下顶针板4内,所述延时顶针5的上端部穿过动模板1设置在模仁2内;其中,所述延时顶针5包括延时顶针一51和延时顶针二52,所述延时顶针一51的下端面设置在延时顶针二52的上端面上,所述延时顶针二52设置在下顶针板4内,所述延时顶针一51的下端部设置在上顶针板3内,并且延时顶针一51的下端部可伸出上顶针板3置于下顶针板4内。此外,延时顶针一51和延时顶针二52的具体位置设置如下,上顶针板3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凹槽31,所述下顶针板4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凹槽41,所述第二凹槽41设置于第一凹槽31下方,并且第一凹槽31与第二凹槽41连通。下顶针板4上设有第一通孔42,所述第二凹槽41与第一通孔42连通,并且第二凹槽41的横向宽度大于第一通孔42的横向宽度,所述延时顶针二52设置在第一通孔42内。上顶针板3上设有第二通孔32,所述第一凹槽31与第二通孔32连通,并且第一凹槽31的横向宽度大于第二通孔32的横向宽度,所述延时顶针一51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二通孔32内,并且延时顶针一51的上端部穿过第二通孔32和动模板1设置在模仁2内。延时顶针一51的下端部设有第一凸部511,所述延时顶针二52的上端部设有第二凸部521,所述第一凸部511设置在第二凸部521上,所述第一凸部511设置在第一凹槽31内,并且第一凸部511可在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41内移动,所述第二凸部521设置在第二凹槽41内,并且第二凸部521可在第二凹槽41内移动,所述第二凸部521的高度小于第二凹槽41的高度。本申请中延时顶针一51为了能够对料头起到固定作用,延时顶针一51的上端部设置了特定的结构,具体如下,延时顶针一51的上端部包括第一倾斜面512、第二倾斜面513和弯折部514,所述第一倾斜面512设置在延时顶针一51的上端部,所述弯折部514的上端部与第一倾斜面512的下端部连接,并且弯折部514的下端部与第二倾斜面513的上端部连接,所述弯折部514设置在延时顶针一5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倾斜面512远离弯折部514的一边延伸至延时顶针一51的右边缘,所述第二倾斜面513远离弯折部514的一边延伸至延时顶针一51的左边缘。弯折部514的截面为S型,所述第一倾斜面512和第二倾斜面513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15°。弯折部514的中间位置设有沿竖直方向的第三倾斜面515,所述第三倾斜面515与竖直面的夹角β为10°。另外,为了确保延时顶出机构在模具和目前到位,设置了拉复位结构,下顶针板4内设有第三通孔43,所述第三通孔43的截面为T型。第三通孔43内设有拉复位块431,所述拉复位块431与注塑机顶杆200连接,所述拉复位块431的截面为T型,所述注塑机顶杆200的上端部内设有缓冲弹簧6,所述缓冲弹簧6的上端面与拉复位块431的下端面连接。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为:

1、合模,注塑开始;

2、打开模具,顶出系统开始作用,在没达到延时顶出行程前,其他顶针是直接把产品往前顶出,使得脱离潜潜浇口。当延时行程结束,延时顶针把料头并同产品一起顶出模芯;

3、配套的机械手臂利用吸气吸取产品到自动生产线上;

4、模具进行下一模的合模状态。

本申请中如图7所示的塑胶产品100为汽车中控旋钮导光组件,表面为A级要求,浇口残留有严格的管控要求。采用本申请的延时顶出结构,能够保证汽车中控旋钮导光组件的顺利成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