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9164发布日期:2019-05-31 20:5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体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模具可用于加工具有卡扣结构的制品,通常利用顶杆上的倒扣槽加工卡扣结构,模具上的顶出槽的延伸方向与开模方向呈夹角设置,则与顶出槽配合的顶杆也倾斜设置,顶杆沿顶出槽斜向滑动而顶出制品,并与制品上的卡扣结构分离,但上述顶出槽与顶杆的配合结构占用模具空间大,不利于减少模具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模板和顶出组件,所述模板设有模腔和与所述模腔连通的顶出槽,所述模腔用于成型制品,所述模板在所述顶出槽内设有第一倾斜壁,所述顶出组件包括与所述顶出槽滑动配合的顶杆,所述顶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板开模方向相平行,所述顶杆在两端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一倾斜壁配合的第一斜肩,所述顶杆的端部设有倒扣槽,所述倒扣槽随所述顶杆收缩于所述顶出槽内以成型所述制品上的倒扣,所述顶杆伸出所述顶出槽以顶出所述制品时,所述第一斜肩随所述顶杆滑动而靠近并抵触所述第一倾斜壁,所述模板经所述第一倾斜壁对所述顶杆滑动导向,以使所述顶杆沿平行所述模板开模方向滑出所述顶出槽,同时沿垂直所述模板开模方向滑动以使所述倒扣脱离所述倒扣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通过所述顶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板开模方向相平行,再通过所述模板在所述顶出槽内设有第一倾斜壁,以及所述顶杆在两端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一倾斜壁配合的第一斜肩,所述顶出部收缩于所述顶出槽时,所述顶出部上的倒扣槽可用于成型制品上的倒扣,从而实现加工具有倒扣结构的制品;所述顶杆伸出所述顶出槽以顶出制品时,所述受力部随所述顶杆滑动而靠近并抵触所述第一倾斜壁,使得所述第一倾斜壁对所述受力部滑动导向,从而引导所述顶杆沿平行所述模板开模方向滑出所述顶出槽,同时沿垂直所述模板开模方向滑动以使所述倒扣脱离所述倒扣槽。上述模具中顶杆的长度方向均平行模板的开模方向,顶杆和与顶杆配合的顶出槽占用空间小,有利于减少模具尺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1是图10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九;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十;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十一;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十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100,所述模具100包括模板10和顶出组件20。所述模板10设有模腔11和与所述模腔11连通的顶出槽12,所述模腔11用于成型制品200,所述模板10在所述顶出槽12内设有第一倾斜壁121。所述顶出组件20包括与所述顶出槽12滑动配合的顶杆21,所述顶杆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相平行,所述顶杆21在两端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配合的第一斜肩211,所述顶杆21的端部设有倒扣槽212。所述倒扣槽212随所述顶杆21收缩于所述顶出槽12内以成型所述制品200上的倒扣25,所述顶杆21伸出所述顶出槽12以顶出所述制品200时,所述第一斜肩211随所述顶杆21滑动而靠近并抵触所述第一倾斜壁121,所述模板10经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对所述顶杆21滑动导向,以使所述顶杆21沿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滑出所述顶出槽12(如图2中的方向a所示),同时沿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滑动以使所述倒扣25脱离所述倒扣槽212(如图2中的方向b所示)。

通过所述顶杆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相平行,再通过所述模板10在所述顶出槽12内设有第一倾斜壁121,以及所述顶杆21在两端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配合的第一斜肩211,所述顶出部收缩于所述顶出槽12时,所述顶出部上的倒扣槽212可用于成型制品200上的倒扣25,从而实现加工具有倒扣25结构的制品200;所述顶杆21伸出所述顶出槽12以顶出制品200时,所述受力部随所述顶杆21滑动而靠近并抵触所述第一倾斜壁121,使得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对所述受力部滑动导向,从而引导所述顶杆21沿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滑出所述顶出槽12,同时沿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滑动以使所述倒扣25脱离所述倒扣槽212。上述模具100中顶杆21的长度方向均平行模板10的开模方向,顶杆21和与顶杆21配合的顶出槽12占用空间小,有利于减少模具100尺寸。

请参阅图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板10包括模板主体13和固定连接所述模板主体13的模仁14。所述模板主体13呈矩形块状。所述模板主体13设有凹槽131,所述模仁14嵌入所述凹槽131内,使得所述模板主体13和所述模仁14组装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模仁14设有所述模腔11。所述模板主体13为公模板,所述模具100还包括母模板30。所述母模板30相对所述模板主体13安装有模仁14一侧,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即所述母模板30与所述模板10的相对方向。所述母模板30沿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相对所述模板10移动,以使所述母模板30与所述模板主体13相靠拢或相远离,以实现开模或合模。

请参阅图4,所述顶出槽12依次延伸贯穿所述模仁14和所述模板主体13。所述顶出槽12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所述顶出槽12包括设置于所述模仁14上的第一部分122和设置于所述模板主体13上的第二部分123。所述第一部分122大致沿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延伸贯穿所述模仁14,所述第二部分123大致沿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延伸贯穿所述模板主体13,所述第一部分1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部分123的延伸方向同向。所述第一部分122与所述模腔11相连通,从而所述顶杆21收缩于所述顶出槽12内时,所述顶杆21的倒扣槽212可与所述模腔11相连通,以便于成型带有倒扣25结构的制品200。

请参阅图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倾斜壁121设置于所述模仁14上,即所述第一倾斜壁121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22上。所述模仁14作为模具100中的精密部件,所述模仁14在硬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方面的性能优于所述模板主体13。将所述第一倾斜壁121设置于所述模仁14上,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在外部作用下不易发生变形、磨损或表面腐蚀等损伤,有利于保证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和所述第一斜肩211的配合精度。所述第一倾斜壁121与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呈钝角设置。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当所述顶杆21收缩于所述顶出槽12内时,所述第一斜肩211收容于所述第二部分123,所述第一斜肩211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相对;当所述顶杆21伸出所述顶出槽12时,所述第一斜肩211随所述顶杆21相对所述模板10滑动而靠近并抵触所述第一倾斜壁121,所述顶杆21在所述第一倾斜壁121的导向作用下沿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伸出所述顶出槽12,同时沿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相对模板10滑动远离所述第一倾斜壁121以使得所述制品200的倒扣25与所述倒扣槽212分离。

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倾斜壁121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22靠近所述第二部分123的一端。则所述第一倾斜壁121为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22的端部的倒角面,有利于降低加工难度。请参阅图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倾斜壁121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22的两端之间。

请参阅图7,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板10还包括限位件15。所述限位件15固定于所述模仁14和所述模板主体13之间,所述顶出槽1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限位件15的第三部分124。所述第三部分124为设置于所述限位件15上的通孔,所述第三部分124可供所述顶杆21穿过。所述第三部分124连通所述第一部分122和所述第二部分123,从而所述第一部分122、所述第二部分123和所述第三部分124构成所述顶出槽12。所述第一倾斜壁121设置于所述第三部分124上,则需要改变第一倾斜壁121的倾斜角度以适应不同倒扣量的倒扣25结构时,可以单独更换所述限位件15,从而无需更换所述模仁14,有利于降低更换成本,有利于所述模具100适应不用倒扣25结构的生产。

请参阅图8和图9,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倾斜壁121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模板主体13上。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123靠近所述第一部分122的一端,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123的两端之间。

请参阅图1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具100还包括两个支撑块40和固定板50。两个所述支撑块40固定于所述模板10相同一侧。两个所述支撑块40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板50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块40,所述固定板50固定于每一所述支撑块40背离所述模板10一侧。所述模板10、两个所述支撑块40和所述固定板50之间形成收容空间60。所述顶出组件20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60内的推动件22。所述顶杆21一端伸入所述收容空间60内,所述顶杆21位于所述收容空间60的一端设有倒钩213,所述倒钩213勾设于所述推动件22,以限制所述顶杆21与所述推动件22分离。所述推动件22在外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沿平行开模方向相对模板10滑动,以带动所述顶杆21伸出或缩进所述顶出槽12,从而实现所述顶杆21的顶出动作和收缩动作。可以在所述收容空间60内设置导柱对所述推动件22进行滑动导向,从而保证所述推动件22平稳滑动。

请参阅图11,所述推动件22设有收容部分所述顶杆21的限位槽221。所述限位槽221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模板10的开模方向。所述推动件22包括第一顶出板222和与所述第一顶出板222层叠设置的第二顶出板223。所述第二顶出板223相对所述第一顶出板222远离所述模板10。所述限位槽221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出板222。所述第一顶出板222靠近所述第二顶出板223一侧设有连通所述限位槽221的收容槽224,所述倒钩213收容于收容槽224,并抵触于所述第一顶出板222靠近所述第二顶出板223一侧,以限制所述顶杆21与所述第一顶出板222分离。

请参阅图12,进一步地,所述模板10设有两个所述顶出槽12,两个所述顶出槽12位于所述模腔11相对两侧,所述顶出组件20包括两个所述顶杆21,两个所述顶杆21的两个倒扣槽212用于成型位于所述制品200相对两侧的两个倒扣25。

请参阅图12、图13和图14,对于成型带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倒扣25的制品200结构,一般在模具100中设计两个顶出槽12和分别与两个顶出槽12滑动配合的两个顶杆21。两个顶杆21呈夹角设置,两个顶杆21的长度方向与模板10的开模方向均存在夹角,则两个顶杆21沿顶出槽12沿预设方向倾斜滑动,使得两个顶杆21的端部相互远离,实现两个顶杆21分别与制品200上的两个倒扣25分离。但上述模具100结构的适用范围有限,对于产品空间小的制品200(两个倒扣25的相对距离小),由于两个顶杆21和两个顶出槽12都是相对设置的,容易导致两个顶杆21的尾部干涉,无法实现模具100设计。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顶出槽12的延伸方向均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则两个所述顶杆21的长度方向也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从而对于产品空间小(两个倒扣25的相对距离小)的上述制品200,两个所述顶杆21和两个所述顶出槽12并不会发生干涉,上述模具100结构可以适应更大范围的制品200的生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品200的倒扣25的数目也可以大于或小于两个,所述顶杆21的数目与所述顶出槽12的数目相同,所述顶杆21的数目和所述顶出槽12的数目均与倒扣的数目相同,例如,所述模仁14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模腔11,所述制品200在外周均匀设置有四个倒扣25,所述模板10上设置有四个顶出槽12,所述顶杆21的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顶杆21分别与所述四个所述顶出槽12滑动配合,四个所述顶杆21的倒扣槽可以用于成型所述制品200上的四个倒扣25;又例如,所述模仁14上可以设置有多个所述模腔11。多个所述模腔11可以成型多个所述制品200。根据每一所述模腔11成型的制品200上的倒扣25的数目,所述模板10对应每一所述模腔11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顶出槽12,所述顶杆21的数目也为一个或多个。

请参阅图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肩211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配合的第二倾斜壁23,所述第二倾斜壁23在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倒扣槽212在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上的尺寸。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斜肩211与所述倒扣槽212位于所述顶杆21同一侧。所述第二倾斜壁23与所述顶杆21长度方向呈钝角设置,即所述第二倾斜壁23与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二倾斜壁23可分解为第一分量231和与所述第一分量231相垂直的第二分量232。所述第一分量2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分量232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分量23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所述第二分量232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所述第一分量231的长度即所述第二倾斜壁23在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上的尺寸。所述顶杆21伸出所述顶出槽12且所述模板10经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对所述第一斜肩211滑动导向时,所述顶杆21沿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的滑动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顶杆21沿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的滑动距离为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分量231的长度,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分量232的长度。所述倒扣槽212在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上的尺寸即倒扣25在倒扣槽212中的倒扣量(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倾斜壁23在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倒扣槽212在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分量231的长度)大于倒扣25在倒扣槽212中的倒扣量(如图15所示),从而保证在所述第一倾斜壁121的导向作用下所述制品200上的倒扣25结构与所述倒扣槽212完全脱离。

将所述第二倾斜壁23在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上的尺寸记为w1,所述倒扣槽212在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上的尺寸记为w2,则w1=w2+(0.2mm~0.5mm)。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w1和w2的差值也可以不局限于上述公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所述第二倾斜壁23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倾斜壁23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配合,通过所述第二倾斜壁23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平行,使得所述第二倾斜壁23可以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进行面与面的接触,实现接触面积的最大化,有利于提高配合精度,避免线与面的接触形式而减少磨损,保证所述顶杆21经所述第二倾斜壁23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配合实现平稳滑动。

请参阅图16,进一步地,所述顶杆21在两端之间还设有第二斜肩214,所述第二斜肩214和所述第一斜肩211位于所述顶杆21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斜肩214与所述顶出槽12开口端配合,以使得所述顶杆21沿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滑入所述顶出槽12,同时沿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滑动靠近所述第一倾斜壁12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杆21具有顶出端215。所述顶出端215用于顶出模腔11内的制品200。所述第一斜肩211位于所述顶杆21邻近所述第一倾斜壁121一侧,所述第二斜肩214位于所述顶杆21远离所述第一倾斜壁121一侧。所述第二斜肩214相对所述第一斜肩211靠近所述顶出端215。所述第二斜肩214具有第三倾斜壁24,所述第三倾斜壁24的朝向与所述第二倾斜壁23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三倾斜壁24与所述顶杆21长度方向呈钝角设置,即所述第三倾斜壁24与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呈钝角设置。

所述顶杆21在邻近所述顶出端215开口端的端部至所述第二斜肩214的部分为第一平直段217,即所述顶杆21在所述顶出端215至所述第二斜肩214的部分为第一平直段217。所述顶杆21在所述第二斜肩214至所述第一斜肩211的部分为第二平直段218。所述顶杆21经所述第一平直段217对模腔11内的制品200施加顶出力,所述第一平直段217可与所述顶出槽12间隙配合,从而保证所述第一平直段217沿着所述顶出槽12平稳滑动,以顺利顶出所述制品200。所述第一平直段217在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模腔11在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当所述第一平直段217完全伸出所述顶出槽12时,可以保证所述制品200完全脱离所述模腔11。

请参阅图2和图17,所述顶杆21收缩于所述顶出槽12内时,所述第二倾斜壁23至所述第一倾斜壁121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平直段217的长度,且所述第二平直段218与所述顶出槽12相对所述第一倾斜壁121的内壁存在间隔,从而当所述第二倾斜壁23靠近并抵触所述第一倾斜壁121时,可以保证所述第一平直段217已经完全脱离所述顶出槽12,不会影响到所述模板10经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对所述顶杆21进行滑动导向,所述顶杆21在所述第一倾斜壁121的导向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平直段218朝所述顶出槽12相对所述第一倾斜壁121的内壁靠拢。

将所述第二倾斜壁23至所述第一倾斜壁121的距离记为l1,第一平直段217在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上的长度记为l2,则l1=l2+(0.5mm~1mm)。在其他实施方式中,l1和l2的差值也可以不局限于上述公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16,由于所述第一平直段217伸出所述顶出槽12之后,所述模板10经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对所述顶杆21进行滑动导向,使得所述第一平直段217随所述顶杆21在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上滑动远离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导致所述第一平直段217与所述顶出槽12的开口端存在错位,阻碍所述顶杆21缩回至所述顶出槽12内。所述第二斜肩214与所述顶出槽12的开口端配合,可实现所述顶杆21缩回所述顶出槽12时,所述模板10经所述第三倾斜壁24对所述顶杆21滑动导向,所述第一平直段217随所述顶杆21沿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缩进所述顶出槽12,同时沿垂直所述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朝所述第一倾斜壁121靠近,进而消除所述第一平直段217与所述顶出槽12开口端的错位,保证所述顶杆21顺利完成复位动作。

所述第三倾斜壁24与所述顶杆21长度方向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与所述顶杆21长度方向的夹角,由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与所述第二倾斜壁23平行设置,则所述第三倾斜壁24与所述顶杆21长度方向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倾斜壁23与所述顶杆21长度方向的夹角,则所述第三倾斜壁24相对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及所述第二倾斜壁23朝靠近所述顶杆21长度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及所述第二倾斜壁23与所述顶杆21长度方向的夹角相对较小,有利于实现所述倒扣槽212与制品200的倒扣25结构快速分离,所述第三倾斜壁24与所述顶杆21长度方向的夹角相对较大,有利于实现所述第一平直段217平缓复位,保证所述顶杆21的顶出动作和收缩动作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斜肩211至所述第二斜肩214的距离大致等于所述顶出槽12的第一部分122的长度,则所述模板10经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对所述顶杆21滑动导向时,所述第三倾斜壁24位于所述顶杆21邻近所述顶出槽12开口端处。通过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引导所述顶杆21沿平行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滑出所述顶出槽12,同时沿垂直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滑动,即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引导所述顶杆21沿预设方向倾斜滑动,上述预设倾斜方向与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与所述模板10开模方向的夹角。为避免所述第二斜肩214干涉上述顶杆21沿预设方向的倾斜滑动,所述第三倾斜壁24与所述顶杆21长度方向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倾斜壁121与所述顶杆21长度方向的夹角,使得所述第三倾斜壁24相对所述第二倾斜壁23朝靠近所述顶杆21长度方向倾斜,使得所述第一倾斜壁121与所述第二倾斜壁23配合时,所述第三倾斜壁24与所述顶出槽12开口端间隔较大,减少干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斜肩211至所述第二斜肩214的距离也可以大于所述顶出槽12的第一部分122的长度,则所述模板10经所述第一倾斜壁121对所述顶杆21滑动导向时,所述第三倾斜壁24与所述顶出槽12开口端相间隔。

请参阅图18,所述顶杆21还设有相对所述顶出端215设置的受力端216。所述受力端216抵触于所述推动件22,所述推动件22经所述受力端216对所述顶杆21施加推动力。所述受力端216设有所述倒钩213。所述顶杆21在所述第一斜肩211至所述受力端216的部分为第三平直段219。所述顶杆21收缩于所述顶出槽12内时,所述第三平直段219与所述顶出槽12相对所述第一倾斜壁121的内壁存在间隔,从而当所述第二倾斜壁23靠近并抵触所述第一倾斜壁121时,所述顶杆21在所述第一倾斜壁121的导向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三平直段219朝所述顶出槽12相对所述第一倾斜壁121的内壁靠拢并伸入所述顶出槽12的第一部分122。所述第三平直段219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平直段217的横截面尺寸,即所述第三平直段219与所述第一部分122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第一平直段217与所述第一部分122的配合间隙,从而所述第一平直段217伸出所述顶出槽12之后,所述第三平直段219与所述顶出槽12宽松配合,有利于减少顶杆21复位的阻力,减少驱动装置的负载,并提高节能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通过所述顶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板开模方向相平行,再通过所述模板在所述顶出槽内设有第一倾斜壁,以及所述顶杆在两端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一倾斜壁配合的第一斜肩,所述顶出部收缩于所述顶出槽时,所述顶出部上的倒扣槽可用于成型制品上的倒扣,从而实现加工具有倒扣结构的制品;所述顶杆伸出所述顶出槽以顶出制品时,所述受力部随所述顶杆滑动而靠近并抵触所述第一倾斜壁,使得所述第一倾斜壁对所述受力部滑动导向,从而引导所述顶杆沿平行所述模板开模方向滑出所述顶出槽,同时沿垂直所述模板开模方向滑动以使所述倒扣脱离所述倒扣槽。上述模具中顶杆的长度方向均平行模板的开模方向,顶杆和与顶杆配合的顶出槽占用空间小,有利于减少模具尺寸。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防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