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埋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6376发布日期:2020-02-18 12:47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母埋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母埋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埋植螺母至塑料件产品上为单点逐一人工预热埋植,而每个塑料件产品上往往需要埋植多个螺母,埋植过程中稳定性、一致性差,单件产品埋植周期过久,属于流水作业瓶颈时间。而且由于埋植每个螺母时,需人工手动预热螺母后再埋植至塑料件产品内,其原理为:高流电流流向环形加热圈,过程中线圈内瞬间产生极性变化的强磁束后贯通整个螺母,螺母与加热电流相反的方向产生极大的涡电流,螺母内的电阻产生焦耳热,使温度迅速上升。所以,在人工手动预热状态下,螺母相对于感应线圈的位置对于螺母升温温度有直接影响,预热过热螺母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原材料炭化于螺母外表面扭力衰减拔脱,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螺母埋植装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母埋植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其用于将螺母埋植至塑料件的埋植柱内;

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仿形台,所述仿形台具有与所述塑料件仿形的仿形支撑面;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包括位于所述仿形支撑面上方的若干个加热圈,所述加热圈与所述埋植柱一一对应设置;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位于所述加热件上方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开设有与所述加热圈一一对应设置的让位孔;

下压件,所述下压件包括压杆部和驱动所述压杆部升降的驱动部,所述压杆部与所述让位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压杆部能依次穿过所述让位孔和加热圈以将放置在所述埋植柱上的所述螺母压入所述埋植柱内。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埋植柱至少有两个。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压件的个数等于所述埋植柱的个数,各所述下压件包括一个驱动部和一个压杆部。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部为驱动气缸,所述压杆部固定于所述驱动部活塞杆的下端。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部为可调行程气缸。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埋植柱上开设有用于埋植所述螺母的埋植孔,所述压杆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埋植孔的直径。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压杆部的下端开设有与通气阀连通的吹气冷却孔。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加热件还包括给所述加热圈提供交变电流的电源。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若干个支撑柱,各所述支撑柱分别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支撑台。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螺母埋植装置,加热圈和螺母的间距固定,解决了螺母预热过热及预热不足的问题,避免了螺母埋植扭力拔脱现象,不仅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各气缸能分别同时将预热后的螺母直接压入埋植柱内,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螺母埋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a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塑料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b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压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c结构放大图;

其中:1-塑料件(101-埋植柱(101a-埋植柱的上端面、1011-埋植孔(d-埋植孔的直径)、1012-溢料槽))、2-基座(201-仿形台)、3-加热件(301-加热圈、302-电源)、4-支撑架(401-支撑台、402-支撑柱)、5-下压件(501-压杆部(d-压杆部的直径、5011-吹气冷却孔)、502-驱动部(5021-缸体、5022-活塞杆)、503-通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作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螺母埋植装置,用于将螺母埋植至塑料件1的埋植柱101内。每个塑料件1上至少形成有两个埋植柱101,每个埋植柱101的中部分别开设有用于埋植螺母的埋植孔1011。螺母埋植装置包括基座2、加热件3、支撑架4和下压件5。基座2上设置有仿形台201,为了对塑料件1精确定位,仿形台201具有与塑料件1仿形的仿形支撑面。加热件3包括位于仿形支撑面上方的若干个加热圈301,加热圈301的个数与各塑料件1上埋植柱101的个数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各加热圈301分别设于各自对应的埋植柱101的上方。支撑架4包括位于加热件3上方的支撑台401,支撑台401上开设有与埋植柱101个数相等的让位孔,让位孔与加热圈301一一对应,且各让位孔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加热圈301的上方。下压件5包括压杆部501和驱动压杆部501升降的驱动部502,压杆部501的个数与埋植柱101的个数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各压杆部501能依次穿过各自对应的让位孔和加热圈301以将放置在埋植柱101上的螺母压入埋植柱101内。使用时,先将螺母放置在各自对应的埋植柱101上,然后通过各加热圈301同时对各螺母加热,最后驱动部502驱动各压杆部501同时下压将各螺母压进埋植柱101的埋植孔1011内。

优选地,下压件5的个数等于埋植柱101的个数,各下压件5包括一个驱动部502和一个压杆部501。具体地,驱动部502为驱动气缸,驱动部502的缸体5021固定于支撑台401上端,驱动部502的活塞杆5022能穿过让位孔作升降运动,压杆部501固定于驱动部活塞杆5022的下端。更优选地,为了便于调节压杆部501的下压行程,避免螺母内陷,驱动部502为可调行程气缸。可调行程气缸的型号为scj32x200-30。

优选地,为了使螺母压入埋植孔1011中后,螺母的上端面与埋植柱的上端面101a在同一平面上,避免螺母内陷,同时避免螺母压偏,压杆部501的直径d大于埋植孔1011孔口处的直径d。

优选地,为了使螺母快速冷却,缩短埋植周期,压杆部501的下端开设有与通气阀503连通的吹气冷却孔5011。

优选地,为了便于埋植过程中溢料溢出,防止埋植柱101胀裂,埋植孔1011的孔口处开设有溢料槽1012。更优选地,溢料槽1012的槽面为环形斜面。

具体地,加热件3还包括给加热圈301提供交变电流的电源302。

具体地,支撑架4还包括若干个支撑柱402,各支撑柱402的上端与支撑台401固定,各支撑柱4的下端与基座2固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