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模具的溢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5488发布日期:2020-02-28 07:51阅读:1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模具的溢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模具的溢料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橡胶制品模具大多在于型腔与型腔之间开设条形的溢料槽,胶料通过条形的溢料槽溢出型腔往外扩散无法做到全方位的及时溢出或是溢料不均匀导致制品难以撕边从而报废,且现有的橡胶模具由于采用条形槽溢料,产品型腔周围的受力面积大,在合模受压时容易产生局部压力不均导致制品缺料、分型面厚从而导致产品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橡胶模具的溢料结构,通过内沉降面和外沉降面能便于溢胶,同时能减小产品型腔四周的受力面积以增大产品型腔的合模压力从而使产品的合模线更加均匀、细小,使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良品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橡胶模具的溢料结构,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开设有若干按序排列的、能相互配合围设形成产品型腔的环形槽,每个环形槽的内周处均形成一个内非成型区域,在每个环形槽的外周处形成外非成型区域,内非成型区域和外非成型区域上开设有分别与环形槽内外两侧相邻接的内环刀口和外环刀口,每个内环刀口向内间隔l1距离的内非成型区域形成内沉降面,每个外环刀口向外间隔l2距离的外非成型区域形成外沉降面,内沉降面和外沉降面均略低于上模板或下模板的合模配合面,当上模板与下模板合模时通过内沉降面和外沉降面能便于溢胶,同时能减小产品型腔四周的受力面积以增大产品型腔的合模压力。

进一步,所述内沉降面与内环刀口的间隔距离l1为6mm~8mm,外沉降面与外环刀口的间隔距离l2为6mm~8mm。

进一步,所述内沉降面和外沉降面相对于下模板合模配合面的沉降高度均为0.3mm~0.4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橡胶模具的溢料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橡胶模具的溢料结构通过在上模板和/或下模板的环形槽周围开设内沉降面和外沉降面,使得在合模时胶料能快速均匀的进行溢胶,以便于撕边,提高生产效率及良品率,且通过内沉降面和外沉降面能减小产品型腔四周的受力面积,在合模时能增大产品型腔的合模压力以便溢出的胶料迅速扩散从而使产品的合模线更加均匀、细小,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模板的环形槽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模板的环形槽、内非成型区域和外非成型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1、下模板,11、环形槽,12、内非成型区域,121、内环刀口,122、内沉降面,13、外非成型区域,131、外环刀口,132、外沉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4,本实施例中,一种橡胶模具的溢料结构,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1,上模板和下模板1上开设有若干按序排列的、能相互配合围设形成产品型腔的环形槽11,每个环形槽11的内周处均形成一个内非成型区域12,在每个环形槽11的外周处形成外非成型区域13,内非成型区域12和外非成型区域13上开设有分别与环形槽11内外两侧相邻接的内环刀口121和外环刀口131,每个内环刀口121向内间隔l1距离的内非成型区域12形成内沉降面122,每个外环刀口131向外间隔l2距离的外非成型区域13形成外沉降面132,内沉降面122和外沉降面132均略低于上模板或下模板1的合模配合面,当上模板与下模板1合模时通过内沉降面122和外沉降面132能便于溢胶,同时能减小产品型腔四周的受力面积以增大产品型腔的合模压力。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模板和/或下模板1的环形槽11周围开设内沉降面122和外沉降面132,使得在合模时胶料能快速均匀的进行溢胶,以便于撕边,提高生产效率及良品率,且通过内沉降面122和外沉降面132能减小产品型腔四周的受力面积,在合模时能增大产品型腔的合模压力以便溢出的胶料迅速扩散从而使产品的合模线更加均匀、细小,提高了产品质量。

请参照附图4,本实施例中,内沉降面122与内环刀口121的间隔距离l1为6mm~8mm,外沉降面132与外环刀口131的间隔距离l2为6mm~8mm。

请参照附图2、附图4,本实施例中,内沉降面122和外沉降面132相对于下模板1合模配合面的沉降高度均为0.3mm~0.4m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