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注塑嵌入零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3746发布日期:2020-05-15 18:3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注塑嵌入零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橡胶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注塑嵌入零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嵌件成型技术中,尤其是嵌件成型技术在手机等电子设备零部件的制作应用领域中,经常用到金属嵌件的橡胶注塑成型技术,其通常是将金属嵌件预先放置在模具中,通过注塑机在模具中注入橡胶使其与金属嵌件形成一个整体。

这些嵌件一般由一个零件主体和一段硬质长导线组成,注塑完成后导线要留在注塑块外部供连接使用。现有嵌件方式一般是有工人手动将嵌件固定到预定位置,使零件达到预定深度,人手动操作的误差较大,零件经常达不到或者超过预定深度,导线的长度是固定的,那么外留的导线就会过长或过短,在机械化、流水线生产中,就会导致零件与零件之间导线连接不稳,不稳定的连接不仅会导致导线连接处电阻升高,消耗更多的电能,影响组成设备的使用甚至是设备根本无法工作,电阻超过预定值必然伴随强烈过热现象,过热就会有爆炸的危险;为节省安装空间电子产品的安装空间,需要先对外留的导线进行弯曲处理后再连接,一般情况都是安排工人用工具弯曲导线,但是人工存在误差,每一根导线的弯曲位置和程度都不一样,即使是非常熟练的工人也很难做到完全一致,自多只能缩小误差,如果误差过大,就会导致零件之间对接失败,为保证连接稳定,需要额外使用同材质的导线进行辅助连接,原本只需要连接一次现在变为两次,还需要额外使用材料,同时还增加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成本。

由此可见,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完全代替人工进行零件定深安装、定曲度弯曲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嵌件方式一般是有工人手动将嵌件固定到预定位置,使零件达到预定深度,人手动操作的误差较大,零件经常达不到或者超过预定深度,导线的长度是固定的,那么外留的导线就会过长或过短,在机械化、流水线生产中,就会导致零件与零件之间导线连接不稳,不稳定的连接不仅会导致导线连接处电阻升高,消耗更多的电能,影响组成设备的使用甚至是设备根本无法工作,电阻超过预定值必然伴随强烈过热现象,过热就会有爆炸的危险;为节省安装空间电子产品的安装空间,需要先对外留的导线进行弯曲处理后再连接,一般情况都是安排工人用工具弯曲导线,但是人工存在误差,每一根导线的弯曲位置和程度都不一样,即使是非常熟练的工人也很难做到完全一致,自多只能缩小误差,如果误差过大,就会导致零件之间对接失败,为保证连接稳定,需要额外使用同材质的导线进行辅助连接,原本只需要连接一次现在变为两次,还需要额外使用材料,同时还增加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成本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橡胶注塑嵌入零件处理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橡胶注塑嵌入零件处理装置,包括框架,控制屏,模具,注塑口,排气口,零件放置密封口,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零件导线弯曲装置,零件自动补充装置;框架左中部设置有控制屏;框架内底部左侧与模具相连接;框架内顶中部设置有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框架内底部右侧与零件导线弯曲装置相连接,并且零件导线弯曲装置右底部与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相连接;模具右底部与注塑口相连接;模具顶端左侧设置有排气口;模具顶端右侧设置有零件放置密封口;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右端与零件自动补充装置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六锥齿轮,第九锥齿轮,第一丝杆,第十锥齿轮,第一长齿轮,第一直齿轮,第十一锥齿轮,第十二锥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直齿轮,第三直齿轮,第十三锥齿轮,第十四锥齿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二丝杆,吊装板,第四直齿轮,第十五锥齿轮,第十六锥齿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二长齿轮,第五直齿轮,第十七锥齿轮,第十八锥齿轮,第三丝杆,传动块,第二电动推杆,机械爪;第一锥齿轮前顶部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顶端与第三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左顶部与第四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四锥齿轮左端与第五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锥齿轮左端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一电动推杆有端与第四锥齿轮相连接;第五锥齿轮左底部与第十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一电动推杆左端与第六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六锥齿轮右端与第四锥齿轮相连接;第六锥齿轮左底部与第九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九锥齿轮底端与第一丝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十锥齿轮底端与第一长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长齿轮左顶部与第一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直齿轮顶端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锥齿轮后顶部与第十二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锥齿轮后端左下侧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左端与第二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直齿轮左上方设置有第三直齿轮;第二直齿轮左下方设置有第四直齿轮;第三直齿轮左上侧与第十三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三锥齿轮前底部与第十四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十四锥齿轮底端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左端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底端与第二丝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中部与吊装板进行传动连接;第四直齿轮左下侧与第十五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五锥齿轮前顶部与第十六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锥齿轮顶端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左端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底端与第二长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长齿轮右底部与第五直齿轮相互啮合;第五直齿轮顶端与第十七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七锥齿轮右顶部与第十八锥齿轮右端与第三丝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丝杆外表面左侧与传动块进行传动连接;传动块底端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底端与机械爪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左端与零件导线弯曲装置相连接;第一丝杆底端和顶端均与框架相连接;第一长齿轮底端与模具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零件导线弯曲装置包括电机,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控制轮,第三电动推杆,第六直齿轮,齿杆,l形安装架,承托滑杆,负重块,第八传动轮,第一连装板,行星轮,第七直齿轮,第一偏向校正齿轮,第二偏向校正齿轮,第一曲转齿轮,第三偏向校正齿轮,动力轮,第一旋转杆,滑套,第二曲转齿轮,导线曲转套,异形滑轨和摩擦轮;电机前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左上侧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右方设置有控制轮;第七传动轮右端通过松弛传动带与第六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左上侧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控制轮底端与第三电动推杆相连接;第六直齿轮顶端与齿杆相互啮合;齿杆顶端与l形安装架进行焊接;l形安装架前中部与承托滑杆相连接;l形安装架顶端右侧与负重块相连接;l形安装架左端与第一连装板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左上侧与行星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行星轮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相连接;行星轮右侧与第七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七直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相连接;行星轮左上侧与摩擦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摩擦轮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相连接;第七直齿轮顶端与第一偏向校正齿轮相互啮合,并且第一偏向校正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相连接;第七直齿轮左上侧与第一曲转齿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一曲转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相连接;第一偏向校正齿轮顶端与第二偏向校正齿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偏向校正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相连接;第一曲转齿轮左上侧与第三偏向校正齿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偏向校正齿轮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相连接;第一曲转齿轮右上侧与动力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动力轮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相连接;动力轮前端轴心与第一旋转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旋转杆外表面顶部与滑套进行滑动连接;滑套前中部与第二曲转齿轮进行转动连接;滑套前中部通过滑动块与异形滑轨相连接,并且异形滑轨位于第二曲转齿轮后方;第二曲转齿轮前端轴心与导线曲转套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右端与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零件自动补充装置包括零件盒,零件夹持预备道,第一零件分落板,连接板,第二零件分落板,第二连装板,自动推杆,横向固定滑轨,纵向可动滑轨,推进块,第二旋转杆,杆套,带槽凸轮,第十九锥齿轮,第二十锥齿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十一传动轮和第八直齿轮;零件盒底中部与零件夹持预备道相连接;零件夹持预备道内中上部设置有第一零件分落板;零件夹持预备道底端后右侧与第二连装板相连接;零件夹持预备道右中下侧设置有自动推杆;第一零件分落板底端右侧与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底端与第二零件分落板相连接,并且第二零件分落板底端与零件夹持预备道相连接;连接板右中部与带槽凸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连装板前端左顶部与横向固定滑轨相连接;横向固定滑轨外表面右侧与纵向可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纵向可动滑轨外表面中部与推进块进行滑动连接;推进块前底部与第二旋转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旋转杆外表面中部与杆套进行滑动连接,并且杆套前中部与带槽凸轮相连接;带槽凸轮顶端与第十九锥齿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九锥齿轮前顶部与第二十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二十锥齿轮顶端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顶端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左端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底端与第八直齿轮进行传动连接;零件夹持预备道左顶部与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零件夹持预备道包括预备道限位侧板,水平板,零件运送槽道和机构通道;预备道限位侧板左端与水平板进行焊接;预备道限位侧板前端设置有零件运送槽道;零件运送槽道前端设置有机构通道;预备道限位侧板顶端与零件盒相连接;零件运送槽道顶端与零件盒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当第二直齿轮被控制与第三直齿轮相互啮合时,第一传动轮与第二直齿轮之间的松弛传动带会被拉紧,然后第一传动轮传动第二直齿轮,接着第二直齿轮啮合传动第三直齿轮,第三直齿轮带动第十三锥齿轮旋转,第十三锥齿轮啮合传动第十四锥齿轮,第十四锥齿轮接着传动第二传动轮,再然后第二传动轮带动第三传动轮旋转,旋转的第三传动轮传动第二丝杆,最终第二丝杆传动吊装板使其上移或下移。当第二直齿轮被控制与被控制与第四直齿轮相互啮合时,第一传动轮与第二直齿轮之间的松弛传动带会被拉紧,然后第一传动轮传动第二直齿轮,第二直齿轮啮合传动第四直齿轮,第四直齿轮带动第十五锥齿轮旋转,然后第十五锥齿轮啮合传动第十六锥齿轮,第十六锥齿轮再传动第四传动轮,接着第四传动轮传动第五传动轮,第五传动轮带动第二长齿轮旋转,第二长齿轮啮合传动第五直齿轮,第五直齿轮接着传动第十七锥齿轮,第十七锥齿轮继续啮合传动第十八锥齿轮,第十八锥齿轮传动第三丝杆旋转,最终第三丝杆带动传动块左右移动。当第二直齿轮轮处于中间位置,既不与第三直齿轮啮合,也不与第四直齿轮啮合时,第三直齿轮和第四直齿轮均保持静止状态。

更进一步的,零件本体宽度大于机构通道宽度,但小于零件运送槽道的宽度,自动推杆和推进块的宽度小于机构通道宽度。

更进一步的,当摩擦轮左端与零件导线相接触时第八传动轮与行星轮之间的传动带才会被拉紧处于能够传动的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嵌件方式一般是有工人手动将嵌件固定到预定位置,使零件达到预定深度,人手动操作的误差较大,零件经常达不到或者超过预定深度,导线的长度是固定的,那么外留的导线就会过长或过短,在机械化、流水线生产中,就会导致零件与零件之间导线连接不稳,不稳定的连接不仅会导致导线连接处电阻升高,消耗更多的电能,影响组成设备的使用甚至是设备根本无法工作,电阻超过预定值必然伴随强烈过热现象,过热就会有爆炸的危险;为节省安装空间电子产品的安装空间,需要先对外留的导线进行弯曲处理后再连接,一般情况都是安排工人用工具弯曲导线,但是人工存在误差,每一根导线的弯曲位置和程度都不一样,即使是非常熟练的工人也很难做到完全一致,自多只能缩小误差,如果误差过大,就会导致零件之间对接失败,为保证连接稳定,需要额外使用同材质的导线进行辅助连接,原本只需要连接一次现在变为两次,还需要额外使用材料,同时还增加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成本的问题,设计了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零件导线弯曲装置和零件自动补充装置,使用时,在模具开启后,先通过将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将零件精确运送到指定位置,然后封闭模具进行注塑,在注塑的过程中就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可以自动从零件自动补充装置处补充新的零件,在注塑完成后即可通过零件导线弯曲装置以一个固定曲边为模板进行精确弯曲,从而达到了精确确定零件位置,防止出现位置深浅不一影响零件之间连接状态,在注塑的同时进行自动化的零件补充,充分利用生产时间,同时以顺序、稳定的零件自动出件方式代替人工装件,机械与机械之间无缝配合,提高了零件补充速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零件导线弯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零件自动补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零件夹持预备道左前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框架,2-控制屏,3-模具,4-注塑口,5-排气口,6-零件放置密封口,7-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8-零件导线弯曲装置,9-零件自动补充装置,701-第一锥齿轮,702-第二锥齿轮,703-第三锥齿轮,704-第四锥齿轮,705-第五锥齿轮,706-第一电动推杆,707-第六锥齿轮,708-第九锥齿轮,709-第一丝杆,7010-第十锥齿轮,7011-第一长齿轮,7012-第一直齿轮,7013-第十一锥齿轮,7014-第十二锥齿轮,7015-第一传动轮,7016-第二直齿轮,7017-第三直齿轮,7018-第十三锥齿轮,7019-第十四锥齿轮,7020-第二传动轮,7021-第三传动轮,7022-第二丝杆,7023-吊装板,7024-第四直齿轮,7025-第十五锥齿轮,7026-第十六锥齿轮,7027-第四传动轮,7028-第五传动轮,7029-第二长齿轮,7030-第五直齿轮,7031-第十七锥齿轮,7032-第十八锥齿轮,7033-第三丝杆,7034-传动块,7035-第二电动推杆,7036-机械爪,801-电机,802-第六传动轮,803-第七传动轮,804-控制轮,805-第三电动推杆,806-第六直齿轮,807-齿杆,808-l形安装架,809-承托滑杆,8010-负重块,8011-第八传动轮,8012-第一连装板,8013-行星轮,8014-第七直齿轮,8015-第一偏向校正齿轮,8016-第二偏向校正齿轮,8017-第一曲转齿轮,8018-第三偏向校正齿轮,8019-动力轮,8020-第一旋转杆,8021-滑套,8022-第二曲转齿轮,8023-导线曲转套,8024-异形滑轨,8025-摩擦轮,901-零件盒,902-零件夹持预备道,903-第一零件分落板,904-连接板,905-第二零件分落板,906-第二连装板,907-自动推杆,908-横向固定滑轨,909-纵向可动滑轨,9010-推进块,9011-第二旋转杆,9012-杆套,9013-带槽凸轮,9014-第十九锥齿轮,9015-第二十锥齿轮,9016-第九传动轮,9017-第十传动轮,9018-第十一传动轮,9019-第八直齿轮,90201-预备道限位侧板,90202-水平板,90203-零件运送槽道,90204-机构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橡胶注塑嵌入零件处理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框架1,控制屏2,模具3,注塑口4,排气口5,零件放置密封口6,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零件导线弯曲装置8,零件自动补充装置9;框架1左中部设置有控制屏2;框架1内底部左侧与模具3相连接;框架1内顶中部设置有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框架1内底部右侧与零件导线弯曲装置8相连接,并且零件导线弯曲装置8右底部与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相连接;模具3右底部与注塑口4相连接;模具3顶端左侧设置有排气口5;模具3顶端右侧设置有零件放置密封口6;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右端与零件自动补充装置9相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橡胶注塑嵌入零件处理装置安装在需要使用的地方,先开启模具3,然后启动装置,通过控制屏2控制零件导线弯曲装置8向右移动,为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让出工作空间,接着控制零件安装控制装置从零件自动补充装置9出获取一个零件,固定住导线,将零件运送到零件放置密封口6附近,因为零件本体是比导线要宽的,不可能在封闭模具3的情况下直接将零件从零件放置密封口6塞入模具3中,因此要先开启模具3,然后将零件送入模具3内部并保留预定要求长度的导线在模具3外部,接着横向移动零件使导线其进入零件放置密封口6内,然后封闭模具3,紧闭的模具3同时能够起到固定零件的作用,在注塑的过程中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就可以去零件自动补充装置9处重新获取零件,等待流程结束后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生产,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当注塑完成后,升起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同时将零件导线弯曲装置8左移,然后通过零件导线弯曲装置8对导线进行弯曲操作,在进行弯曲工作的过程中还伴随有对导线的摩擦升温,使其更容易被弯曲,缩短工作时间该装置使用简单,能够自动获取、运送、固定和弯曲导线,只要设备不出故障即可实现精确定位,保证零件位置和外留导线长度复合设计要求,保证导线的弯曲弧度和位置复合要求,最大程度上避免生产次品,节省后续对次品的修补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同时节省修补产品所花费的时间和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所述,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包括第一锥齿轮701,第二锥齿轮702,第三锥齿轮703,第四锥齿轮704,第五锥齿轮705,第一电动推杆706,第六锥齿轮707,第九锥齿轮708,第一丝杆709,第十锥齿轮7010,第一长齿轮7011,第一直齿轮7012,第十一锥齿轮7013,第十二锥齿轮7014,第一传动轮7015,第二直齿轮7016,第三直齿轮7017,第十三锥齿轮7018,第十四锥齿轮7019,第二传动轮7020,第三传动轮7021,第二丝杆7022,吊装板7023,第四直齿轮7024,第十五锥齿轮7025,第十六锥齿轮7026,第四传动轮7027,第五传动轮7028,第二长齿轮7029,第五直齿轮7030,第十七锥齿轮7031,第十八锥齿轮7032,第三丝杆7033,传动块7034,第二电动推杆7035,机械爪7036;第一锥齿轮701前顶部与第二锥齿轮702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702顶端与第三锥齿轮7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三锥齿轮703左顶部与第四锥齿轮704相互啮合;第四锥齿轮704左端与第五锥齿轮705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锥齿轮705左端与第一电动推杆706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一电动推杆706有端与第四锥齿轮704相连接;第五锥齿轮705左底部与第十锥齿轮7010相互啮合;第一电动推杆706左端与第六锥齿轮707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六锥齿轮707右端与第四锥齿轮704相连接;第六锥齿轮707左底部与第九锥齿轮708相互啮合;第九锥齿轮708底端与第一丝杆709进行传动连接;第十锥齿轮7010底端与第一长齿轮7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长齿轮7011左顶部与第一直齿轮7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直齿轮7012顶端与第十一锥齿轮7013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锥齿轮7013后顶部与第十二锥齿轮701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锥齿轮7014后端左下侧与第一传动轮7015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7015左端与第二直齿轮7016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直齿轮7016左上方设置有第三直齿轮7017;第二直齿轮7016左下方设置有第四直齿轮7024;第三直齿轮7017左上侧与第十三锥齿轮7018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三锥齿轮7018前底部与第十四锥齿轮7019相互啮合;第十四锥齿轮7019底端与第二传动轮7020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7020左端与第三传动轮7021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7021底端与第二丝杆702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丝杆7022外表面中部与吊装板7023进行传动连接;第四直齿轮7024左下侧与第十五锥齿轮702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五锥齿轮7025前顶部与第十六锥齿轮7026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锥齿轮7026顶端与第四传动轮7027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7027左端与第五传动轮7028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7028底端与第二长齿轮702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长齿轮7029右底部与第五直齿轮7030相互啮合;第五直齿轮7030顶端与第十七锥齿轮7031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七锥齿轮7031右顶部与第十八锥齿轮7032右端与第三丝杆7033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丝杆7033外表面左侧与传动块7034进行传动连接;传动块7034底端与第二电动推杆7035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7035底端与机械爪7036相连接;第一锥齿轮701左端与零件导线弯曲装置8相连接;第一丝杆709底端和顶端均与框架1相连接;第一长齿轮7011底端与模具3相连接。

进行零件定位固定时,机械爪7036先固定住一个零件的导线,然后第一锥齿轮701啮合传动第二锥齿轮702,接着第二锥齿轮702传动第三锥齿轮703,第三锥齿轮703继续啮合传动第四锥齿轮704,第四锥齿轮704同时传动第五锥齿轮705和第一电动推杆706,第五锥齿轮705啮合传动第十锥齿轮7010,接着带动第一长齿轮7011旋转,第一长齿轮7011将作为零件自动补充装置9的动力源;第一电动推杆706传动第六锥齿轮707,接着啮合传动第九锥齿轮708,最后第九锥齿轮708传动第一丝杆709旋转,第一丝杆709负责对零件位置进行上下向的大幅度移动调整,当零件离模具3比较远时,优选通过第一丝杆709进行大幅度的快速调整,缩短调整时间,当第一丝杆709大幅度调整到位后,控制第一电动推杆706伸缩使第六锥齿轮707和第九锥齿轮708脱离啮合,固定大方位;当大方位被固定住后,控制装置使第二直齿轮7016上升与第三直齿轮7017啮合同时传动带被拉直,然后第一长齿轮7011啮合传动第一直齿轮7012,第一直齿轮7012传动第十一锥齿轮7013,第十一锥齿轮7013继续啮合传动第十二锥齿轮7014,接着第十二锥齿轮7014传动第一传动轮7015,第一传动轮7015传动第二直齿轮7016,接着第二直齿轮7016啮合传动第三直齿轮7017,第三直齿轮7017带动第十三锥齿轮7018旋转,然后第十三锥齿轮7018啮合传动第十四锥齿轮7019,第十四锥齿轮7019接着带动第二传动轮7020旋转,第二传动轮7020接着传动第三传动轮7021,最终第三传动轮7021会带动第二丝杆7022转动,转动的第二丝杆7022则会传动吊装板7023上下移动,但第二丝杆7022的传动移动幅度没有第一丝杆709大,可以称为对零件的中幅度移动调整,此时经过两次调整,零件已经非常接近模具3了;当中幅度调整完成后,控制第二直齿轮7016脱离与第三直齿轮7017转而与第四直齿轮7024啮合,第二直齿轮7016直接传动第四直齿轮7024,第四直齿轮7024传动第十五锥齿轮7025,第十五锥齿轮7025啮合传动第十六锥齿轮7026,接着第十六锥齿轮7026带动第四传动轮7027,第四传动轮7027传动第五传动轮7028,然后第五传动轮7028传动第二长齿轮7029,第二长齿轮7029再啮合传动第五直齿轮7030,第五直齿轮7030继续带动第十七锥齿轮7031旋转,旋转的第十七锥齿轮7031啮合传动第十八锥齿轮7032,第十八锥齿轮7032带动第三丝杆7033旋转,第三丝杆7033转动会传动传动块7034左右移动,能够在左右方向上调整零件的位置,而且当零件固定完毕后,可以传动传动块7034移动到最右边,机械爪7036能够绕其与第二电动推杆7035的连接轴自动进行自由转动,逆时针旋转九十度,从零件自动补充装置9自动抓取零件,无需工人手动安装,避免工人接触机械设备,杜绝了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生产安全。在放置零件时,因为零件本体比导线要大很多不可能直接从零件放置密封口6塞入零件,所以要先开启模具3,此时零件放置密封口6对半分开,然后控制第二电动推杆7035伸缩将零件的本体部分伸入模具3中,第二电动推杆7035的调整范围小,与第一丝杆709和第二丝杆7022相比可以成为小幅度调节,能够将零件准确的移动到预定的深度,然后传动传动块7034向右移动将导线移到零件放置密封口6内部,然后关闭模具3,接着机械爪7036松开导线,模具3的密闭性可以起到固定零件的作用。当一个零件被固定好后,就可以开始注塑,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可以直接上升,为零件导线弯曲装置8留出工作空间,同时去零件自动补充装置9处装载新的零件,将等待注塑的时间利用起来,提高时间利用率,提高生产速度。该装置使用简单,通过第一丝杆709、第二丝杆7022和第二电动推杆7035的三段式伸缩,使装置同时具备快速调节和精确调节两种能力,既能够快速将零件运送到指定的位置,还能够精确调整零件的位置深度,缩短调节时间、提高调节精度,完全解决了人工操作时速度慢、精度低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自动补充零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够与零件导线弯曲装置8和零件自动补充装置9形成联动,值得推广使用。

所述,零件导线弯曲装置8包括电机801,第六传动轮802,第七传动轮803,控制轮804,第三电动推杆805,第六直齿轮806,齿杆807,l形安装架808,承托滑杆809,负重块8010,第八传动轮8011,第一连装板8012,行星轮8013,第七直齿轮8014,第一偏向校正齿轮8015,第二偏向校正齿轮8016,第一曲转齿轮8017,第三偏向校正齿轮8018,动力轮8019,第一旋转杆8020,滑套8021,第二曲转齿轮8022,导线曲转套8023,异形滑轨8024和摩擦轮8025;电机801前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轮802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802左上侧与第七传动轮8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803右方设置有控制轮804;第七传动轮803右端通过松弛传动带与第六直齿轮806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803左上侧与第八传动轮8011进行传动连接;控制轮804底端与第三电动推杆805相连接;第六直齿轮806顶端与齿杆807相互啮合;齿杆807顶端与l形安装架808进行焊接;l形安装架808前中部与承托滑杆809相连接;l形安装架808顶端右侧与负重块8010相连接;l形安装架808左端与第一连装板8012相连接;第八传动轮8011左上侧与行星轮8013进行传动连接,并且行星轮8013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8012相连接;行星轮8013右侧与第七直齿轮8014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七直齿轮8014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8012相连接;行星轮8013左上侧与摩擦轮8025进行传动连接,并且摩擦轮8025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8012相连接;第七直齿轮8014顶端与第一偏向校正齿轮8015相互啮合,并且第一偏向校正齿轮8015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8012相连接;第七直齿轮8014左上侧与第一曲转齿轮8017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一曲转齿轮8017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8012相连接;第一偏向校正齿轮8015顶端与第二偏向校正齿轮8016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偏向校正齿轮8016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8012相连接;第一曲转齿轮8017左上侧与第三偏向校正齿轮8018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偏向校正齿轮8018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8012相连接;第一曲转齿轮8017右上侧与动力轮8019进行传动连接,并且动力轮8019后端轴心与第一连装板8012相连接;动力轮8019前端轴心与第一旋转杆8020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旋转杆8020外表面顶部与滑套8021进行滑动连接;滑套8021前中部与第二曲转齿轮8022进行转动连接;滑套8021前中部通过滑动块与异形滑轨8024相连接,并且异形滑轨8024位于第二曲转齿轮8022后方;第二曲转齿轮8022前端轴心与导线曲转套8023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802右端与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相连接。

在进行导线弯曲之前,零件导线弯曲装置8为了给先运行的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预留足够的运行空间,并没有靠近模具3,第八传动轮8011与行星轮8013之间的传动带处于松弛状态,负重块8010负责平衡第一连装板8012和其上连接的装置的重力。需要进行导线弯曲时,控制第三电动推杆805伸缩控制控制轮804将松弛的皮带撑起拉直,然后电机801逆时针转动并传动第六传动轮802逆时针旋转,然后第六传动轮802传动第七传动轮803逆时针旋转,接着第七传动轮803同时传动第八传动轮8011和第六直齿轮806逆时针旋转,第八传动轮8011因为传动带松弛只能自转,第六直齿轮806则可以啮合推动齿杆807向左移动,带动l形安装架808在承托滑杆809的辅助下向左移动,推动第一连装板8012向模具3表面预留的导线靠近,经过距离设计,当行星轮8013左端与预留导线相接触并且预留导线处于异形滑轨8024左侧竖直轨道中部时,齿杆807运动到最左侧、第八传动轮8011与行星轮8013之间的传动带被拉紧,然后控制第三电动推杆805伸缩使控制轮804下降让第七传动轮803与第六直齿轮806之间的传动带恢复松弛状态,固定装置的位置,防止装置运行过度被破坏。同时,第八传动轮8011开始传动行星轮8013,行星轮8013具有调整传动速度的能力,摩擦轮8025会以与行星轮8013中太阳轮相同的速度旋转,而第七直齿轮8014的旋转速度将会变慢,慢于太阳轮的转动速度。此时摩擦轮8025与预留导线之间没有外力施压,只是稍稍接触,摩擦轮8025对预留导线进行轻微的摩擦,缓慢预热,第七直齿轮8014则同时传动第一偏向校正齿和第一曲转齿轮8017,第七直齿轮8014,是逆时针旋转的,经过啮合传动,第一偏向校正齿轮8015会转变为顺时针转动,连带传动第二偏向校正齿轮8016使其顺时针旋转,第一曲转齿轮8017则保持逆时针旋转,第一曲转齿轮8017继续同时传动第三偏向校正齿轮8018和动力轮8019逆时针旋转,动力轮8019则会传动第一旋转杆8020同样进行逆时针旋转,总结来说就是除了第一偏向校正齿轮8015和第二偏向校正齿轮8016式顺时针旋转外以外,其他的都是逆时针旋转。当第一旋转杆8020逆时针旋转时,会带动滑套8021一起逆时针旋转,因为滑套8021被滑动块限制,所以只能在异形滑轨8024的路径内滑动,同时自身会与第一旋转杆8020产生相对滑动。在第二曲转齿轮8022不与其他齿轮互相啮合的时候,第一旋转杆8020的逆时针旋转带动滑套8021绕第一旋转杆8020与动力轮8019的连接轴旋转的同时,滑套8021还会带动第二曲转齿轮8022和导线曲转套8023产生绕它们与滑套8021的连接轴的逆时针偏移,此时导线是保持竖直状态,为了让导线曲转套8023能够成功将导线套住,所以当第二曲转齿轮8022沿着异形滑轨8024运动至与第三偏向校正齿轮8018啮合时,逆时针旋转的第三偏向校正齿轮8018会通过啮合传动第二曲转齿轮8022顺时针旋转,将逆时针偏移的导线曲转套8023校正位置,然后导线曲转套8023就能够随着转动顺利套住导线。当导线曲转套8023套着导线运动到异形滑轨8024左下端的四分之一圆弧时,第二曲转齿轮8022会与第一曲转齿轮8017互相啮合,然后传动第二曲转齿轮8022顺时针旋转并带动导线曲转套8023顺时针旋转。此时导线同时与摩擦轮8025和导线曲转套8023相互接触,沿着异形滑轨8024逆时针运行的导线曲转套8023会带动导线,但摩擦轮8025和导线底端是固定的,于是导线就会从其与摩擦轮8025接触的地方开始弯曲,再加上摩擦轮8025的摩擦生热软化作用和导线曲转套8023顺时针旋转,同步作用下,能够将原本笔直的导线快速弯曲至与摩擦轮8025左上四分之一弧相贴合的状态,在逐渐弯曲的过程中与摩擦轮8025的摩擦面积增大,进一步加速了弯曲速度。然后随着旋转导线曲转套8023就会脱离与导线的套接状态,第二曲转齿轮8022也与第一曲转齿轮8017脱离啮合,转而与第一偏向校正齿轮8015啮合,第一偏向校正齿轮8015是顺时针旋转的,它与第二曲转齿轮8022之间的啮合传动会在第二曲转齿轮8022本身就处于不断发生逆时针偏移的状态下加速这一过程,当二者脱离啮合后第二曲转齿轮8022继续与第二偏向校正齿轮8016啮合,继续增强逆时针偏移,在这段过程中,逆时针偏移不是坏事,而是将刚才受第一曲转齿轮8017传动至顺时针偏移过度的状态调整回来,调整导线曲转套8023回到竖直的状态,为下一次弯曲做准备。当一个零件导线弯曲完毕后,即可反转电机801,并在此伸缩第三电动推杆805使控制轮804伸长拉紧传动带,将整个装置移回右侧。该装置使用简单,通过简单的装置配合,以摩擦轮8025的左上四分之一圆弧为弯曲模板,对导线进行准确弯曲,解决了了人工弯曲带来的不精确问题,避免了后续的修复补足步骤,使导线与导线之间能够完美连接,不会出现连接不稳导致电阻过大的现象,提高的装置使用的安全性,还能够与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和零件自动补充装置9形成联动,值得推广使用。

所述,零件自动补充装置9包括零件盒901,零件夹持预备道902,第一零件分落板903,连接板904,第二零件分落板905,第二连装板906,自动推杆907,横向固定滑轨908,纵向可动滑轨909,推进块9010,第二旋转杆9011,杆套9012,带槽凸轮9013,第十九锥齿轮9014,第二十锥齿轮9015,第九传动轮9016,第十传动轮9017,第十一传动轮9018和第八直齿轮9019;零件盒901底中部与零件夹持预备道902相连接;零件夹持预备道902内中上部设置有第一零件分落板903;零件夹持预备道902底端后右侧与第二连装板906相连接;零件夹持预备道902右中下侧设置有自动推杆907;第一零件分落板903底端右侧与连接板904相连接;连接板904底端与第二零件分落板905相连接,并且第二零件分落板905底端与零件夹持预备道902相连接;连接板904右中部与带槽凸轮9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连装板906前端左顶部与横向固定滑轨908相连接;横向固定滑轨908外表面右侧与纵向可动滑轨909进行滑动连接;纵向可动滑轨909外表面中部与推进块9010进行滑动连接;推进块9010前底部与第二旋转杆9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二旋转杆9011外表面中部与杆套9012进行滑动连接,并且杆套9012前中部与带槽凸轮9013相连接;带槽凸轮9013顶端与第十九锥齿轮901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九锥齿轮9014前顶部与第二十锥齿轮9015相互啮合;第二十锥齿轮9015顶端与第九传动轮9016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9016顶端与第十传动轮9017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9017左端与第十一传动轮9018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9018底端与第八直齿轮9019进行传动连接;零件夹持预备道902左顶部与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相连接。

补充零件时,在零件盒901内预存足够的零件,零件会从零件夹持预备道902中部的通道内落。第一长齿轮7011传动第八直齿轮9019,第八直齿轮9019带动第十一传动轮9018旋转,第十一传动轮9018传动第十传动轮9017,第十传动轮9017带动第九传动轮9016旋转,然后第九传动轮9016传动第二十锥齿轮9015,接着第二十锥齿轮9015啮合传动第十九锥齿轮9014,第十九锥齿轮9014带动带槽凸轮9013逆时针转动,当连接连接板904的杆后右侧滑动柱的沿着两条长边槽滑动时,第一零件分落板903、连接板904和第二零件分落板905都会处于被向右拉的状态,此时,第一零件分落板903会拦住纵向下落的零件,当带槽凸轮9013转动至滑动柱在短槽内滑动时,第一零件分落板903、连接板904和第二零件分落板905就都会被向左推,原本在阻拦零件的第一零件分落板903会隐藏到夹层中,但第二零件分落板905会左移继续到通道中部将零件拦截住,经过结构设计,第二零件分落板905顶端到第一零件分落板903底端之间的距离刚好是一个零件的长度,于是就会有两个零件被堵在中部通道内,当带槽凸轮9013继续旋转将第一零件分落板903、连接板904和第二零件分落板905向右拉时,第一零件分落板903从夹层中出现而第二零件分落板905隐藏入夹层,被第二零件分落板905拦住的零件则落入底部,而在叠在上方的零件会被带有斜面的第一零件分落板903与下方零件分隔开。于是,每当第一零件分落板903和第二零件分落板905移动一次,就会将零件向下层释放一段,如此间断式释放、供应零件。当零件落入零件夹持预备道902内底部后,自动推杆907会立刻向左伸长将零件推倒,然后带槽凸轮9013传动杆套9012,杆套9012带动第二旋转杆9011逆时针旋转,第二旋转杆9011逆时针旋转带动纵向可动滑轨909和推进块9010一同左移,然后推进块9010就会将零件向左推出零件夹持预备道902,等待夹持。将一个零件推动到最左边后,第二旋转杆9011已经转过了一百八十度,然后继续旋转九十度第二旋转杆9011将推进块9010下拉,然后随着旋转将纵向可动滑轨909向右推回初始位置,接着将推进块9010向上推推回初始位置,如此配合自动推杆907反复实现自动将零件推出零件夹持预备道902的效果。经过设计,第一零件分落板903和第二零件分落板905的出零件、自动推杆907的推倒零件和推进块9010将零件出货,能够完美配合,实现必要时将零件从零件盒901运送出,实现,与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配合实现自动补充零件,不需要使用时可以通过伸缩第九传动轮9016断开传动,停止装置运行。该装置,使用简单,能够完全代替人工手动为零件自动安装控制装置7补充零件,避免工人接触机械设备,杜绝了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性,提高生产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所述,零件夹持预备道902包括预备道限位侧板90201,水平板90202,零件运送槽道90203和机构通道90204;预备道限位侧板90201左端与水平板90202进行焊接;预备道限位侧板90201前端设置有零件运送槽道90203;零件运送槽道90203前端设置有机构通道90204;预备道限位侧板90201顶端与零件盒901相连接;零件运送槽道90203顶端与零件盒901相连接,当零件从零件盒901内被释放后,会落到零件运送槽道90203内,然后自动推杆907从机构通道90204伸长,将零件推倒,推倒时,导线头会直接搭在水平板90202,然后推进块9010将零件向水平板90202方向推动,该装置,起到对零件出件的辅助作用。

所述,当第二直齿轮7016被控制与第三直齿轮7017相互啮合时,第一传动轮7015与第二直齿轮7016之间的松弛传动带会被拉紧,然后第一传动轮7015传动第二直齿轮7016,接着第二直齿轮7016啮合传动第三直齿轮7017,第三直齿轮7017带动第十三锥齿轮7018旋转,第十三锥齿轮7018啮合传动第十四锥齿轮7019,第十四锥齿轮7019接着传动第二传动轮7020,再然后第二传动轮7020带动第三传动轮7021旋转,旋转的第三传动轮7021传动第二丝杆7022,最终第二丝杆7022传动吊装板7023使其上移或下移;当第二直齿轮7016被控制与被控制与第四直齿轮7024相互啮合时,第一传动轮7015与第二直齿轮7016之间的松弛传动带会被拉紧,然后第一传动轮7015传动第二直齿轮7016,第二直齿轮7016啮合传动第四直齿轮7024,第四直齿轮7024带动第十五锥齿轮7025旋转,然后第十五锥齿轮7025啮合传动第十六锥齿轮7026,第十六锥齿轮7026再传动第四传动轮7027,接着第四传动轮7027传动第五传动轮7028,第五传动轮7028带动第二长齿轮7029旋转,第二长齿轮7029啮合传动第五直齿轮7030,第五直齿轮7030接着传动第十七锥齿轮7031,第十七锥齿轮7031继续啮合传动第十八锥齿轮7032,第十八锥齿轮7032传动第三丝杆7033旋转,最终第三丝杆7033带动传动块7034左右移动;当第二直齿轮7016轮处于中间位置,既不与第三直齿轮7017啮合,也不与第四直齿轮7024啮合时,第三直齿轮7017和第四直齿轮7024均保持静止状态。选择联动,对两个装置选择啮合,起到了开关控制的作用。

所述,零件本体宽度大于机构通道90204宽度,但小于零件运送槽道90203的宽度,自动推杆907和推进块9010的宽度小于机构通道90204宽度,零件本体宽度大于机构通道90204宽度,可以保证零件不从机构通道90204内掉落出去,同时能够被零件运送槽道90203限制住方向,推动时不至于方向错误;自动推杆907和推进块9010的宽度小于机构通道90204宽度则是保证装置能够接触到零件,不会被卡住。

所述,当摩擦轮8025左端与零件导线相接触时第八传动轮8011与行星轮8013之间的传动带才会被拉紧处于能够传动的状态,只有到指定位置时才能够传动工作,同时起到了开关和防止提前启动,扰乱工作节奏的作用。

提供以上描述仅是为了例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仅出于例示性目的提供,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该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