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1519发布日期:2020-12-22 13:5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料制品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注塑模具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传统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现有的注塑模具一般需要通过人工来实现取模过程,工作效率低下,且易造成成品边缘刮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注塑模具,可实现自动顶模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取料带来的不便,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具和底槽,所述底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内壁的下端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表面连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下模具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横条,所述横条底部与底槽内底部之间铰接有铰接杆,所述活动套一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远离活动套的一端贯穿底槽侧壁并固定有安装框,所述底槽靠近安装框一侧的下端通过安装块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框内部并固定有安装框,所述活动套正面的一侧开设有进液口,所述活动套正面的另一侧开设有通气孔,所述活动套上表面与上模座连接,所述上模座内部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座内部固定有换模机构。

优选的,所述活动套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套设有冷却腔,所述底槽靠近安装框的一侧上端固定有第二活塞套,所述第二活塞套通过导管与冷却腔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活塞套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一端延伸至第二活塞套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二连接条远离第二活塞套的一端与安装框侧壁焊接,所述底槽远离第二活塞套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活塞套,所述第一活塞套通过导管与冷却腔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活塞套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远离第一活塞套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延伸至底槽内部并与活动套侧壁焊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垫、凹槽和凸条,所述安装板上表面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顶部连接有凸条,所述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凸条相匹配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上模座下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导向柱,所述底槽内壁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柱相匹配的导向槽。

优选的,所述换模机构包括上夹板、弹簧、下夹板、竖杆、安装槽、第一锥齿、第二锥齿、滑杆、横杆、限位块、转动套筒和限位槽,所述上模座内底部相对固定有下夹板,所述下夹板上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上端滑动连接有上夹板,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缠绕有弹簧,所述上模座靠近安装框一侧的上端固定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贯穿有竖杆,所述竖杆上端套设有第一锥齿,所述上模座远离安装槽的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一端延伸至安装槽内部并设置有第二锥齿,所述横杆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凸轮,所述底槽靠近安装框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筒,所述转动套筒内壁的上端固定有限位槽,所述竖杆底端延伸至转动套筒内部并固定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转动套筒底端固定有齿轮,所述安装条的后侧传动连接有齿条。

优选的,所述底槽靠近安装框的一侧上端固定有水槽,所述第二活塞套设置于水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活动套、安装条和安装框呈焊接一体化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结构巧妙设计,工作时,驱动电机可带动安装框发生转动,配合安装框的限位作用,当安装框转动至左侧时,可带动安装框向左移动,由于安装条的连接作用,可推动活动套在底槽内部向左运动,由于铰接杆的连接作用,当活动套右移时,会迫使下模具下移,配合凹槽与凸条的卡接作用,使得下模具与活动套构成密封腔体,通过进液口向下模具与活动套构成密封腔体内注入注塑液,当产品成型后,驱动电机反向转动,通过铰接杆的作用,使得下模具发生上移,从而实现顶模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取料带来的不便。

2、本发明通过第二连接条及第一连接杆的连接作用,当安装框左移时,一方面可带动第二活塞杆向左运动,进而使得第一活塞在第二活塞套内部向左移动,压力作用使得第二活塞套内部的水进入冷却腔内部,另一方面,活动套左移可带动第一活塞在第一活塞套内部向左移动,此时第一活塞套内部产生负压,从而进一步使得水流完全进入冷却腔内部,冷却腔内部的水可可实现冷却降温,从而提高了成型速度。

3、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水槽,当产品成型后,再次开启驱动机构,使得上模座与底槽发生脱模,顶模过程中,第一活塞在第二活塞套内部右移,此时第二活塞套内部形成负压,配合第一活塞在第一活塞套内部左移,形成推力,从而便于水流回流至第二活塞套内部,通过设置的水槽,可对冷却后的水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循环利用。

4、通过结构的联动设计,在顶模过程中,安装框会带动安装条左移,由于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作用,可带动转动套筒转动,从而进一步带动竖杆转动,通过第一锥齿与第二锥齿的换向作用,可实现横杆转动,当横杆转动时,由于第二凸轮的形状设计,当第二凸轮发生偏转后,上夹板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分离,从而便于更换上模具,之后安装框带动安装条左移,一方面,使得下模具恢复原位,便于下一个产品注塑,同时对更换后的上模具进行夹紧固定,从而大大方便了换模效率,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上模座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座;2、上夹板;3、上模具;4、弹簧;5、导向柱;6、进液口;7、导向槽;8、第一活塞套;9、第一活塞;10、第一活塞杆;11、第一连接杆;12、冷却腔;13、活动套;14、铰接杆;15、横条;16、底槽;17、齿条;18、齿轮;19、安装条;20、驱动电机;21、安装框;22、第一凸轮;23、第二连接条;24、第二活塞杆;25、第二活塞套;26、第一活塞;27、水槽;29、通气孔;30、下夹板;31、竖杆;32、安装槽;34、第一锥齿;36、第二锥齿;37、滑杆;38、横杆;39、第二凸轮;40、下模具;41、密封垫;42、凹槽;43、凸条;44、安装板;45、限位块;46、转动套筒;47、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模具3和底槽16,底槽16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套13;

活动套13、安装条19和安装框21呈焊接一体化结构;

通过活动套13、安装条19和安装框21呈焊接一体化结构,可增强该模具结构强度;

活动套13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套设有冷却腔12,底槽16靠近安装框21的一侧上端固定有第二活塞套25,第二活塞套25通过导管与冷却腔12一端连通,第二活塞套25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26,第一活塞2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24,第二活塞杆24一端延伸至第二活塞套25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条23,第二连接条23远离第二活塞套25的一端与安装框21侧壁焊接,底槽16远离第二活塞套25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活塞套8,第一活塞套8通过导管与冷却腔12的另一端连通,第一活塞套8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9,第一活塞9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活塞杆10,第一活塞杆10远离第一活塞套8的一端焊接有第一连接杆11,第一连接杆11一端延伸至底槽16内部并与活动套13侧壁焊接;

通过第二连接条23及第一连接杆11的连接作用,当安装框21左移时,一方面可带动第二活塞杆24向左运动,进而使得第一活塞26在第二活塞套25内部向左移动,压力作用使得第二活塞套25内部的水进入冷却腔12内部,另一方面,活动套13左移可带动第一活塞9在第一活塞套8内部向左移动,此时第一活塞套8内部产生负压,从而进一步使得水流完全进入冷却腔12内部,冷却腔12内部的水可可实现冷却降温,从而提高了成型速度;

底槽16靠近安装框21的一侧上端固定有水槽27,第二活塞套25设置于水槽27内部;

通过设置的水槽27,当产品成型后,再次开启驱动机构,使得上模座1与底槽16发生脱模,顶模过程中,第一活塞26在第二活塞套25内部右移,此时第二活塞套25内部形成负压,配合第一活塞9在第一活塞套8内部左移,形成推力,从而便于水流回流至第二活塞套25内部,通过设置的水槽27,可对冷却后的水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循环利用;

活动套13内壁的下端焊接有安装板44,安装板44上表面连接有下模具40,下模具40与安装板44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

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垫41、凹槽42和凸条43,安装板44上表面连接有密封垫41,密封垫41顶部连接有凸条43,40下表面开设有与凸条43相匹配的凹槽42;

当活动套13右移时,会迫使下模具40下移,配合凹槽42与凸条43的卡接作用,使得下模具40与活动套13构成密封腔体;

下模具40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横条15,横条15底部与底槽16内底部之间铰接有铰接杆14,活动套13一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条19,安装条19远离活动套13的一端贯穿底槽16侧壁并固定有安装框21,底槽16靠近安装框21一侧的下端通过安装块固定有驱动电机20,该驱动电机20型号为y90s-2,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框21内部并固定有安装框22,活动套13正面的一侧开设有进液口6,活动套13正面的另一侧开设有通气孔29,活动套13上表面与上模座1连接;

驱动电机20可带动安装框22发生转动,配合安装框21的限位作用,当安装框22转动至左侧时,可带动安装框21向左移动,由于安装条19的连接作用,可推动活动套13在底槽16内部向左运动,由于铰接杆14的连接作用,当活动套13右移时,会迫使下模具40下移,配合凹槽42与凸条43的卡接作用,使得下模具40与活动套13构成密封腔体,通过进液口6向下模具40与活动套13构成密封腔体内注入注塑液,当产品成型后,驱动电机20反向转动,通过铰接杆14的作用,使得下模具40发生上移,从而实现顶模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取料带来的不便;

上模座1下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导向柱5,底槽16内壁的上端开设有与导向柱5相匹配的导向槽7;

通过导向柱5与导向槽7的设置,便于提高合模时的精确度;

上模座1内部设置有上模具3,上模座1内部固定有换模机构;

换模机构包括上夹板2、弹簧4、下夹板30、竖杆31、安装槽32、第一锥齿34、第二锥齿36、滑杆37、横杆38、限位块45、转动套筒46和限位槽47,上模座1内底部相对固定有下夹板30,下夹板30上表面的两端均固定有滑杆37,滑杆37上端滑动连接有上夹板2,上夹板2与下夹板30之间缠绕有弹簧4,上模座1靠近安装框21一侧的上端固定有安装槽32,安装槽32内部贯穿有竖杆31,竖杆31上端套设有第一锥齿34,上模座1远离安装槽32的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横杆38,横杆38一端延伸至安装槽32内部并设置有第二锥齿36,横杆38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凸轮39,底槽16靠近安装框21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筒46,转动套筒46内壁的上端固定有限位槽47,竖杆31底端延伸至转动套筒46内部并固定有限位块45;

通过结构的联动设计,当转动套筒46转动时,从而进一步带动竖杆31转动,通过第一锥齿34与第二锥齿36的换向作用,可实现横杆38转动,当横杆38转动时,由于第二凸轮39的形状设计,当第二凸轮39发生偏转后,上夹板2在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上夹板2与下夹板30之间分离,从而便于更换上模具3,之后安装框21带动安装条19左移,一方面,使得下模具40恢复原位,便于下一个产品注塑,同时对更换后的上模具3进行夹紧固定,从而大大方便了换模效率,实用性较强;

转动套筒46底端固定有齿轮18,安装条19的后侧传动连接有齿条17;

在顶模过程中,安装框21会带动安装条19左移,由于齿轮18与齿条17的啮合作用,可带动转动套筒46转动。

工作原理:该可快速换模的注塑模具使用时,首先将底槽16固定在工作台的顶部,之后开启驱动电机20工作,驱动电机20可带动安装框22发生转动,配合安装框21的限位作用,当安装框22转动至左侧时,可带动安装框21向左移动,由于安装条19的连接作用,可推动活动套13在底槽16内部向左运动,由于铰接杆14的连接作用,当活动套13右移时,会迫使下模具40下移,配合凹槽42与凸条43的卡接作用,使得下模具40与活动套13构成密封腔体,与此同时,由于第二连接条23及第一连接杆11的连接作用,当安装框21左移时,一方面可带动第二活塞杆24向左运动,进而使得第一活塞26在第二活塞套25内部向左移动,压力作用使得第二活塞套25内部的水进入冷却腔12内部,另一方面,活动套13左移可带动第一活塞9在第一活塞套8内部向左移动,此时第一活塞套8内部产生负压,从而进一步使得水流完全进入冷却腔12内部;

通过开启驱动机构,使得上模座1与底槽16发生合模,由于开设的通气孔29,通过进液口6向下模具40与活动套13构成密封腔体内注入注塑液,冷却腔12内部的水可可实现冷却降温,从而提高了成型速度,当产品成型后,再次开启驱动机构,使得上模座1与底槽16发生脱模,此时驱动驱动电机20反方向转动,从而带动安装框21右移,一方面,通过铰接杆14的作用,使得下模具40发生上移,从而实现顶模过程,避免人工取料带来的不便,同时,第一活塞26在第二活塞套25内部右移,此时第二活塞套25内部形成负压,配合第一活塞9在第一活塞套8内部左移,形成推力,从而便于水流回流至第二活塞套25内部,通过设置的水槽27,可对冷却后的水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循环利用;

与此同时,顶模过程中,安装框21会带动安装条19左移,由于齿轮18与齿条17的啮合作用,可带动转动套筒46转动,从而进一步带动竖杆31转动,通过第一锥齿34与第二锥齿36的换向作用,可实现横杆38转动,当横杆38转动时,由于第二凸轮39的形状设计,当第二凸轮39发生偏转后,上夹板2在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此时上夹板2与下夹板30之间分离,从而便于更换上模具3,之后安装框21带动安装条19左移,一方面,使得下模具40恢复原位,便于下一个产品注塑,同时对更换后的上模具3进行夹紧固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