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列空调保温管粘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6371发布日期:2020-10-28 11:2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列空调保温管粘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管加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列空调保温管粘合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保温管用于包裹空调铜管,减少空调铜管在空调在运转时与外界的热交换,空调保温管的材料是pe,空调保温管通过发泡挤出工艺制作。现时市面上有一些空调保温管是双列的,一般是一大一小两条空调保温管并排粘合在一起。现时有双列空调保温管粘合装置,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热风将两条空调保温管需要粘合在一起的外壁位置加热至150℃左右,然后让两条空调保温管立即同时通过两条竖直设置的导杆,两条导杆的间隙小于两条空调保温管的直径之和,所以两条空调保温管在通过这两条导杆时被挤压,两条空调保温管相互贴靠的位置被挤压变形,于是两条空调保温管被加热至150℃左右的外壁面就相互粘合在一起从而制成双列空调保温管,双列空调保温管通过保温管牵引机构夹持而持续行走,其运行速度约20米每分钟,热风持续加热行走中的两条空调保温管,于是双列空调保温管持续制成。但是空调保温管的外径尺寸并不是十分准确的,一条空调保温管上的某些位置外径尺寸可能会大一些或小一些,现时的双列空调保温管粘合装置的上述两条导杆是固定设置的,所以两条空调保温管通过两条导杆之间时,两条空调保温管受到的相互挤压力是不断变化的,当外径尺寸较小的一段空调保温管通过时,两条空调保温管的粘合面积就会变小,甚至粘合不上,对双列空调保温管粘合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列空调保温管粘合装置,它有利于保证双列保温管的粘合质量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列空调保温管粘合装置,包括保温管牵引机构及热风机构,所述热风机构设有出风嘴,其中,包括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所述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包括两个伺服电缸,两个伺服电缸分别驱动连接有用于将大保温管和小保温管压在一起的定位叉,两个定位叉相向设置,两个定位叉围成用于让大保温管和小保温管并排地通过的第一通道;在对应大保温管及小保温管两侧的位置都分别设有保温管外径变动监测机构及用于让大保温管或小保温管贴靠通过的竖导向滚筒,所述竖导向滚筒设置在对应大保温管与小保温管之间的位置,所述保温管外径变动监测机构包括轮子轴、摆臂、转轴、支架、旋转编码器、扭转弹簧及用于通过所述扭转弹簧的弹性力贴靠在大保温管或小保温管的轮子,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所述旋转编码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编码器同轴地连接,所述转轴相对应的另一端与所述摆臂固定连接,所述轮子轴与所述摆臂固定连接,所述轮子转动连接在所述轮子轴,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摆臂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的相对应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轮子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所述轮子与所述竖导向滚筒位置对应设置;所述轮子设置在所述出风嘴的左侧,所述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设置在所述出风嘴的右侧,所述保温管牵引机构设置在所述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的右侧;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伺服电缸及所述旋转编码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叉包括第一上滚筒、第一下滚筒、第一上滚筒轴、第一下滚筒轴及第一叉板,所述第一上滚筒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滚筒轴,所述第一下滚筒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下滚筒轴,所述第一上滚筒轴及所述第一下滚筒轴与所述第一叉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叉板与所述伺服电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滚筒垂直于所述第一上滚筒。

优选地,在所述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与所述保温管牵引机构之间设有保温管限位器,所述保温管限位器设有两个限位叉,两个限位叉相向设置,两个限位叉围成用于让大保温管和小保温管穿过的第二通道,所述限位叉包括第二上滚筒、第二下滚筒、第二上滚筒轴、第二下滚筒轴及第二叉板,所述第二上滚筒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上滚筒轴,所述第二下滚筒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下滚筒轴,所述第二上滚筒轴及所述第二下滚筒轴与所述第二叉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叉板固定设置,所述第二下滚筒垂直于所述第二上滚筒。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让大保温管及小保温管在其上通过的横导向滚筒,所述横导向滚筒设有芯轴,所述芯轴转动连接有小滚筒及大滚筒,所述小滚筒设在对应大保温管的位置,所述大滚筒设在对应小保温管的位置,所述横导向滚筒设置在所述竖导向滚筒的左侧,所述小滚筒的外径小于所述大滚筒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个伺服电缸分别驱动连接有用于将大保温管和小保温管压在一起的定位叉,两个定位叉相向设置,两个定位叉围成用于让大保温管和小保温管并排地通过的第一通道,且设置了保温管外径变动监测机构对大保温管及小保温管外径变动进行监测,伺服电缸及旋转编码器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有利于使两个伺服电缸可根据大保温管或小保温管的外径变动而分别相应地驱动调整两个定位叉的位置,从而使大保温管和小保温管的相互贴靠位置的变形量容易维持稳定,于是有利于大保温管和小保温管的粘合面积维持稳定,从而有利于保证双列保温管的粘合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牵引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牵引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定位叉组合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限位叉组合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热风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管外径变动监测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导向滚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保温管牵引机构;101-驱动辊;102-被动辊;103-支撑板;104-减速器链轮;105-驱动辊链轮;106-电机;107-蜗轮蜗杆减速器;108-链条;2-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21-定位叉;201-第一上滚筒;202-第一下滚筒;203-第一上滚筒轴;204-第一下滚筒轴;205-第一叉板;22-伺服电缸;2201-伸缩杆;3-热风机构;301-出风嘴;302-固定风管;303-电热丝;304-连接风管;305-风机;4-竖导向滚筒;5-横导向滚筒;501-芯轴;502-小滚筒;503-大滚筒;6-机架;7-保温管外径变动监测机构;701-轮子;702-轮子轴;703-摆臂;704-转轴;705-支架;706-旋转编码器;707-扭转弹簧;8-保温管限位器;81-限位叉;801-第二上滚筒;802-第二下滚筒;803-第二上滚筒轴;804-第二下滚筒轴;805-第二叉板;99-大保温管;98-小保温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双列空调保温管粘合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保温管牵引机构1及热风机构3。如图3和图4所示,保温管牵引机构1包括两块支撑板103,两块支撑板103下端固定在机架6上(需要注意的是,图2没有画出机架6),两块支撑板10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驱动辊101及被动辊102,驱动辊101设置在被动辊102的正上方,驱动辊101与被动辊102之间设有能让大保温管99通过的间隙,而且此间隙小于大保温管99的直径,驱动辊10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辊链轮105,还设有蜗轮蜗杆减速器107,蜗轮蜗杆减速器107的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有减速器链轮104,减速器链轮104通过链条108连接驱动辊链轮105,电机106安装连接在蜗轮蜗杆减速器107的输入端,电机106于是能够驱动驱动辊101转动,驱动辊101通过摩擦力带动大保温管99向右移动,由于在保温管牵引机构1处的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已经粘合在一起,所以保温管牵引机构1能同时带动小保温管98向右移动。如7所示,热风机构3设有出风嘴301,出风嘴301是扁的,出风嘴301连接着固定风管302,固定风管302内设有电热丝303,风机305通过连接风管304连接固定风管302的下端,风机305产生的气流通过电热丝303加热后再从出风嘴301吹出。如图2所示,出风嘴301正对贴近大保温管99与小空调保温管98的粘合位置处,所以出风嘴301吹出的热风能够同时加热大保温管99及小空调保温管98。以上描述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2,如图2所示,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2包括两个伺服电缸22(需要注意的是,图1没有画出伺服电缸22)。伺服电缸22是现时市面上常见的通用机械部件,伺服电缸22主要由伺服电机和滚珠丝杆副整合构成,伺服电机与滚珠丝杆连接,伺服电缸22的伸缩杆2201与滚珠丝杆副的螺母连接,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伺服电缸22的伸缩杆2201的直线运动,伺服电缸22内部还相应地设置了限位结构防止伸缩杆2201转动。两个伺服电缸22分别驱动连接有用于将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压在一起的定位叉21,具体是伸缩杆2201的端部通过其外螺纹与定位叉21固定,如图5所示,两个定位叉21相向设置,两个定位叉21围成用于让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并排地通过的第一通道,图5所展示的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是它们的截面形状。

如图2所示,在对应大保温管99及小保温管98两侧的位置都分别设有保温管外径变动监测机构7及用于让大保温管99或小保温管98贴靠通过的竖导向滚筒4,换句话说,大保温管99在保温管外径变动监测机构7与竖导向滚筒4之间通过,小保温管98在另一组保温管外径变动监测机构7与竖导向滚筒4之间通过。竖导向滚筒4设置在对应大保温管99与小保温管98之间的位置,竖导向滚筒4的主要作用是导向大保温管99或小保温管98,使大保温管99或小保温管98向右移动收拢至两个定位叉21位置处的过程中能避开出风嘴301。

如图8和图9所示,保温管外径变动监测机构7包括轮子轴702、摆臂703、转轴704、支架705、旋转编码器706、扭转弹簧707及用于通过扭转弹簧707的弹性力贴靠在大保温管99或小保温管98的轮子701。旋转编码器706是市面上常见的产品,它能将被检测轴的角位移、角速度等机械量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以数字量输出。转轴704转动连接在支架705,旋转编码器706固定安装在支架705,转轴704的一端与旋转编码器706同轴地连接,转轴704相对应的另一端与摆臂703固定连接,轮子轴702与摆臂703固定连接,轮子701转动连接在轮子轴702,扭转弹簧707的一端与摆臂703固定连接,扭转弹簧707套在转轴704上,扭转弹簧707的相对应的另一端与支架705固定连接,轮子701与转轴704平行设置,轮子701与竖导向滚筒4位置对应设置,即轮子701与竖导向滚筒4夹着大保温管99或小保温管98。

如图1和图2所示,轮子701设置在出风嘴301的左侧,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2设置在出风嘴301的右侧,保温管牵引机构1设置在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2的右侧。

还包括plc控制器,伺服电缸22及旋转编码器706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以下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大保温管99及小保温管98从本实用新型的左方引入,分别挨着通过竖导向滚筒4后进入两个定位叉21内,如图5所示,两个定位叉21同时压着大保温管99及小保温管98,使它们相互贴靠处稍微变形,大保温管99及小保温管98再向右到达保温管牵引机构1,保温管牵引机构1带动大保温管99及小保温管98以20米每分钟左右的速度向右移动,此过程中,出风嘴301不停地向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的中间吹热风,使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相应位置加温至约150℃,被加温至约150℃的部位随即进入到两个定位叉21内,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由于被两个定位叉21夹着,所以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相互贴靠的被加温至约150℃的部位都被稍微压扁变形而粘合在一起。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持续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它们的外径尺寸会有波动,如图2所示,例如大保温管99有外径较小的一段通过轮子701时,扭转弹簧707通过弹性力驱动摆臂703摆动而使轮子701跟随地贴靠在大保温管99的外壁上,于是旋转编码器706通过转轴704感知摆臂703的摆动角度,旋转编码器706传输信号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与大保温管99对应的伺服电缸22将与大保温管99接触的那个定位叉21向小保温管98方向推动相应的距离,即摆臂703的摆动角度越大,与大保温管99接触的那个定位叉21向小保温管98方向推动相应的距离越大;相反地,如果大保温管99有外径较大的一段通过轮子701时,摆臂703反方向摆动,旋转编码器706感知转轴704的角位移矢量值,从而plc控制器控制与大保温管99对应的伺服电缸22将与大保温管99接触的那个定位叉21向背离小保温管98的方向推动相应的距离。而对小保温管98来说,与其接触的定位叉21的位置控制原理相同。于是在大保温管99与小保温管98的持续粘合过程中,它们的相互贴靠位置的变形量容易维持稳定,不容易出现某一段的粘合面积过大或粘合面积过小甚至粘不上的情况,于是有利于大保温管和小保温管的粘合面积维持稳定,从而有利于保证双列保温管的粘合质量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定位叉21包括第一上滚筒201、第一下滚筒202、第一上滚筒轴203、第一下滚筒轴204及第一叉板205,第一上滚筒201转动连接在第一上滚筒轴203,第一下滚筒202转动连接在第一下滚筒轴204,第一上滚筒轴203及第一下滚筒轴204与第一叉板205固定连接,第一叉板205与伺服电缸2的伸缩杆2201固定连接,第一上滚筒201的轴线与水平面成45°角,第一下滚筒202垂直于第一上滚筒201,于是两个定位叉21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将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夹在一起,通过这样设置,大保温管99通过小保温管98施加的压力同时抵靠在第一上滚筒201和第一下滚筒202上,由于第一上滚筒201、第一下滚筒202及小保温管98的限位作用,大保温管99于是被限制只能向右移动(此处所说的“右”是依据图1的视觉方向而言的),而且当大保温管99的外径较小的一段通过两个定位叉21时,大保温管99则相对靠近第一上滚筒201和第一下滚筒202的汇聚处,相反,当大保温管99的外径较大的一段通过两个定位叉21时,大保温管99则相对远离第一上滚筒201和第一下滚筒202的汇聚处,于是大保温管99可以一直维持在同一的水平高度位置;对小保温管98来说,原理相同,所以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小保温管98维持粘合在大保温管99的中部位置,不容易粘歪斜,有利于提高双列空调保温管的产品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2与保温管牵引机构1之间设有保温管限位器8,保温管限位器8设有两个限位叉81,两个限位叉81相向设置,两个限位叉81围成用于让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穿过的第二通道,如图6所示,限位叉81包括第二上滚筒801、第二下滚筒802、第二上滚筒轴803、第二下滚筒轴804及第二叉板805,第二上滚筒801转动连接在第二上滚筒轴803,第二下滚筒802转动连接在第二下滚筒轴804,第二上滚筒轴803及第二下滚筒轴804与第二叉板805固定连接,第二叉板805固定设置,具体来说,第二叉板805与机架6固定连接,第二上滚筒801的轴线与水平面成45°角,第二下滚筒802垂直于第二上滚筒801。从图6可见,两个限位叉81的构造基本与定位叉21相同,第二叉板805上没有设置与伺服电缸22连接的螺孔。两个限位叉81的位置固定,大保温管99或小保温管98外径较小的一段通过两个限位叉81时,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受到两个限位叉81的挤压程度较小,由于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此时已经粘合在一起,所以两个限位叉81主要目的是避免小保温管98相对大保温管99有较大幅度的翻转,通过设置保温管限位器8,避免刚从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2粘合的大保温管99和小保温管98在还未完全冷却的时,因保温管牵引机构1拉扯扭转而出现粘合部位破坏的情况发生,有利于使双列空调保温管的质量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用于让大保温管99及小保温管98在其上通过的横导向滚筒5(此处所说的“其”是指“横导向滚筒5”),如图10所示,横导向滚筒5设有芯轴501,芯轴501转动连接有小滚筒502及大滚筒503,如图2所示,小滚筒502设在对应大保温管99的位置,大滚筒503设在对应小保温管98的位置,横导向滚筒5设置在竖导向滚筒4的左侧,小滚筒502的外径小于大滚筒503的外径。通过设置横导向滚筒5,有利于小保温管98及大保温管99能够平稳地到达保温管外径变动监测机构7的位置,而且由于小滚筒502的外径小于大滚筒503的外径,它们的外径差值最好等于小保温管98与大保温管99的外径差值,有利于使横导向滚筒5分别适应小保温管98及大保温管99的外径,有利于使小保温管98在进入保温管定位施压机构2前已在大保温管99的中部对应位置附近,从而有利于出风嘴301可以同时将小保温管98及大保温管99的中部位置加热,从而有利于小保温管98与大保温管99粘合过程顺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