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注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3924发布日期:2022-03-16 15:3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注射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注射成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二次注射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射模具是指在注射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融,受螺杆或柱塞推动,经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塑料在型腔内硬化定型。注射模具用于热塑性塑料制品的成型,用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注射成型在塑料制品成型中占有较大比重。
3.参照图1,现有的一种注射件包括支架1和连接块2,具体的,支架1包括固定框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和固定杆14。固定框11呈长方体设置,固定框11呈中空设置,第一支撑杆12固定连接于固定框1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第二支撑杆13固定连接于固定框11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一支撑杆12与第二支撑杆13相交。固定杆14的数量为多根,多根固定杆14周向间隔固定连接于固定框11,固定杆14与第二支撑杆13之间设置有安装口15,安装口15用于供连接块2容置。连接块2分别与固定杆14和第二支撑杆13固定连接。
4.支架1和连接块2是由两种不同的塑胶材料制成,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一套注射模具成型支架1,进而将支架1放置在另一套注射模具内,并且直接在支架1的安装口15处成型连接块2,最后完成注射件的生产。
5.参照图2,在现有的用于成型连接块2的注射模具中,包括定模3、动模5和浇口套311。浇口套311安装于定模3内,浇口套311内设置有主流道32,主流道32用于供流料进入定模3内。定模3包括凸模35,凸模35内设置有成型块351。动模5包括凹模51,凹模51内设置有成型槽511、插槽512和次流道33,插槽512用于供支架1插接配合。当凸模35和凹模51相合模时,成型块351与成型槽511插接配合,进而凸模35和凹模51之间形成型腔,次流道33与型腔相连通,型腔用于成型连接块2。
6.当需要成型连接块2时,工作人员将支架1插入成型槽511内,进而凸模35与凹模51相合模,成型块351与成型槽511之间插接配合,进而形成用于成型连接块2的型腔,支架1分别与型腔、次流道33相连通,流料依次经主流道32和次流道33流入型腔内,待冷却后,连接块2成型。
7.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缺陷:当支架插入成型槽内时,由于次流道贯穿了插槽的部分位置,进而支架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会直接贯穿次流道,支架与次流道出现相交的情况发生,使得流料流经次流道时,进而支架会阻断流料向成型槽的方向流动,进而容易提高废品率。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降低废品率,本技术提供一种二次注射模具。
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二次注射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0.一种二次注射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
11.所述定模包括固定板和凸模,所述凸模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凸模固定连
接有成型块,所述固定板安装有浇口套,所述浇口套内设置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用于供流料进入定模内,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凸模内均设置有次流道;
12.所述动模包括安装板和凹模,所述凹模固定安装于安装板,所述凹模内设置有插槽、成型槽、分流道和注胶口,所述插槽用于供支架插接配合,所述成型槽与所述插槽相连通,分流道位于插槽的正下方,所述注胶口用于供流料进入所述成型槽内;
13.支架设置有进胶口,分流道连通于成型槽和进胶口之间,所述次流道连通于主流道和进胶口之间;
14.当凸模与凹模向合模时,成型槽与成型块之间插接配合并形成型腔,所述型腔用于成型连接块,支架插接配合于插槽内,分流道位于支架的正下方。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向成型连接块时,工作人员将动模和定模均安装于注塑机内,注塑机带动动模滑移,使得定模和动模相合模,同时成型块和成型槽插接配合并形成型腔,同时主流道和次流道相连通,次流道与分流道相连通,分流道于进胶口相连通,同时主流道与注塑机的喷嘴相连通,喷嘴向主流道喷出流料,进而流料依次经主流道、次流道、注胶口、分流道和进胶口进入形腔内,冷却后,进而连接块成型于形腔内;利用分流道位于插槽的正下方,减少了流料在流动的过程中与支架出现相交的情况发生,进而降低了废品率。
16.优选的,所述分流道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所述分流道分别包括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与支架的进胶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流道和所述注胶口之间;当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相合模时,支架插接配合于插槽内,第一支撑杆盖合于第一分流道,进胶口与第一分流道相连通,第二支撑杆盖合于第二分流道。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流料需要向成型槽的方向移动时,流料经进胶口流入第一分流道内,流料经第一分流道流入第二分流道内,进而流料经第二分流道和注胶口流入成型槽内,进而便于成型连接块;利用第一支撑杆盖合于第一分流道,进而流料沿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在第一支撑杆的正下方流过,进而减少了流料与第一支撑杆出现相交的情况发生;利用第二支撑杆盖合于第二分流道,进而流料沿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流经第二分流道,流料位于第二支撑杆的正下方,进而减少了第二支撑杆与流料出现相交的情况发生,进而降低了废品率。
18.优选的,所述动模还包括抽芯块,所述抽芯块与所述凹模相抵紧,所述抽芯块设置有多条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流道和所述注胶口之间,所述导流槽用于供流料流经抽芯块并上而下流向注胶口。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流料流经第二分流道时,流料流经导流槽,利用导流槽,使得流料自下而上流入抽芯块内,进而流料再自上而下流向注胶口,流料经注胶口流入型腔内,利用流料的重力作用,进而便于流料注满型腔。
20.优选的,多条所述导流槽分别为第一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第一导流槽连通于第二分流槽和第二导向槽之间,第一导流槽自下而上延伸至抽芯块内;所述第三导流槽自上而下延伸至凹模内,所述第三导流槽连通于第一导流槽和注胶口之间。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流料流经第二分流道时,流料自下而上流入抽芯块内,进而流料再自上而下流向注胶口,利用流料的重力作用,便于流料流入型腔内,直至流料注满型腔,进而便于成型连接块。
22.优选的,多条所述导流槽还包括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抽芯块,第二导流槽连通于第一导流槽之间。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流料流经第一导流槽和第三导流槽时,流料流经第二导流槽,利用第二导流槽沿水平方向设置,进而对流料起到缓冲的作用,进而减少了流料自第一导流槽流向第三导流槽时出现溢出的情况发生,便于成型连接块。
24.优选的,所述定模还包括热流道针阀,所述热流道针阀与所述次流道、进胶口相连通;当流料注满型腔时,所述热流道针阀封闭所述进胶口。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流料注满型腔时,流料的流动性较大,利用热流道针阀,使得进胶口处于封闭状态,进而减少了流料出现自进胶口流至次流道内的倒流现象发生。
26.优选的,所述热导流针阀包括热导流嘴、汽油缸和阀针,所述固定板内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供汽油缸安装并滑移配合,所述热导流嘴插接配合于所述固定板内,并且所述热导流嘴和所述汽油缸相连通,所述热导流嘴内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连通于所述次流道和所述进胶口之间,所述阀针固定安装于所述汽油缸并与所述插孔插接配合,所述阀针与所述插孔之间可相对滑移,所述汽油缸用于带动所述阀针滑移。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流料注满成型腔内时,工作人员启动汽油缸,进而汽油缸带动阀针滑移,进而阀针滑移配合于插孔,直至阀针与注胶口插接配合,进而阀针封闭进胶口,减少了流料在进胶口处出现导流的情况发生。
28.优选的,所述插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槽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进胶口的数量与所述插槽的数量相同,所述次流道的数量和所述热流道针阀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次流道分别位于主流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热流道针阀分别与两个分流道相连通。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插槽,便于注塑膜一次成型两个注塑件,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1.1.通过工作人员将动模和定模均安装于注塑机内,注塑机带动动模滑移,使得定模和动模相合模,同时成型块和成型槽插接配合并形成型腔,同时主流道和次流道相连通,次流道与分流道相连通,分流道于进胶口相连通,同时主流道与注塑机的喷嘴相连通,喷嘴向主流道喷出流料,进而流料依次经主流道、次流道、注胶口、分流道和进胶口进入形腔内,冷却后,进而连接块成型于形腔内;利用分流道位于插槽的正下方,减少了流料在流动的过程中与支架出现相交的情况发生,进而降低了废品率;
32.2.通过流料经进胶口流入第一分流道内,流料经第一分流道流入第二分流道内,进而流料经第二分流道和注胶口流入成型槽内,进而便于成型连接块;利用第一支撑杆盖合于第一分流道,进而流料沿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在第一支撑杆的正下方流过,进而减少了流料与第一支撑杆出现相交的情况发生;利用第二支撑杆盖合于第二分流道,进而流料沿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流经第二分流道,流料位于第二支撑杆的正下方,进而减少了第二支撑杆与流料出现相交的情况发生,进而降低了废品率;
33.3.通过流料流经导流槽,利用导流槽,使得流料自下而上流入抽芯块内,进而流料再自上而下流向注胶口,流料经注胶口流入型腔内,利用流料的重力作用,进而便于流料注满型腔。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实施例中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实施例中一种二次注射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二次注射模具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37.图4是本实施例中凹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8.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39.图中,1、支架;11、固定框;12、第一支撑杆;121、进胶口;13、第二支撑杆;14、固定杆;15、安装口;2、连接块;3、定模;31、固定板;311、浇口套;312、安装孔;32、主流道;33、次流道;35、凸模;351、成型块;4、热流道针阀;41、汽油缸;42、热导流嘴;421、插孔;43、阀针;5、动模;51、凹模;511、成型槽;512、插槽;513、分流道;514、第一分流道;515、第二分流道;516、注胶口;52、抽芯块;521、导流槽;522、第一导流槽;523、第二导流槽;524、第三导流槽;53、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参照图1,现有的一种注射件包括支架1和连接块2,具体的,支架1包括固定框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和固定杆14。固定框11呈长方体设置,固定框11呈中空设置,第一支撑杆12固定连接于固定框1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第二支撑杆13固定连接于固定框11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一支撑杆12与第二支撑杆13相交。固定杆14的数量为多根,多根固定杆14周向间隔固定连接于固定框11,固定杆14与第二支撑杆13之间设置有安装口15,安装口15用于供连接块2容置。连接块2分别与固定杆14和第二支撑杆13固定连接。
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二次注射模具。参照图2和图3,一种二次注射模具,包括定模3和动模5。定模3包括固定板31和凸模35,凸模35固定安装于固定板31,凸模35固定连接有成型块351,固定板31安装有浇口套311,浇口套311内设置有主流道32,主流道32用于供流料进入定模3内,固定板31和凸模35内均设置有次流道33;动模5包括安装板53和凹模51,凹模51固定安装于安装板53,凹模51内设置有插槽512、成型槽511、分流道513和注胶口516,插槽512用于供支架1插接配合,成型槽511与插槽512相连通,分流道513位于插槽512的正下方,注胶口516用于供流料进入成型槽511内;支架1设置有进胶口121,分流道513连通于成型槽511和进胶口121之间,次流道33连通于主流道32和进胶口121之间;当凸模35与凹模51向合模时,成型槽511与成型块351之间插接配合并形成型腔,型腔用于成型连接块2,支架1插接配合于插槽512内,分流道513位于支架1的正下方。
43.当需要向成型连接块2时,工作人员将动模5和定模3均安装于注塑机内,注塑机带动动模5滑移,使得定模3和动模5相合模,同时成型块351和成型槽511插接配合并形成型腔,同时主流道32和次流道33相连通,次流道33与分流道513相连通,分流道513于进胶口121相连通,同时主流道32与注塑机的喷嘴相连通,喷嘴向主流道32喷出流料,进而流料依次经主流道32、次流道33、注胶口516、分流道513和进胶口121进入形腔内,冷却后,进而连接块2成型于形腔内;利用分流道513位于插槽512的正下方,减少了流料在流动的过程中与支架1出现相交的情况发生,进而降低了废品率。
44.参照图1和图3,定模3还包括热流道针阀4,热流道针阀4与次流道33、进胶口121相
连通;当流料注满型腔时,热流道针阀4封闭进胶口121。插槽5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插槽512之间间隔设置,进胶口121的数量与插槽512的数量相同,次流道33的数量和热流道针阀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次流道33分别位于主流道32的相对两侧,两个热流道针阀4分别与两个分流道513相连通。
45.当需要成型连接块2时,利用两个插槽512,便于注塑膜一次成型两个注塑件,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当流料注满型腔时,流料的流动性较大,利用热流道针阀4,使得进胶口121处于封闭状态,进而减少了流料出现自进胶口121流至次流道33内的倒流现象发生。
46.参照图1和图3,热导流针阀包括热导流嘴42、汽油缸41和阀针43,固定板31内设置有安装孔312,安装孔312用于供汽油缸41安装并滑移配合,热导流嘴42插接配合于固定板31内,并且热导流嘴42和汽油缸41相连通,热导流嘴42内设置有插孔421,插孔421连通于次流道33和进胶口121之间,阀针43固定安装于汽油缸41并与插孔421插接配合,阀针43与插孔421之间可相对滑移,汽油缸41用于带动阀针43滑移。
47.当流料注满成型腔内时,工作人员启动汽油缸41,进而汽油缸41带动阀针43滑移,进而阀针43滑移配合于插孔421,直至阀针43与注胶口516插接配合,进而阀针43封闭进胶口121,减少了流料在进胶口121处出现导流的情况发生。
48.参照图4和图5,分流道513的数量为多条,多条分流道513分别包括第一分流道514和第二分流道515,第一分流道514与支架1的进胶口121相连通,第二分流道515连通于第一分流道514和注胶口516之间;当凸模35和凹模51相合模时,支架1插接配合于插槽512内,第一支撑杆12盖合于第一分流道514,进胶口121与第一分流道514相连通,第二支撑杆13盖合于第二分流道515。
49.当流料需要向成型槽511的方向移动时,流料经进胶口121流入第一分流道514内,流料经第一分流道514流入第二分流道515内,进而流料经第二分流道515和注胶口516流入成型槽511内,进而便于成型连接块2;利用第一支撑杆12盖合于第一分流道514,进而流料沿第一支撑杆12的长度方向在第一支撑杆12的正下方流过,进而减少了流料与第一支撑杆12出现相交的情况发生;利用第二支撑杆13盖合于第二分流道515,进而流料沿第二支撑杆13的长度方向流经第二分流道515,流料位于第二支撑杆13的正下方,进而减少了第二支撑杆13与流料出现相交的情况发生,进而降低了废品率。
50.参照图4和图5,动模5还包括抽芯块52,抽芯块52与凹模51相抵紧,抽芯块52设置有多条导流槽521,导流槽521连通于第二分流道515和注胶口516之间,导流槽521用于供流料流经抽芯块52并上而下流向注胶口516。多条导流槽521分别为第一导流槽522、第二导流槽523和第三导流槽524,第一导流槽522连通于第二分流道515和第二导流槽523之间,第一导流槽522自下而上延伸至抽芯块52内;第三导流槽524自上而下延伸至凹模51内,第三导流槽524连通于第一导流槽522和注胶口516之间。多条导流槽521还包括第二导流槽523,第二导流槽523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抽芯块52,第二导流槽523连通于第一导流槽522之间。
51.当流料流经第二分流道515时,流料流经导流槽521,利用导流槽521,使得流料自下而上流入抽芯块52内,进而流料再自上而下流向注胶口516,流料经注胶口516流入型腔内,利用流料的重力作用,进而便于流料注满型腔;流料自下而上流入抽芯块52内,进而流料再自上而下流向注胶口516,利用流料的重力作用,便于流料流入型腔内,直至流料注满型腔,进而便于成型连接块2。
52.当流料流经第一导流槽522和第三导流槽524时,流料流经第二导流槽523,利用第二导流槽523沿水平方向设置,进而对流料起到缓冲的作用,进而减少了流料自第一导流槽522流向第三导流槽524时出现溢出的情况发生,便于成型连接块2。
5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二次注射模具的实施原理为:
54.当需要向成型连接块2时,工作人员将动模5和定模3均安装于注塑机内,注塑机带动动模5滑移,使得定模3和动模5相合模,同时成型块351和成型槽511插接配合并形成型腔,同时主流道32和次流道33相连通,次流道33与分流道513相连通,分流道513于进胶口121相连通,同时主流道32与注塑机的喷嘴相连通,喷嘴向主流道32喷出流料,进而流料依次经主流道32、次流道33、注胶口516、分流道513和进胶口121进入形腔内,冷却后,进而连接块2成型于形腔内;利用分流道513位于插槽512的正下方,减少了流料在流动的过程中与支架1出现相交的情况发生,进而降低了废品率。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