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735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装置,尤指一种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焊接装置。
为防止海洋、城市基础、化工石油等工程中的钢桩、钢管的腐蚀、漏电,最好在钢桩、钢管的外表包覆一层防腐层。高分子材料中的聚乙烯类材料,以其优良的加工性能,耐酸、耐碱、耐盐的化学惰性,好的耐生物侵蚀性能及高的电绝缘性能,而成为公认的优质防腐材料。众所周知,聚乙烯类热收缩材料是由交联的聚乙烯组成的,综合性能更佳,已广泛应用于电力、通讯、管道防腐领域。现有技术中,用于焊接高分子材料,特别是大口径(一般在600毫米以上)高分子管材的焊接装置还很少见,从已公开的资料可知,其主要包括有一底座、两立柱、一横梁、一移动上臂、一往复动力源、一转动下臂及上、下两组加热组;两立柱与底座和横梁构成一门式架体,移动上臂以其两端的套筒套置在两立柱上横梁的下方,并其顶面与固定在横梁上的往复动力源相连接,底面上装有上加热组,转动下臂以其一端枢接在一立柱上,并在其顶面上装有与上加热组相对应的下加热组。该装置焊接操作时,移动上臂提升至上限位,转动下臂的自由端搁置在另一立柱上的承座上,将高分子带(片)材的一端置于转动下背的焊接板上,另一端绕过转动下臂,使带(片)材卷成管状,并同时使带(片)材的两端搭接,其后,将移动上臂下降并压住搭接端,随之加热加压,使搭接端焊成一体,然后使移动上臂上移,最后将转动下臂从门式架体中转出来并取下已成管状的管子。现有的这种大口径高分子管材的焊接装置,是以电加热方式对高分子管材进行焊接,实质上是一种熔融焊接方式。但是,高分子材料中的交联聚乙烯,其特性是不溶也不熔,因此难以采用常用的塑料熔接方法焊接,也难以用粘结剂粘接牢固,只能设法用化学方式进行“焊接”。上述现有装置因其是电加热焊接,温度偏差大,不能满足化学焊接的要求,而且,焊接加压状态也很不理想,压力分布不均匀,严重影响化学焊接中的长条形焊缝的质量,再有是,不能在装置上立即冷却焊缝,如果强行将刚焊好的管子在热缝状态取下,易引起焊缝的热收缩和机械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分子材料、特别是一种高分子管材的化学焊接装置,使之能精确地提供化学焊接的工艺条件,以实现聚乙烯类热缩管(片、带或板)材的牢固焊接。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一底座、两立柱、一横梁、一移动上臂、一往复动力源、一转动下臂及上、下两组加热组,两立柱与底座和横梁构成一门式架体,移动上臂以其两端套置在两立柱上横梁的下方,并其顶面与固定在横梁上的往复动力源的升降杆相连接,底面上装有上加热组,转动下臂以其一端枢接在一立柱上,并在其顶面上装有与上加热组相对应的下加热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改变加热组的结构,使之具有能实施化学“焊接”的条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方案中,连接在移动上臂底面上及连接在转动下臂顶面上的上、下加热组各主要包含有一加热块和两冷却夹块,两冷却夹块夹持在加热块的两侧,并且加热块和冷却夹块内各设有供液体介质流动的流道,该流道通过管路与冷、热介质槽相连通。由此见,本实用新型中对作焊接加热用的加热块,其加热方式不是电加热,而是一种用能精确控制温度的液体介质来加热,因此供化学焊接的焊接温度能得到确切保证;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块设计成可轮换通入热液体介质或冷液体介质,使之实现通入热液体介质进行热焊,通入冷液体介质对焊缝进行冷却定型。本实用新型中的夹持在加热块两侧的冷却夹块供强制冷却非焊接区。
为使本实用新型有更均匀的焊接压力和确保焊接质量,本实用新型把由动力源驱动控制移动上臂升降的升降杆设计有两根,即本实用新型以同步升降的两升降杆与移动上臂相连接,并在每一升降杆与移动上臂间设有一均压装置;该均压装置主要包含有一均压板、一弹簧、及一指针系,弹簧的上端可与升降杆相接触,下端固连在均压板上,指针系的指针与弹簧相连。本实用新型中的均压板,最好在其底面四角上设有压点。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1,采用可精确控制的液体介质去加热加热块,能准确、精确控制焊接温度,适应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焊接的基本要求。2,利用同一块加热块对焊缝实行在机冷却定型,能确保化学焊接质量。3,由加热块和冷却夹块组成的加热组,能准确分开焊接与非焊接区域,则能使之具有较高的管子整体焊接质量。4,本实用新型采用均压装置后,将使焊接压力及焊缝更均匀。本实用新型使得焊制口径100毫米以上任意大小、长度1000毫米以下、壁厚0.4-4.0毫米的大口径、超大口径热收缩管成为现实,也可将宽1000毫米以下、厚度0.4-4.0毫米、长度任意的两卷热收缩带材的首尾连结在一起,以消除热收缩带材在包覆使用中的断口。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加热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均压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正向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描述。
首先请参阅图1。由图1见,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一底座1、两立柱3、14、一横梁8、一移动上臂7、一往复动力源11、一转动下臂4及上、下两组加热组6、5,两立柱2、14与底座1和横梁8构成一门式架体,移动上臂7以其两端套置在两立柱2、14上横梁8的下方,并其顶面与固定在横梁8上的往复动力源11相连接,底面上装有上加热组6,转动下臂4以其一端枢接在一立柱14上,并在其顶面上装有与上加热组6相对应的下加热组5,立柱2上锁固有一承座3,转动下臂4绕立柱14转动至门架内时,该转动下臂4的头部可靠坐在承座3上。请同时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连接在移动上臂7底面上及连接在转动下臂4顶面上的上、下加热组6、5各主要包含有一加热块15(23)和两冷却夹块17(21),两冷却夹块17(21)夹持在加热块15(23)的两侧;而且,加热块15(23)和冷却夹块17(21)内各设有供液体介质流动的流道16(22)、18(20),该流道16(22)、18(20)通过管路与冷、热介质槽相连通。图中标号19为高分子材料焊接件。本实用新型可把高分子板(片、带)材焊接成管材,当然也可把两(或多)部分板(片、带)材焊连成一体。
请同时参阅图3、图4,本实施例中,往复动力源11以同步升降的两升降杆10、12与移动上臂7相连接,并在每一升降杆10(12)与移动上臂7间设有一均压装置9(13);该均压装置9(13)主要包含有一均压板27、一弹簧26、及一包括指针24、罩壳25、指针槽及刻度线29的指针系,弹簧26的上端可与升降杆10(12)相接触,下端固连在均压板27上,指针系的指针24与弹簧26相连。均压板27的底面四角上设有压点28。
权利要求1,一种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焊接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底座、两立柱、一横梁、一移动上臂、一往复动力源、一转动下臂及上、下两组加热组,两立柱与底座和横梁构成一门式架体,移动上臂以其两端套置在两立柱上横梁的下方,并其顶面与固定在横梁上的往复动力源相连接,底面上装有上加热组,转动下臂以其一端枢接在一立柱上,并在其顶面上装有与上加热组相对应的下加热组,其特征在于A,连接在移动上臂底面上及连接在转动下臂顶面上的上、下加热组各主要包含有一加热块和两冷却夹块,两冷却夹块夹持在加热块的两侧;B,加热块和冷却夹块内各设有供液体介质流动的流道,该流道通过管路与冷、热介质槽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往复动力源以同步升降的两升降杆与移动上臂相连接,并在每一升降杆与移动上臂间设有一均压装置;该均压装置主要包含有一均压板、一弹簧、及一指针系,弹簧的上端可与升降杆相接触,下端固连在均压板上,指针系的指针与弹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均压板的底面四角上设有压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焊接装置,主要包括有一底座、两立柱、一横梁、一移动上臂、一往复动力源、一转动下臂及上、下两组加热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移动上臂和转动下臂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上、下加热组,每一加热组各主要包含有一加热块和夹持在其两侧的两冷却夹块,而且,加热块和冷却夹块内各设有供液体介质流动的流道。本实用新型能以化学焊接方式高质量地焊接聚乙烯类热收缩材料,特别是焊接成大口径热缩管。
文档编号B29C65/00GK2375441SQ9922692
公开日2000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1日
发明者宋建祥 申请人:宋建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