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多层塑料管的壁厚调节装置及挤出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32583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请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是一种用于生产多层塑料管的壁厚调节装置,其主要由一流道本体1,一第一调节芯杆2及一第二调节芯杆3组成。
[0031]所述流道本体I内形成有一外层熔体流道11和一内层熔体流道12,所述内层熔体流道12位于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内侧。
[0032]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具有一外层流进端111和一外层流出端112,所述外层流进端111与一外层熔体源相连。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以可自转地方式,方式如图1所示的轴孔配合(下同),设置于所述流道本体I上。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具有一第一端21和一第二端22,其中,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一端21为转动调节端且位于所述流道本体I外,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二端22为旋转式阀芯端且延伸入于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内并处于所述外层流进端111与所述外层流出端112间。较佳地,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的延伸方向。
[0033]所述流道本体I的外面于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处沿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外围形成有一第一固定底座4,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上套设有一第一法兰6,所述第一法兰6通过螺栓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底座4上。所述第一固定底座4与所述第一法兰6间于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处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凹槽40,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上形成有一第一环形凸起20,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40内,使得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在转动的过程中更为平稳可靠。
[0034]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一端21以改变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二端22的相位,调整范围可做到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的从全开到中间任意状态,再至全闭,藉此控制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内的外层熔体的流量。所述第一固定底座4上形成有一沿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周向环形设置的第一流量指示标记41。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上具有一第一流量指针24且所述第一流量指针24对应于所述第一流量指示标记41,藉此反映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内的流量情况。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量指示标记41采用略小于1/4圈的小孔环形阵列(9孔),当所述第一流量指针24指向水平位置的小孔(第I孔),代表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处于全开状态,此时节流为0,流量最大。转动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一端21,所述第一流量指针24每转过一个小孔,通流截面减小约为12%,当转至最后一小孔(第9孔),通流截面仅为5%。当所述第一流量指针24转至垂直状态,通流截面减小为0,完全关断。
[0035]为了达到更好地调整效果,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内面形成有一外层容置凹槽,所述外层容置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二端22,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二端22有部分容置于所述外层容置凹槽内。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一端21上形成有一第一锁紧环部8,所述第一锁紧环部8上具有第一锁紧螺孔80,当上述流量调节完毕时,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锁紧螺孔80内的第一锁紧螺栓以固定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一端21,使其不能自由转动,锁紧效果佳。
[0036]同理,所述述内层熔体流道12具有一内层流进端121和一内层流出端122,所述内层流进端121与一内层熔体源相连。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以可自转地方式设置于所述流道本体I上。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具有一第一端31和一第二端32,其中,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第一端31为转动调节端且位于所述流道本体I外,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第二端32为旋转式阀芯端且延伸入于所述内层熔体流道12内并处于所述内层流进端121与所述内层流出端122间。较佳地,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内层熔体流道12的延伸方向。
[0037]所述流道本体I的外面于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处沿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外围形成有一第二固定底座5,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上套设有一第二法兰7,所述第二法兰7通过螺栓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底座5上。所述第二固定底座5与所述第二法兰7间于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处形成有一第二容置凹槽50,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上形成有一第二环形凸起30,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0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50内,使得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在转动的过程中更为平稳可靠。
[0038]通过转动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第一端31以改变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第二端32的相位,调整范围可做到所述内层熔体流道12的从全开到中间任意状态,再至全闭,藉此控制所述内层熔体流道12内的内层熔体的流量。所述第二固定底座5上形成有一沿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周向环形设置的第二流量指示标记。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上具有一第二流量指针且所述第二流量指针对应于所述第二流量指示标记,藉此反映所述内层熔体流道12内的流量情况。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量指示标记采用略小于1/4圈的小孔环形阵列(9孔),当所述第二流量指针指向水平位置的小孔(第I孔),代表所述内层熔体流道12处于全开状态,此时节流为0,流量最大。转动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第一端31,所述第二流量指针每转过一个小孔,通流截面减小约为12%,当转至最后一小孔(第9孔),通流截面仅为5%。当所述第二流量指针转至垂直状态,通流截面减小为0,完全关断。
[0039]为了达到更好地调整效果,所述内层熔体流道12内面形成有一内层容置凹槽,所述内层容置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第二端32,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第二端32有部分容置于所述内层容置凹槽内。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第一端31上形成有一第二锁紧环部9,所述第二锁紧环部9上具有第二锁紧螺孔90,当上述流量调节完毕时,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锁紧螺孔90内的第二锁紧螺栓以固定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第一端31,使其不能自由转动,锁紧效果佳。
[0040]假设所述内、外层熔体为相同原料,所述外层挤出机和所述内层挤出机可连接同一熔体源。
[0041]实施例2:
[0042]请参见图3,图中所示的是一种用于生产多层塑料管的壁厚调节装置,其主要由一流道本体1,一第一调节芯杆2及一第二调节芯杆3组成。
[0043]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具有一外层流进端111和一外层流出端112,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具有一第一端21和一第二端22,其中,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一端21为转动调节端且位于所述流道本体I外,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二端22延伸入于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内并处于所述外层流进端111。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内形成一第一流道200,所述第一流道200具有一入口端201 (第一端位置)和一出口端202 (第二端位置),所述第一流道200的入口端201与一外层熔体源相连,所述第一流道200的出口端202对应于所述外层流进端111,当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转动,所述第一流道200的出口端202可选择性地与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的外层流进端111相连通或相隔断。较佳地,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的延伸方向。
[0044]所述流道本体I的外面于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处沿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外围形成有一第一固定底座4,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上套设有一第一法兰6,所述第一法兰6通过螺栓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底座4上。所述第一固定底座4与所述第一法兰6间于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处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凹槽40,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上形成有一第一环形凸起20,所述第一环形凸起20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40内,使得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在转动的过程中更为平稳可靠。
[0045]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一端21以改变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二端22的相位,调整范围可做到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的全开和全闭。本结构无中间状态,流量的大小根据提供外层熔体的挤出机控制。
[0046]为了达到更好地调整效果,所述外层熔体流道11内面形成有一外层容置凹槽,所述外层容置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二端22,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二端22有部分容置于所述外层容置凹槽内。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一端21上形成有一第一锁紧环部8,所述第一锁紧环部8上具有第一锁紧螺孔80,当上述流量调节完毕时,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锁紧螺孔80内的第一锁紧螺栓以固定所述第一调节芯杆2的第一端21,使其不能自由转动,锁紧效果佳。
[0047]所述述内层熔体流道12具有一内层流进端121和一内层流出端122,所述内层流进端121与一内层熔体源相连。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以可自转地方式设置于所述流道本体I上。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具有一第一端31和一第二端32,其中,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第一端31为转动调节端且位于所述流道本体I外,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第二端32为旋转式阀芯端且延伸入于所述内层熔体流道12内并处于所述内层流进端121与所述内层流出端122间。较佳地,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内层熔体流道12的延伸方向。
[0048]所述流道本体I的外面于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处沿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的外围形成有一第二固定底座5,所述第二调节芯杆3上套设有一第二法兰7,所述第二法兰7通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