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异型材全包覆共挤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223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异型材全包覆共挤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塑料异型材全包覆共挤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彩色全包覆共挤的原材料主要有ASA、PMMA、ABS、PVC等,其中ASA、ABS等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流动性好,物料在流道中挤出过程中不易出现分解焦糊现象,其全包覆共挤模具的流道性能的设计要求不高;相比之下,PVC材料最容易在模具流道内产生分解及焦糊情况,一旦出现焦糊,焦糊的料会粘结在模具型腔表面,刚开始会是一条或多条黄线出现在型材表面,接着会进一步加剧,面积增大,阻碍正常出料,这样在使用中要频繁的停机、拆模、清理、抛光后才能再装机,费时费力,所以PVC料的共挤流道的设计要求及加工精度很高,尤其是彩色PVC料全包覆共挤模具,而现有的彩色PVC料全包覆共挤模具(参见图1一图4)其彩色料进料口设置在汇流板上,流道路程长,存在急弯及死角,结构复杂,物料易滞留焦糊;输送流道存在死角,物料流动不畅;分配流道等宽等深,存在压力损失,而且末端有突变,易造成物料滞留;汇流增压处为圆弧设置,易产生滞留;同时还存在模头庞大,螺丝孔不好排布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彩色PVC料全包覆共挤模具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型材挤出效果好,兼容性高的塑料异型材全包覆共挤模具。
[000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塑料异型材全包覆共挤模具,包括有依次按顺序连接在一起的口模1、口模I1、汇流板、支架板、分流锥固定板、过渡板和模体,分流锥固定板内部中间固定有分流锥,与分流锥相连接有芯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模II上开设有彩色料进料口,口模II内位于芯体型腔的两侧设有两汇合增压腔;从彩色料进料口向下引伸设有两条圆滑的输送流道,分别为上输送流道和下输送流道,上输送流道引出两条圆滑的上分配流道分别通向芯体型腔两侧的汇合增压腔,下输送流道引出两条圆滑的下分配流道分别通向芯体型腔两侧的汇合增压腔,上、下分配流道分别在芯体型腔两侧的汇合增压腔处汇合并通向型腔;所述上、下分配流道的宽度和深度从各自对应输送流道的出口至两侧的汇合增压腔处均呈渐变式减小设置;所述汇合增压腔两侧为斜面设置,底部两边倒圆角;以上所述上下输送流道、上下分配流道、汇合增压腔均与彩色料进料口一起集中设置于口模II上。
[0005]为了减小物料在输送流道内的阻力,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下输送流道的截面均设置成矩形,矩形的顶角倒圆角设置。
[0006]本实用新型所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0007]I)彩色料进料口及全部流道均布置在一块模板口模II上,流道开放部分面积小,减小了两块模板之间的反向压力,不易漏料。
[0008]2)上下输送流道尖点得到改善,料流行进阻力减小。
[0009]3)上下分配流道宽度及深度渐变减小,不存在突变,流道总体积减小了。
[0010]4)汇合增压腔两侧设置为斜面,底部两边倒圆角,可以使料流行进更顺畅。
[0011]5)模具整体结构紧凑,模头体积避免过于庞大,同时对共挤材料的兼容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现有的全包覆共挤模具中口模II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现有的全包覆共挤模具中汇流板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1中A-A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现有的全包覆共挤模具中汇合增压腔断面示意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口模II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19]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汇流板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0]图9是图7中B-B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汇合增压腔断面示意图。
[0022]图中:I一口模II,2—输送流道,3—分配流道,4一彩色料进料口,5—汇流板,6—芯体,7—分流锥,8—口模I,9一支架板,10—分流锥固定板,11一过渡板,12—模体,13—上输送流道,14 一上分配流道,15—下输送流道,16—下分配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见图5-图10,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塑料异型材全包覆共挤模具,包括有依次按顺序连接在一起的口模I 8、口模II 1、汇流板5、支架板9、分流锥固定板10、过渡板11和模体12,分流锥固定板内部中间固定有分流锥7,与分流锥相连接有芯体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模II上开设有彩色料进料口 4,口模II内位于芯体型腔的两侧设有两汇合增压腔;从彩色料进料口向下引伸设有两条圆滑的输送流道,分别为上输送流道13和下输送流道15,上输送流道引出两条圆滑的上分配流道14分别通向芯体型腔两侧的汇合增压腔,下输送流道引出两条圆滑的下分配流道16分别通向芯体型腔两侧的汇合增压腔,上、下分配流道分别在芯体型腔两侧的汇合增压腔处汇合并通向型腔;所述上、下分配流道的宽度和深度从各自对应输送流道的出口至两侧的汇合增压腔处均呈渐变式减小设置;所述汇合增压腔两侧为斜面设置,底部两边倒圆角;以上所述上下输送流道、上下分配流道、汇合增压腔均与彩色料进料口一起集中设置于口模II上。
[0024]为了减小物料在输送流道内的阻力,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下输送流道13、15的截面均设置成矩形,矩形的顶角倒圆角设置。
【主权项】
1.一种塑料异型材全包覆共挤模具,包括有依次按顺序连接在一起的口模1、口模I1、汇流板、支架板、分流锥固定板、过渡板和模体,分流锥固定板内部中间固定有分流锥,与分流锥相连接有芯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模II上开设有彩色料进料口,口模II内位于芯体型腔的两侧设有两汇合增压腔;从彩色料进料口向下引伸设有两条圆滑的输送流道,分别为上输送流道和下输送流道,上输送流道引出两条圆滑的上分配流道分别通向芯体型腔两侧的汇合增压腔,下输送流道引出两条圆滑的下分配流道分别通向芯体型腔两侧的汇合增压腔,上、下分配流道分别在芯体型腔两侧的汇合增压腔处汇合并通向型腔;所述上、下分配流道的宽度和深度从各自对应输送流道的出口至两侧的汇合增压腔处均呈渐变式减小设置;所述汇合增压腔两侧为斜面设置,底部两边倒圆角;以上所述上下输送流道、上下分配流道、汇合增压腔均与彩色料进料口一起集中设置于口模II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异型材全包覆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输送流道的截面均设置成矩形,矩形的顶角倒圆角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塑料异型材全包覆共挤模具,包括口模Ⅰ、口模Ⅱ、汇流板、支架板、分流锥固定板、过渡板和模体,分流锥固定板内部固定有分流锥,与分流锥相连接有芯体,口模Ⅱ上设有彩色料进料口,口模Ⅱ内位于芯体型腔的两侧设有两汇合增压腔;从彩色料进料口向下引伸设有上输送流道和下输送流道,上输送流道引出两条上分配流道分别通向芯体型腔两侧的汇合增压腔,下输送流道引出两条下分配流道分别通向芯体型腔两侧的汇合增压腔,上、下分配流道分别在芯体型腔两侧的汇合增压腔处汇合并通向型腔;上、下分配流道的宽度和深度均呈渐变式减小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型材挤出效果好,兼容性高,主要用在彩色料塑料异型材成型加工之中。
【IPC分类】B29C47-12, B29C47-04
【公开号】CN204451126
【申请号】CN201420828612
【发明人】张功勇, 陈国林
【申请人】大冶市中德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