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开炼机中的辊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947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开炼机中的辊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炼机的零部件,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开炼机中的辊筒。
【背景技术】
[0002]开炼机是用来制备塑炼胶、混炼胶或进行热炼、出型的一种辊筒外露的炼胶机械,根据不同产品的工艺要求,开炼机中的一对辊筒在碾压物料时需要对物料进行加热或者冷却。通常的辊筒结构包括辊筒外壳、设置在辊筒外壳内的本体、贯穿辊筒外壳以及本体的流体通道,本体侧壁上开设有螺旋状的凹槽,辊筒外壳的侧壁与本体的侧壁相贴邻,凹槽与辊筒外壳的侧壁形成供流体流通的流通腔,本体的两端壁与辊筒外壳的两端壁之间预留有预定的空间(空间较小),距离流体通道的进液端较远的预定空间为第一空间,距离流体通道的进液端较近的预定空间为第二空间,则流体通道依次与第一空间、螺旋状凹槽以及第二空间相连通,供流体流通,通过控制流体的温度,从而实现对辊筒碾压物料的加热或者是冷却。但是,该设备却存在以下问题:通过流体通道进入所述辊筒内的流体是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该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通过平直的流体通道进入第一空间时,具有较大的冲力,对构成该第一空间的辊筒外壳的端壁的冲击力较大,长期使用,破坏该辊筒外壳内的结构,甚至导致漏油等事故的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缩短辊筒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辊筒。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应用于开炼机中的棍筒,包括两端开口的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本体、与外壳两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辊轴以及第二辊轴;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辊轴以及所述第二辊轴围成一用于容置所述本体的内腔,所述外壳的侧壁与所述本体的侧壁相贴合,且所述第一辊轴与所述本体之间围成一第一空腔,所述第二辊轴与所述本体之间围成一第二空腔;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的螺旋凹槽,任一螺旋凹槽与所述外壳的侧壁内侧围成用于供液体流通的热交换通道;一液体流通通道穿过所述第一辊轴延伸至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液体流通通道与所述外壳及所述本体固定连接且轴线重合,所述液体流通通道内径向设置有一阻断板,将所述液体流通通道分隔为进液段以及出液段,所述进液段邻近所述第二空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出液段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的贯穿孔,便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若干的贯穿孔进入所述出液段内,一进液管套设于所述液体流通通道内,且该进液管的端部伸入所述进液段内,所述液体流通通道邻近所述第二辊轴的一端连接有若干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数量与所述螺旋凹槽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液体流通管道的进液段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螺旋凹槽相连通,所述螺旋凹槽远离所述连接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于所述第二空腔内固设有一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包括环状的固定部以及固设于所述固定部内的弹性部,所述固定部固设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弹性部为与所述固定部的内侧边缘相连接的圆台侧壁,所述弹性部的较小端与所述进液段的端部相接触,所述弹性部的较大端邻近所述第二辊轴,所述弹性部设有若干条缺口,任一条缺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弹性部的较小端,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弹性部的较大端,当所述弹性部受到所述进液段的压力时,所述弹性部向所述固定部所在平面收缩。
[0006]进一步地,所述阻断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进液管穿过的通孔,用于定位所述进液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条缺口在所述固定部所在平面上的投影是沿所述固定部的径向方向。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为弹性金属片。
[0009]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辊筒,用于开炼机,能根据不同产品的工艺要求,对需要碾压的物料进行加热或者冷却处理,且内部结构合理,保证产品的正常及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示的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的保护件的俯视图;
[0012]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辊筒100、外壳10、本体20、第一辊轴30、第二辊轴40、第一空腔11、第二空腔12、螺旋凹槽21、液体流通通道50、进液段51、出液段52、贯穿孔521、进液管53、连接管道55、保护件60、固定部61、弹性部62、缺口 621。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4]实施例1
[0015]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示的辊筒100,包括两端开口的外壳10、设置于外壳10内的本体20、与外壳10两端固定连接的第一辊轴30以及第二辊轴40。
[0016]所述外壳10与所述第一辊轴30以及所述第二辊轴40围成一用于容置所述本体20的内腔。所述外壳10的侧壁内侧与所述本体20的侧壁外侧相贴合。且所述第一辊轴30与所述本体20之间围成一第一空腔11,所述第二辊轴40与所述本体20之间围成一第二空腔12。
[0017]所述本体20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的螺旋凹槽21,任一螺旋凹槽21与所述外壳10的侧壁内侧围成用于供液体流通的热交换通道。
[0018]—液体流通通道50穿过所述第一辊轴30延伸至所述第二空腔12内,且所述液体流通通道50与所述外壳10及所述本体20的轴线重合。所述液体流通通道50内径向设置有一阻断板(图未标),将所述液体流通通道50分隔为进液段51以及出液段52,所述进液段51邻近所述第二空腔12,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1内的出液段5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的贯穿孔521,便于所述第一空腔11内的液体通过所述若干的贯穿孔521进入所述出液段52内,进而被排出所述辊筒100。
[0019]一进液管53套设于所述液体流通通道50内,且该进液管53的端部伸入所述进液段51内。可以理解,所述阻断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进液管53穿过的通孔,用于定位所述进液管53。
[0020]所述液体流通通道50邻近所述第二辊轴40的一端连接有若干的连接管道55,所述连接管道55的数量与所述螺旋凹槽21的数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