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蒸汽回收及汽液分离功能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6569发布日期:2018-11-23 19:2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服装后整理用的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蒸汽回收及汽液分离功能的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的具有蒸汽回收及汽液分离功能的蒸汽发生装置在使用状态下伴随于蒸汽锅炉(也可称“主锅炉”,以下同)设置,与蒸汽锅炉的蒸汽输出管路连接并相通,作为蒸汽锅炉的追加供汽装置或称辅助供汽装置,为蒸汽锅炉的节能提供技术保障;上面提及的纺织服装后整理的典型的例子如利用蒸汽熨斗熨烫服饰或类似的针纺织产品。

如业界所知,由于在蒸汽熨斗工作过程中(即在熨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即多余的冗余蒸汽,因而如果不将该冗余蒸汽回收,那么毫无疑问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并且有悖目前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节能型经济精神。

上面提及的蒸汽发生装置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如CN205388303U(全自动电加热蒸汽发生器)、CN201093470Y(一种空压式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和CN203771369U(改进型电加热蒸汽发生器),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专利并不具有回收多余蒸汽而体现节能的功能。

CN102200273B推荐有“用于混合能环保蒸汽发生器的余热回收系统”,该专利虽然能兑现其说明书第0013至0020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对于作为纺织服装后整理用的产汽装置回收冗余蒸汽不具有启示意义。

CN106835660A提供有“蒸汽加热循环系统、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熨烫机”,该专利的建树在于:解决了先有技术不能对回气管中的蒸汽进行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具体的方案是:采用一回收蓄水桶和一冷却水桶,将回收蓄水桶设置在上部开口(专利称冷却水进水口)的前述冷却水桶内,并且将回气管与设置在回收蓄水桶上部的回气管接入口连接,将回收蓄水桶下部(底部)的回水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回水水泵连接以及将冷却水桶底部的冷却水出水口通过相应的管路与冷却水泵连接。具体的工作原理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60至0061段。

上述CN106835660A客观上具有说明书第0014段归纳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其是通过由回气管引入至回收蓄水桶内的回收蒸汽以热传递的形式对冷却水桶内的水加热的,又由于在回收蓄水桶将冷却水桶内的水在以热传递方式即以隔套加热方式加热的过程中,自回气管引入回收蓄水桶内的蒸汽冷凝成了水,因而增加了环节,从而存在较大的能耗损;其二,由于冷却水桶处于暴露状态,因而存在不可避免的向外界热扩散情形,于是同样造成热能损耗;其三,由于需要配备前述的回水水泵以及冷却水泵,因而既致使结构复杂而提高整个装置的成本,又不利于节省电能消耗并且增加日常维护难度及工作量。

毫无疑问,回收蒸汽的零损耗能够名副其实地体现极致的节能效果,并且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如CN206361672U介绍有“一种蒸汽发生装置”,适用于蒸汽熨斗,其是将蒸汽回收管产生的多余蒸汽引入盛水容器内,使盛水容器内的水温提高,以节省设置在盛水容器底部的电加热管将水加热并汽化的电能消耗,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30段至0031段。该专利能如实地体现说明书第0021至0024段所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不可避免的不足:由于其是通过蒸汽回收管直接将多余的蒸汽回引至盛水容器(该盛水容器实质上为蒸汽发生罐)内的,又由于在盛水容器底部的电加热管的工作下,盛水容器也在产生蒸汽,于是当回收的蒸汽由蒸汽回收管一下子即全部引入盛水容器,那么盛水容器内的蒸汽压力会大于蒸汽回气管的压力,致使蒸汽回收管内的蒸汽无法进入盛水容器,在这种情况下,蒸汽回收管的作用聊胜于无甚至形同虚设。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与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产品试验中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由回气管回收的回收蒸汽以热传递、热对流和/或热辐射的方式向外界扩散而藉以显著提高回收蒸汽的利用效果、有利于将由回气管回收的回收蒸汽在分离液滴的同时直接引入蒸汽再生罐而藉以显著增进蒸汽再生罐的产汽效率并且节省蒸汽再生罐的电能消耗、有益于防止回气管受蒸汽再生罐内的蒸汽压力影响而藉以保障回气管将回收蒸汽顺利地引入蒸汽再生罐、有便于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制作与日常维护以及体现经济廉价的具有蒸汽回收及汽液分离功能的蒸汽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具有蒸汽回收及汽液分离功能的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一蒸汽再生罐,该蒸汽再生罐在使用状态下伴随于汽锅炉的一侧设置,在蒸汽再生罐的顶部连接有一与蒸汽再生罐的罐腔相通的用于将罐腔内的再生蒸汽引出的再生蒸汽引出管,该再生蒸汽引出管在使用状态下与蒸汽锅炉的蒸汽输出管路连接并且相通,在蒸汽再生罐的底部设置有一与所述罐腔相通的蒸汽再生罐排污接口;一用于对罐腔内的由回收蒸汽冷凝而演变成的水加热并汽化的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蒸汽再生罐的下侧部并且探入所述罐腔内;一回气管,该回气管的一端与蒸汽再生罐的侧部固定,而该回气管的中部以及另一端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分支管与用汽装置连接,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汽液分离机构,该汽液分离机构设置在所述的罐腔内,所述回气管的一端伸展到汽液分离机构并且处于由汽液分离机构蔽护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蒸汽再生罐以纵向状态设置在一再生罐机架上,并且在该再生罐机架上设置有一电气控制器;在蒸汽再生罐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罐腔相通的安全放空阀、压力表和一罐腔再生蒸汽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再生蒸汽引出管的管路上设置有一再生蒸汽引出管电磁阀;在蒸汽再生罐的侧部设置有一同样与罐腔相通的罐腔液位显示管;所述电加热装置、汽液分离机构、再生蒸汽引出管电磁阀和罐腔再生蒸汽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在所述回气管的一端配设有一回气管启闭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蒸汽再生罐的侧部并且大体上位于蒸汽再生罐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一与所述罐腔相通的检修孔,在对应于该检修孔的位置设置有一检修孔启闭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蒸汽再生罐的外壁上设有保温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蒸汽再生罐的罐腔内设置有一罐腔液位传感器,该罐腔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的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检修孔启闭装置包括一接管和一接管盖,接管朝向所述检修孔的一端与蒸汽再生罐固定,在接管朝向接管盖的一端构成有一接管法兰,接管盖通过接管盖螺栓与接管法兰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管固定座和电加热管,电加热管固定座与所述蒸汽再生罐的下侧部固定,电加热管与电加热管固定座固定并且位于所述罐腔内,该电加热管由线路与所述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汽液分离机构包括汽液分离罐、浮球阀、浮球和汽液分离罐液位传感器,汽液分离罐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蒸汽再生罐的罐腔内,在该汽液分离罐的顶部开设有一回收蒸汽引出口,而在汽液分离罐的底部配接有一溢流接管,该溢流接管通过三通接头与连接管路连接,而连接管路与所述的蒸汽锅炉连接,在该连接管路上配接有一溢流电磁阀,浮球阀位于罐腔内,该浮球阀与汽液分离罐固定并且与汽液分离罐腔相通,浮球位于罐腔内并且通过浮球杆与浮球阀连接,汽液分离罐液位传感器在对应于所述回收蒸汽引出口的位置与所述蒸汽再生罐固定并且途经回收蒸汽引出口伸展到所述的汽液分离罐腔内,所述回气管的一端伸展到汽液分离罐腔内并且向下折展有一回气管弯头,所述的浮球阀、汽液分离罐液位传感器以及溢流电磁阀与所述的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汽液分离罐的侧壁上配接有一汽液分离罐液位显示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蒸汽再生罐的罐腔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浮球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一浮球限位板,在所述溢流管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三通接头的下方的位置配设有一汽液分离罐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增设了汽液分离机构并且将汽液分离机构设置在蒸汽再生罐的罐腔内,因而能避免由回气管回收的回收蒸汽以热传递、热对流和/或热辐射的方式向外界扩散,得以显著提高回收蒸汽的利用效果;之二,由于将回气管的一端伸展到汽液分离机构,由汽液分离机构将回收蒸汽中的液滴分离的同时使回收蒸汽直接进入蒸汽再生罐,因而得以显著增进蒸汽再生罐的产汽效率并且节省蒸汽再生罐的电能消耗;之三,由于伸展到汽液分离机构的回收管处于由汽液分离机构的蔽护状态,避免回收管的出气口直接面对罐腔,因而能有效地防止回收管受蒸汽再生罐的蒸汽压力影响而保障将回收蒸汽在汽液分离的同时顺利地引入蒸汽再生罐;之四,由于整体结构简练,因而既可方便制作与维护,又能体现良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的蒸汽再生罐的再生蒸汽引出管与蒸汽锅炉的蒸汽输出管路连接以及回气管的分支管与用汽装置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之类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便于公众方便阅读本实用新型,因而并非意味着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只要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实施范畴。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蒸汽再生罐1,该蒸汽再生罐1在使用状态下伴随于由图2示意的汽锅炉2的一侧设置,这里所称的“伴随于”是指:将蒸汽再生罐1设置在蒸汽锅炉2的一侧,本实施例为右侧,在蒸汽再生罐1的顶部连接有一与蒸汽再生罐1的罐腔11相通的用于将罐腔11内的再生蒸汽引出的再生蒸汽引出管12,该再生蒸汽引出管12在使用状态下与蒸汽锅炉2的蒸汽输出管路21(图2示)连接并且相通,在蒸汽再生罐1的底部设置有一与前述罐腔11相通的蒸汽再生罐排污接口13,在该蒸汽再生罐排污接口13上配接有一排污阀131;示出了一用于对罐腔11内的由回收蒸汽冷凝而演变成的水加热并汽化的电加热装置3,该电加热装置3设置在前述蒸汽再生罐1的下侧部并且探入前述罐腔11内;示出了一回气管4(也可称“蒸汽回收管”,以下同),该回气管4的一端与蒸汽再生罐1的侧部固定,而该回气管4的中部以及另一端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分支管41与由图2示意的用汽装置5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汽液分离机构6,该汽液分离机构6设置在前述的罐腔11内,前述回气管4的一端伸展到汽液分离机构6并且处于由汽液分离机构6蔽护的状态。

继续见图1,前述的蒸汽再生罐1以纵向状态设置在一镂空的框架状构造的一再生罐机架7上,并且在该再生罐机架7的前侧下部设置有一电气控制器8;在蒸汽再生罐1的顶部设置有与前述罐腔11相通的安全放空阀14a、压力表14b和一罐腔再生蒸汽压力传感器14c;在前述再生蒸汽引出管12的管路上设置有一再生蒸汽引出管电磁阀121;在蒸汽再生罐1的侧部设置有一同样与罐腔11相通的罐腔液位显示管15;前述电加热装置3、汽液分离机构6、再生蒸汽引出管电磁阀121和罐腔再生蒸汽压力传感器14c与前述电气控制器8电气连接;在前述回气管4的一端配设有一回气管启闭阀42。

由图1所示,在前述蒸汽再生罐1的侧部并且大体上位于蒸汽再生罐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一与前述罐腔11相通的检修孔16,在对应于该检修孔16的位置设置有一检修孔启闭装置161。

优选地,在前述蒸汽再生罐1的外壁上设有保温层14d,藉由保温层14d起到对蒸汽再生罐1的保温作用,防止以热辐射及热传递的形式向外界散失热量,体现节能,具体而言,减少前述电加热装置3的能耗。

在前述蒸汽再生罐1的罐腔11内设置有一罐腔液位传感器17,该罐腔液位传感器17与前述的电气控制器8电气连接。由图1所示,罐腔液位传感器17具有一高液位传感头171、一低液位传感头172和一公共端传感头173,当罐腔11内的液位降低至低液位传感头172探及或称感知的程度时,由罐腔液位传感器17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器8,由电气控制器8发出指令而使前述的电加热装置3停止工作(即停止加热),以避免罐腔11出现干烧,起到保护电加热装置3以及避免引发事故的作用。罐腔11内的液位处于高液位时,则依据前述道理由罐腔液位传感器17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器8,前述电加热装置3处于工作状态,对罐腔11内的液体加热并使其汽化。罐腔11内的蒸汽压力由罐腔再生蒸汽压力传感器14感知并反馈给电气控制器8,而罐腔11内的蒸汽压力值可由压力表14b揭示,当罐腔11内的蒸汽压力超值时,则可由安全放空阀14a起到卸压作用。在前述用汽装置5用汽时,则在电气控制器8的控制下开启再生蒸汽引出管电磁阀121,由再生蒸汽引出管12将再生蒸汽引至前述的蒸汽输出管路21。

继续见图1,前述的检修孔启闭装置161包括一接管1611和一接管盖1612,接管1611朝向前述检修孔16的一端与蒸汽再生罐1焊接固定,在接管1611朝向接管盖1612的一端构成有一接管法兰16111,接管盖1612通过接管盖螺栓16121与接管法兰16111固定。

前述的电加热装置3包括电加热管固定座31和电加热管32,电加热管固定座与前述蒸汽再生罐1的下侧部固定,电加热管32与电加热管固定座31固定并且位于前述罐腔11内,该电加热管32由线路321即电源线与前述电气控制器8电气连接。

继续见图1,前述的汽液分离机构6包括汽液分离罐61、浮球阀62、浮球63和汽液分离罐液位传感器64,汽液分离罐61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蒸汽再生罐1的罐腔11内,在该汽液分离罐61的顶部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回收蒸汽引出口611,而在汽液分离罐61的底部配接有一溢流接管612,该溢流接管612通过三通接头6124与连接管路6123连接,而连接管路6123与前述的蒸汽锅炉2连接,在该连接管路6123上配接有一溢流电磁阀6121,浮球阀62位于罐腔11内,该浮球阀62与汽液分离罐61固定并且与汽液分离罐腔613相通,浮球63位于罐腔11内并且通过浮球杆631与浮球阀62连接,汽液分离罐液位传感器64在对应于前述回收蒸汽引出口611的位置与前述蒸汽再生罐1固定并且途经(即对应于)回收蒸汽引出口611伸展到前述的汽液分离罐腔613内,前述回气管4的一端伸展到汽液分离罐腔613内并且向下折展有一回气管弯头43,前述的浮球阀62、汽液分离罐液位传感器64以及溢流电磁阀6121与前述的电气控制器8电气连接。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汽液分离罐腔613内的液体在浮球阀62的作用下进入罐腔11,而浮球阀62的启闭取决于浮球63的浮动状态。前述汽液分离罐液位传感器64具有一高液位感知头641、低液位感知头642和公共端感知头643,当汽液分离罐腔613内的液位低至由低液位感知头642感知的程度时,由汽液分离罐液位传感器64将信号反馈给前述电气控制器8,由电气控制器8发出指令而使前述电加热装置3暂停工作。当汽液分离罐腔613内的液位高至由高液位感知头641感知的程度时,同样由汽液分离罐液位传感器64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器8,由电气控制器8向前述溢流电磁阀6121发出指令,使溢流电磁阀6121开启,使汽液分离罐腔613内的液体依次经溢流接管612、溢流电磁阀6121和连接管路6123引入前述的蒸汽锅炉。

在前述汽液分离罐61的侧壁上配接有一汽液分离罐液位显示管614;在前述蒸汽再生罐1的罐腔11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浮球63的下方的位置固定有一浮球限位板111,在前述溢流管61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三通接头6124的下方的位置配设有一汽液分离罐排污阀6122。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可以以手动方式开启汽液分离罐排污阀6122将汽液分离罐腔613内的液体排除。

请参见图2,申请人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在图2中示出了上面已提及的蒸汽锅炉2,在该蒸汽锅炉2的左侧设有一储水箱9(也可称“储液箱”),由于该储水箱9并不是必备的,因此当具有储水箱9时,则前述的连接管路6123与储水箱9连接,而当摒弃储水箱9时,则前述的连接管路6123直接与蒸汽锅炉2的进水口或称进水管连接。在图2中还示出了复数个熨烫台10。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再生罐1位于蒸汽锅炉2的右侧,即位于蒸汽锅炉2与复数个熨烫台10中的处于左边的一个熨烫台之间。在前述蒸汽输出管路21上并且在对应于熨烫台10的上方的位置连接有蒸汽分流管211,在蒸汽分流管211的末端设有用汽装置进汽管接口2111。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用汽装置5为蒸汽熨斗,但并不仅仅局限于蒸汽熨斗,其它类似的适合于对织物后整理的用汽工具均应视为用汽装置5的范畴。以本实施例举证的由蒸汽熨斗充任的用汽装置5为例,由用汽装置进汽管51将前述的用汽装置进汽管接口2111与用汽装置5的入汽口连接,而用汽装置5即蒸汽熨斗的多余蒸汽出气口由前述的分支管41连接。

用汽装置5即蒸汽熨斗在工作过程中即在对服饰熨烫过程中产生的多余蒸汽依次经前述的多余蒸汽出气口、分支管41和回气管4引入汽液分离罐腔613内,此时设置在回气管4的管路上的回气管启闭阀42(手动操作)处于开启状态,而前述的溢流电磁阀6121及汽液分离罐排污阀6122俱处于关闭状态。与此同时,蒸汽锅炉2内的蒸汽依次经蒸汽输出管路21(配置在蒸汽输出管路21上的阀212处于开启状态)、蒸汽分流管211、用汽装置进汽管接口2111、用汽装置进汽管51进入用汽装置5,即进入蒸汽熨斗。

由回气管4引入汽液分离罐腔613内的回收蒸汽中的液滴被截留在汽液分离罐腔613内,而汽液分离罐腔613内的回收蒸汽即分离了液滴后的回收蒸汽经回收蒸汽引出口611进入罐腔11,再在电加热装置3的工作下形成高温蒸汽并经再生蒸汽引出管12(于生蒸汽引出管电磁阀121处于开启状态)汇入前述的蒸汽输出管路21。在前述过程中,由于回气管4的一端在汽液分离罐腔613内向下折展有一回气管弯头43,加上回气管4的一端由汽液分离罐61蔽护而非直接暴露于罐腔11,因而不会因罐腔11内蒸汽压力大于回气管4的压力的压差影响回气管4的顺利回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