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135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
在以煤油、气为燃料的工厂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热能随烟气白白地从烟囱中放掉。有些工厂为了生产用蒸汽,又再用燃料单烧锅炉来供汽;也有的工厂为了在窑上产汽,在窑炉的高温区安装蒸汽锅炉,既增加了窑炉的耗燃料量,又影响了二次热风预热温度;也有的工厂为了利用烟气余热,安装了造价很高的烟管余热锅炉,为了克服烟管对烟气的阻力,不得不用排风机排烟,在利用余热的同时,增加了电能的消耗。ZL93207488.X公布了一种“倾斜式热管余热炉”解决了了上述部分难题,但这种余热锅炉要用很多根直形热管,每根热管都要穿过锅筒,制造难度大,热管损坏后很难检查,难以修复。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烟气阻力小,不用风机、节能,运行中热管可调,不积灰、不结垢、使用寿命长,加工安装方便,投资比烟管式锅炉低的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中有含蒸汽发生器的锅筒,位于烟道上的吸热室,锅筒中有至少一组放热管束,吸热室中置于烟道处有至少一组吸热管束,导汽管将吸热管束和放热管束上部连通,液导管将吸热管束和放热管束下部连通(参见


图1~
图14)锅筒可做成卧式也可做成立式。
上述的导汽管上装有测温计(参见
图1),可随时测出热管工质的最高工作温度。
上述的液导管的顶部装有排气管和排气阀(参见
图1),用于排放不凝气。
上述的液导管的中下部装有随时可测试工作状态下的液位变化状况的液位测试仪(参见
图1)。
上述的液导管的底部装有可补充工质的补液管和补液控制阀(参见
图1)。
上述的吸热管束、放热管束分别为一组(参见
图1)。
上述的吸热管束和放热管束分别为二组(参见图5)。
上述的吸热管束形状分别为U型(参见图3)。
上述的吸热管束、放热管束形状分别为鼠笼型(参见图6)。
上述的吸热管束、放热管束形状分别为列管型或螺旋型(参见
图1、
图10)。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吸热室的烟气进出口打开,在原烟道上的吸热室进出口之间用闸板将烟气关死。烟气进入吸热室后,把吸热管束中的工质加热汽化后沿导汽管导入放热管束中,工质的汽态潜热传给锅筒中的水而变成液态,再经导液管下降流到吸热管束中再吸热汽化……,如此不断地将烟气中的热传给锅筒中的水,使水汽化变为有用的蒸汽。如此可按要求生产出0~6.0MPa的蒸汽,其产汽量由烟气的量及温度所含可利用的热能而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热管束,可采用多排U型,多排列管型,单层鼠笼型,多层鼠笼型,多层螺旋型,单层螺旋型等多种类型。
本实用新型可充分利用烟气余热,热效率高,烟气阻力小,不用风机、不用电、节能,运行中热管可调,不积灰、不结垢、使用寿命长,加工安装方便,投资比烟管式锅炉低。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分离式列管卧式余热锅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分离式U型管卧式余热锅炉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串联高效分离式热管立式余热锅炉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安装在圆形煤气炉上的单层鼠笼型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安装在方形阶梯式煤气发生炉上的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结构示意图。
图8为燃煤分离式热管卧式蒸汽锅炉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左视图。
图10为分离式热管余热热风炉。
图11为板状材料分离式热管余热干燥窑炉结构示意图。
图12为
图11的左视图。
图13为散状物料分离式热管余热干燥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
图13的左视图。
实施例1
图1、图2给出了本实施例1——分离式列管卧式余热锅炉结构示意图。吸热室1位于烟道2的上方。一组列管式吸热管束3置于其内。含蒸汽发生器的锅筒4内有一组列管式放热管束5。锅筒4上有蒸汽出口6、排污出口7。装有测温计8的导汽管9的两端分别与吸热管束和放热管束上部连通。液导管10的两端分别与吸热管束和放热管束下部连通。液导管的顶部装有排气管11、排气阀12,其中下部装有液位测试仪13,而其底部装有可补充工质的补液管14,补液控制阀15。
实施例2图3、图4给出了实施例2——分离式U型管卧式余热锅炉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2基本与实施例1同,不同处是吸热管束和放热管束的形状为U型。
实施例3图5给出了实施例3——串联高效分离式热管立式余热锅炉结构示意图。在位于烟道16的上方加热室17内配置了两组吸热管束18、19,含液体进口20和排污口21的锅筒30内装有一组多层螺旋型放热管束22,导汽管23将吸热管束18和放热管束22上部连通。液导管24的两端分别与吸热管束18和放热管束22下部连通。含蒸汽出口25和排污口26的锅筒32内装有一组多层鼠笼型放热管束27,导汽管28将吸热管束19和放热管束27上部连通。液导管29的两端分别与吸热管束19和放热管束27的下部连通。液导管24、29顶部分别有排气管37、排气阀31,中下部分别有液位置显示器36底部分别装补液管33、补液控制阀34。蒸汽连通管35将锅筒30、32连通,提高蒸汽温度。
实施例4图6给出了实施例4——装在圆形煤气炉上的分离式热管余热管蒸汽锅炉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4基本与实施例3同,不同处是加热室置于圆形煤气炉38中,只采用一组单层鼠笼式吸热管束和一个锅筒。
实施例5
图7给出了实施例5——装在方形阶梯式煤气发生炉上的分离式热管蒸汽锅炉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5基本与实施例4同,不同处是加热室置于方形阶梯式煤气发生炉39上。
参见图6、图7,在煤气炉的热管系统中,吸热管束将煤气炉中氧化带炉壁的热量吸收后,降低了炉壁的温度,减轻了炉渣对炉壁的粘接现象,对排除炉渣有利,在蒸汽发生器中产生的蒸汽又用于针孔的汽封和煤的气化之用,不但降低了煤气炉的造价,而且彻底解决了原煤气发生炉由于水夹套结垢而造成的烧红、鼓包、烧穿事故。
实施例6图8、图9给出了实施例6——燃煤分离式热管卧式蒸汽锅炉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6基本与实施例2同,不同处是加热室40置于烟道41和炉膛42上,以燃煤供热,吸热管束43采用列管型。
实施例7
图10给出了实施例7——分离式热管余热风炉结构示意图。多层螺旋型吸热管束44置于吸热室45中,单层螺旋型放热管束46置于锅筒47中,导汽管48将吸热管束和放热管束的上部连接,液导管49将吸热管束和放热管束的下部连接,冷风从锅筒底部冷风进口50进入锅筒中经放热管束后成热风从热风出口51排出。
实施例8
图11、
图12给出了实施例8——板状材料分离式余热干燥窑炉结构示意图。列管式吸热管束52、列管式放热管束53分别置于置于烟道54上的吸热室58和锅筒——干燥室55中,待干燥的物料从干燥室进口56进入干燥室中经干燥后从其出口57放出。
实施例9
图13、
图14给出了实施例9——散状物料分离式热管余热干燥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9基本与实施例8相同,不同处是湿物料从干燥室上的漏斗59进入,干燥后从其下部的出口60流出。
权利要求1.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锅炉中有含蒸汽发生器的锅筒,位于烟道上的吸热室,锅筒中有至少一组放热管束,吸热室中置于烟道处有至少一组吸热管束,导汽管将吸热管束和放热管束上部连通,液导管将吸热管束和放热管束下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汽管上装有测温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导管的顶部装有排气管及排气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导管的中下部装有随时可测试工作状态下的液位变化状况的液位测试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导管的底部装有可补充工质的补液管和控制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管束、放热管束分别为一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管束、放热管束分别为二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管束、放热管束形状分别为U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管束、放热管束形状分别为鼠笼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管束、放热管束形状分别为列管型或螺纹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热管余热蒸汽锅炉。其特征是有含蒸汽发生器的锅筒,位于烟道上的吸热室,锅筒中有至少一组放热管束,吸热室中置于烟道处有至少一组吸热管束,导汽管将吸热管束和放热管束上部连通,液导管将吸热管束和放热管束下部连通。可充分利用烟气余热,热效率高,烟气阻力小,不用风机,节能,运行中热管可调,不积灰、不结垢、使用寿命长,加工安装方便,投资比烟管式锅炉低。
文档编号F22B33/18GK2296950SQ9723733
公开日1998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8日
发明者方尚华 申请人:方尚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