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煤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1538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型煤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尤其是以型煤为燃料的锅炉。
燃烧型煤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但型煤燃点较高,起火时不易点燃,现有的锅炉在炉膛部分大都没有采取保温措施,因此若以型煤为燃料则容易产生夹生、火不旺、型煤燃烧不彻底、热效率低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火快、型煤燃烧充分、热利用率高的型煤锅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型煤锅炉包括落灰膛、燃烧室和炉胆,燃烧室四周有用耐火材料砌成的保温层,其侧壁上带有通风口;燃烧室的上方通过火道与聚燃室相通;聚燃室与燃烧室之间的夹层通过连通管与炉胆相通;燃烧室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吹风管。
燃烧室下方的吹风管与落灰膛相通,燃烧室上方的吹风管为位于夹层内的环状管,其出风口向下并与燃烧室相通。
炉胆内设有热效管,该热效管一端与聚燃室相通,另一端与排烟口相通。
排烟口上设有封火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燃烧室四周的耐火材料有保温的作用,可以防止热量散失,有利于燃料燃烧;型煤开始燃烧后,通过燃烧室上、下方设置的吹风管向燃烧室内吹风助燃,可以使型煤彻底燃烧,不会产生夹生现象;炉胆内设置的热效管可以提高热效率,避免热量随烟气散失;排烟口上设置封火门,关闭封火门时,燃烧室内空气流动不畅,型煤燃烧速度减缓,有利于节约能源,同时也有利于下次重新起火。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型煤锅炉包括落灰膛1、位于落灰膛1上方的燃烧室2和位于燃烧室2上方的炉胆3,燃烧室2有用耐火材料砌成的保温层14,其侧壁上带有通风口4;燃烧室2的上方通过火道6与聚燃室7相通,火道6上设有观察窗15;聚燃室7与燃烧室2之间的夹层10通过连通管8与炉胆3相通;燃烧室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吹风管9。燃烧室2下方的吹风管9与落灰膛1相通,燃烧室2上方的吹风管9为位于夹层10内的环状管,该环状管上均匀分布有开口向下的出风口,该出风口为管状,一端与燃烧室2上方的吹风管9相通,另一端与燃烧室2相通。炉胆3内设有多根热效管11,该热效管11一端与聚燃室7相通,另一端与排烟口12相通。排烟口12上设有封火门13。
型煤的特点是燃点高,不易燃烧,炉膛温度越低,产生的烟尘越多,越不容易燃烧,反之,炉膛内温度越高,产生的烟尘越少,越容易燃烧。因此,设计生产型煤锅炉的关键之处在于提高炉膛内的温度,减少热量的散失。本实用新型在燃烧室2四周设置耐火材料砌成的保温层14的作用就是减少型煤在燃烧时的热量损耗,同时在封火后可以使炉膛内保持较高的温度,有利于重新起火。燃烧室2的上方和下方设置吹风管9可以补充充足的氧气,该实施例中燃烧室2上方的吹风管9的出风口向下吹风,与从燃烧室2下方吹风管9吹进的风相迎,产生旋流,使空气混合更充分,更有利于燃烧。设置在燃烧室2上方的聚燃室7四周都是水壁,吸热效果较好,燃烧室2产生的火焰和热气上升到达聚燃室7时,其热量被充分吸收,再通过炉胆3内的热效管11时,再一次被吸收热量,同时型煤燃烧时产生的灰尘在聚燃室7沉淀,方便了清理工作。最后热气到达排烟口12时,其热量已被充分吸收利用。在排烟口12设置封火门13的作用是在暂时不用该锅炉时,可以关闭封火门13,减缓型煤燃烧的速度,同时又不让火焰熄灭,方便再次起火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型煤锅炉,包括落灰膛(1)、燃烧室(2)和炉胆(3),其特征在于燃烧室(2)四周有用耐火材料砌成的保温层(14),其侧壁上带有通风口(4);燃烧室(2)的上方通过火道(6)与聚燃室(7)相通;聚燃室(7)与燃烧室(2)之间的夹层(10)通过连通管(8)与炉胆(3)相通;燃烧室(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吹风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煤锅炉,其特征在于燃烧室(2)下方的吹风管(9)与落灰膛(1)相通,燃烧室(2)上方的吹风管为位于夹层(10)内的环状管,其出风口向下并与燃烧室(2)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煤锅炉,其特征在于炉胆(3)内设有热效管(11),该热效管(11)一端与聚燃室(7)相通,另一端与排烟口(12)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排烟口(12)上设有封火门(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型煤为燃料的型煤锅炉,其燃烧室四周有用耐火材料砌成的保温层,侧壁上带有通风口;燃烧室的上方通过火道与聚燃室相通;聚燃室与燃烧室之间的夹层通过连通管与炉胆相通;燃烧室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吹风管。该型煤锅炉点火快,燃烧好,热效率高。
文档编号F22B9/00GK2395140SQ9924672
公开日2000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15日
发明者冷德友, 黄保平 申请人:山东鹏飞集团有限公司, 冷德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