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温度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143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下温度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地面与地下的温度交换器。
技术背景迄今利用地下温度来加热或制冷时,一般是采用水汞从深井中抽取地下水来达到其加热或制冷目的的,但有如下几项缺点1、能耗大,深井距地面距离大,须用较大功率的水汞才能从深井中抽出水来;2、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废水污染;3、大量抽取地下水,既浪费水资源,又可人为地造成局部地区地表水层下降,破坏地层结构的平衡;4、长期大量抽出地下水,会造成地下土层移动,局部地面塌陷,如果附近有高层建筑或居民小居,有可能会造成建筑物倒塌等严重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节能、可减少污染、可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持地层结构平衡、不会造成安全隐患的,而又能方便地利用地下自然温度资源,达到制热或制冷目的的地下温度交换器。本温度交换器的构成是,其内装有导热介质的吸散热主体与装有导热介质的管道相连,吸散热片装于吸散热主体上。吸散热主体埋在地下的土层中,其作用是吸热或散热。与吸散热主体相连的管道上端与动力装置或设备相连,构成吸散热主体制热或制冷的通道。因此,本地下温度交换器在不抽取地下水、在不破坏地下土层结构平衡的条件下,可方便地利用地下土层的自然温度达到制热或制冷的目的。


图1,地下温度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标号说明1、吸散热主体,2、吸散热片,3、导热介质,4、管道,5、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是其中的一种实施例图。吸散热主体1可采用吸热性、散热性好的材料制成如图所示的U形管状或者其他形状,如桶状、S形管状、片状螺旋形管状等形状,根据埋在土层的状态也可为竖式、卧式等,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吸散热主体利用管道进行串联或并联使用。吸散热片2也采用吸散性好的材料制成,导热介质3可以是水、空气或其他液体或气体等。与吸散热主体1相连的管道,两根以上,且至少有一管道上端与动力装置相连。其工作原理是一、由动力装置推动管道内及吸散热主体内的导热介质在管道内和吸散热主体内循环流动传递热量来做功;二、由风机直接将地面空气吹进或吸入地下温度交换器内加热或制冷后,再由另一管道出来到地面做功。
本地下温度交换器的主要优点是1、可节约能耗。因为液体或气体在正常大气压力下作封闭性循环,所需动力相对于有吸程和扬程的水汞抽水所需的动力要小得多;2、节约地下水资源,无需抽取地下水;3、不会造成地面污染;4、不会破坏地下土层结构,没有安全隐患。
权利要求1.一种地下温度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其内装有导热介质(3)的吸散热主体(1)与装有导热介质的管道(4)相连,至少有一管道上端连于动力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温度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吸散热片(2)装于吸散热主体(1)上。
专利摘要一种地下温度交换器属地面与地下的温度交换器,由其内装有导热介质(3)的吸散热主体(1)与装有导热介质的管道(4)相连,管道上端连于动力装置(5),而吸散热片(2)装于吸散热主体(1)上。利用本温度交换器可方便地利用地下的自然温度资源达到制热或制冷的目的,可节能、节省地下水资源、无污染、也不会破坏地下土层结构的平衡、无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F28D15/00GK2509544SQ0127297
公开日2002年9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4日
发明者杨立俊 申请人:杨立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