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火炉的喷火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9154阅读:9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火炉的喷火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火炉的喷火嘴。
背景技术
喷火炉在炉具领域中是一种特定规格的炉具,通常被运用于餐馆的厨房中,其可提供大火力的快速加热,故而能够提供极佳的快炒效果,其广受专业烹饪师傅的喜爱。
传统的喷火炉系如图7中所示,其在炉头(80)上组装有多数个喷火嘴(90),炉头(80)一侧延伸出供气管(82),在供气管(82)另端则设置有控制开关(84),该等喷火嘴(90)分别由进气管(92)与炉嘴头(96)组合而成,在该进气管(92)组设于炉头(80)的一端近底缘侧壁上设有进气口(94),炉嘴头(96)为一断面略呈凸字形的双层结构,在上层周围环设有出火口(97),同时在该上层顶面形成一向周围延伸遮盖出火口(97)的顶板(98),另在炉嘴头(96)下层周围设有一圈适当高度的环墙(99),当使用时燃气由供气管(82)进入炉头(80)中,在进入喷火嘴(90)进气管(92)中时与进气口(94)进入的空气混合,然后由炉嘴头(96)的出火口(97)喷出点燃。
此类喷火炉所运用的燃气供应压力较大,倘将其出火口的孔径开设得较大则会发生“飞火”现象,其不单造成燃烧不完全而浪费燃气,同时亦有可能因为未燃烧的燃气外泄至外界而有发生爆炸意外的可能,故而第七图中所示的传统喷火炉喷火嘴(90)所设置的出火口(97)的孔径均有一定的大小限制。
在中国台湾第77200661号“强力燃气喷火炉嘴”新型专利案中即提出了一种不同型式的设计,其藉由结构改变而提供了一种特有出火方式,其出火方式系为圆片状由炉嘴盖炉嘴头间的出火空间辐散出,并利用炉嘴头引火孔增加火力的稳定性,该案企图藉由此种方式来提升燃气供应量来提升火力,惟由于其活动式的炉嘴盖设计在组装时会影响出火空间大小,在制造精密度及组装紧密度上不易精确控制,故而在运用上稳定性不足;为了解决前述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在该案的追加案中则将其出火空间改变成炉嘴头环面上的弧型出火口,该弧型出火口虽改变了出火口的型式,但对于提高燃气供应量而言并无太大帮助,因为在该炉嘴头环面上设置的三个弧型出火口的总积与传统的复数个圆孔状出火口的总面积相差无几,故而不尽然能够达到设计时所要求的实用性功效。
在中国台湾第80201080号“强力喷火炉嘴”新型专利案中则是针对其炉嘴头顶端的炉嘴盖作改良,在该炉嘴盖底面中央向下凸设一圆锥体,以提供进管中的气流一份导引作用,其对燃气供应量而言并无任何影响。
另在中国台湾第84216673号“快速炉喷火头改良构造”新型专利案中则提供了一种不同型式的喷火头,其系于喷火头上形成U型槽,并于该U型槽内二侧壁靠近上端处各设有斜向的槽孔,据以燃气由该二槽孔喷出并燃烧者。该案藉由火焰口的直排设计企图改变燃气混合气喷出的型式,以期获致更佳的燃烧效果,唯技术层面来分析可知,喷火炉喷火嘴在供气流程中仅有第七图中所示在进气管(92)组设于炉头(80)的一端近底缘侧壁上设有进气口(94),该进气口(94)系为燃气进气流程中唯一与空气混合的机会,而与空气再次的接触即是喷出出火口的瞬间,为了提供足量的燃气、均匀而有效的燃烧面积以及适切的空气混合比率,相关业者莫不卯足了劲来研究改良喷火嘴的结构,然而前述喷火炉喷火嘴设计虽增加了燃气供应量并改善了火焰燃烧面积,但却令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严重受阻,故而大量喷出的燃气无法达到理想的燃烧效率,显见此类喷火炉喷火嘴仍有加以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火炉的喷火嘴,具有出气量大且出气压力更均匀稳定的优点,而能获致更佳的燃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火炉的喷火嘴,该喷火嘴包括有一喇叭管及一架设在该喇叭管上端的帽盖,其特征在于在该喇叭管下端为进气口,上端为出气口,在该喇叭管近下端旁侧设有空气入口,而在近上端外围设有一圈一体成型的组装板,在该组装板上安置有一呈圈状的金属网,该帽盖则罩设结合在该金属网及组装板外侧,该帽盖周缘形成有圆锥段,在该圆锥段上环设有大孔径的出火口;藉此,可让燃气混合气经喇叭管出气口进入帽盖的中,然后穿过金属网的细孔后由出火口喷出,从而获得一出气量大且出气压力稳定的喷火嘴。
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网呈一截头锥状。
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出火口的内径大于4mm。
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出火口的内径为6mm。
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帽盖包括上、中、下三段,该帽盖上段为一周缘凸出的盖板,该帽盖中段周缘形成一圆锥段,在该圆锥段上环设有大孔径的出火口,该帽盖下段则形成一与喇叭管组装板相配合的圆管段。
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帽盖圆管段下缘向下延伸超过组装板外周围下缘,且帽盖圆管段的下缘折向该斜切边而形成扣合点,令帽盖与喇叭管结合成一体。
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喇叭管出气口伸至帽盖中接近圆锥段上缘处。
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在该组装板外周围的下缘形成有一斜切边,而帽盖圆管段的下缘凸伸于该斜切边处,且帽盖圆管段的下缘折向斜切边而形成扣合点,令帽盖与喇叭管结合成一体。
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扣合点每隔九十度设置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包括有一喇叭管及一架设在该喇叭管上的帽盖,在该喇叭管下端为进气口,上端为出气口,在该喇叭管近下端旁侧形成有空气入口,而在近上端外围设有一圈一体成型的组装板,在该组装板上安置有一呈圈状的金属网,帽盖则罩设结合在金属网及组装板外侧,该帽盖周围形成有圆锥段,在该圆锥段上环设有大孔径的出火口,藉此可让燃气混合气经喇叭管出气口进入帽盖之中,然后穿过金属网的细孔后由出火口喷出,从而获得一出气量大且出气压力稳定的喷火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喷火炉较佳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火嘴较佳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喷火嘴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喷火嘴组装定位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所示实施例的炉嘴头与喇叭管结合固定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喷火嘴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7为传统喷火炉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其系为本实用新型的喷火炉较佳实施例外观示意图,该喷火炉的炉头(10)与一般传统的炉头雷同,在该炉头(10)上组设有复数个喷火嘴(20),而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特点即在于组设在该炉头(10)上的喷火嘴(20)结构。
如图2、3所示,该喷火嘴(20)包括有一喇叭管(30)及一架设在该喇叭管(30)上端的帽盖(40),其中在该喇叭管(30)下端为进气口(32),上端为出气口(34),在该喇叭管(30)近下端旁侧形成有空气入口(36),而在近上端外围设有一圈一体成型的组装板(38);一呈圈状的金属网(50)安置在该喇叭管(30)的组装板(38)上,在图中所示金属网(50)略呈一截头锥状造型;帽盖(40)系由金属板制成,该帽盖(40)可罩设结合在金属网(50)及喇叭管(30)上端组装板(38)外侧,该帽盖(40)在外型上可分成上、中、下三段,该帽盖(40)上段为一周缘凸出的盖板(42),中段周缘形成一圆锥段(44),在该圆锥段(44)上环设有大孔径的出火口(440),下段则形成一与喇叭管(30)组装板(38)相配合的圆管段(46)。
如图4的侧视剖面示意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喷火嘴(20)进行组装时,是先将金属网(50)安置于喇叭管(30)上端的组装板(38)上,然后将帽盖(40)罩设于金属网(50)及喇叭管(30)上端组装板(38)外侧,该圆管段(46)恰套合在组装板(38)外周围,圆管段(46)与圆锥段(44)的交接处则卡合在组装板(38)外周围的上缘,藉以提供帽盖(40)一精确的组装定位功效,于此图中可以见到在该组装板(38)外周围的下缘形成有一斜切边(380),而帽盖(40)圆管段(46)的下缘则凸伸于该斜切边(380)处,在帽盖(40)组装定位后,即可以自动化的设备或适当的工具将帽盖(40)圆管段(46)的下缘折向斜切边(380),而如图5中所示般令帽盖(40)与喇叭管(30)结合成一体,该折入的位置即形成一扣合点(460),该扣合点(460)可采每隔九十度设置一个,亦可依设备的配合而以适当间隔设置适当数目的扣合点(460)。
接下来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喷火嘴(20’)侧视剖面示意图,其中该喇叭管(30’)的组装板(38’)外周围下缘没有图4、5中所示实施例的斜切边(380),然而在此实施例中的帽盖(40’)圆管段(46’)下缘向下延伸超过组装板(38’)外周围下缘,故而该圆管段(46’)的下缘可折向组装板(38’)外周围下缘以形成扣合点(460’),以提供相同的结合固定功效。
由图5、6的剖面示意图所示,当燃气由喇叭管(30,30’)进气口(32,32’)进入时,会与空气入口(36,36’)进入的空气混合,然后燃气混合气经喇叭管(30,30’)出气口(34,34’)进入帽盖(40,40’)的中,然后穿过金属网(50)的细孔后由出火口(440,440’)喷出点燃;由图中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喇叭管(30,30’)出气口(34,34’)伸至帽盖(40,40’)中接近圆锥段(44,44’)上缘处,亦即燃气混合气在帽盖(40,40’)中要先翻过喇叭管(30,30’)上缘转而向下流动,然后再转向穿过金属网(50)的细孔后由出火口(440,440’)喷出,其间混合气多次的转向及穿过金属网(50)的细孔,均会令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更完全,同时亦可避免燃气混合气由喇叭管(30,30’)直接冲出出火口(440,440’),故而虽然本案采用口径较大的出火口(440,440’),亦不会有“飞火”的状况发生,故可获得一出气量大且出气压力稳定的喷火嘴。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以适切的结构配置,可以让喷火炉喷火嘴(20)采用更大孔径的出火口(440,440’),依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该出火口(440,440’)的孔径大于4mm,最优选的孔径为6mm,而能够提供大量的燃气混合气,同时藉由金属网(30)的设置及混合气多次转向流动而解决了孔径加大会造成飞火现象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喷火炉的喷火嘴,该喷火嘴包括有一喇叭管及一架设在该喇叭管上端的帽盖,其特征在于在该喇叭管下端为进气口,上端为出气口,在该喇叭管近下端旁侧设有空气入口,而在近上端外围设有一圈一体成型的组装板,在该组装板上安置有一呈圈状的金属网,该帽盖则罩设结合在该金属网及组装板外侧,该帽盖周缘形成有圆锥段,在该圆锥段上环设有大孔径的出火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网呈一截头锥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出火口的内径大于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出火口的内径为6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帽盖包括上、中、下三段,该帽盖上段为一周缘凸出的盖板,该帽盖中段周缘形成一圆锥段,在该圆锥段上环设有大孔径的出火口,该帽盖下段则形成一与喇叭管组装板相配合的圆管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帽盖圆管段下缘向下延伸超过组装板外周围下缘,且帽盖圆管段的下缘折向该斜切边而形成扣合点,令帽盖与喇叭管结合成一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喇叭管出气口伸至帽盖中接近圆锥段上缘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在该组装板外周围的下缘形成有一斜切边,而帽盖圆管段的下缘凸伸于该斜切边处,且帽盖圆管段的下缘折向斜切边而形成扣合点,令帽盖与喇叭管结合成一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其特征在于该扣合点每隔九十度设置一个。
专利摘要一种喷火炉的喷火嘴,该喷火嘴包括有一喇叭管及一架设在该喇叭管上端的帽盖,其特征在于在该喇叭管下端为进气口,上端为出气口,在该喇叭管近下端旁侧设有空气入口,而在近上端外围设有一圈一体成型的组装板,在该组装板上安置有一呈圈状的金属网,该帽盖则罩设结合在该金属网及组装板外侧,该帽盖周缘形成有圆锥段,在该圆锥段上环设有大孔径的出火口;本实用新型的喷火炉的喷火嘴,具有出气量大且出气压力稳定的优点。
文档编号F23D14/58GK2636093SQ0327275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1日
发明者吴振东 申请人:吴振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